尽管只是一个基层社主任,短短五年间,刘春明却把在农村能做的各项产业几乎尝试了个遍,实实在在为安徽省固镇县任桥供销合作社找到了合适的经营业务,带领这个曾经一度濒临倒闭的基层社重新恢复了生机,也为解决当地农民“种地难”“卖粮难”和“增收难”贡献了一份力量。
盘活资产化解上访难题
受市场经济大潮冲击,从新世纪初开始,任桥供销合作社的各项经营业务就逐渐停滞了下来。一些职工为解决自身各项待遇问题,开始不断上访,任桥供销合作社陷入了一盘散沙的状态。
2012年,在固镇县供销合作社的指导下,任桥供销合作社成立了改革改制小组。刘春明虽然只是普通组员,却担负起了具体操办各项业务的重任。考虑到城镇化步伐正在加快,不论是广大农民还是供销合作社职工都有改善住房条件的迫切需求,任桥供销合作社虽然没有发展资金,却留存有一定的土地资产。为解决职工上访问题,并把工作开展起来,任桥供销合作社改革改制小组分析认为,盘活这些土地资产正是开展各项工作最优选的切入点。没有启动资金,刘春明就自己带头垫资并邀请社会资金共同参与开发。
到2014年底,任桥供销合作社共新建职工宿舍126套,建设商业经营房产4600平方米,新建办公室200平方米。其中,3000平方米以招商引资的形式吸引了1家超市入驻。如今,超市年销售额已达1000万元。不仅如此,刘春明还为新社区配套修建了抽水深井,让大家用上了放心自来水;修建了通往新居的水泥路,大大改善了大家的出行条件。通过折旧转换,新房建起来后,任桥供销合作社职工几乎没有承担其他费用便住进了新房。供销合作社职工的生活条件得到了改善,大部分的上访诉求得以化解,再加上任桥供销合作社积极去做老职工的思想工作,上访问题便基本解决了。可是,一算账,为开发这些土地资产,仅一期工程刘春明他们就亏损了近10万元。不过,解决了上访问题,让职工住进了新房,让大家看到了基层社发展的希望,刘春明说:“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从土地流转到土地托管
2014年,固镇县社正式提名刘春明担任任桥供销合作社主任,对任桥供销合作社进行重组。
新重组的任桥供销合作社要想生存和发展,就必须找到合适的主营业务。在改革改制之初,任桥供销合作社便从最容易下手的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始,创办了薯业专业合作社。为推动薯业专业合作社走上现代农业规模化、标准化发展道路,刘春明四处筹措资金,流转土地约500亩,一边用一部分土地种红薯,一边积极和当地种子公司合作,代种小麦良种。为提高发展质量,刘春明下定决心开展红薯深加工。为此,他还带领几名职工到山东聊城和安徽泗县考察和学习粉丝加工技术。
在开展土地流转的过程中,刘春明又多方筹集资金成立丰乐农机专业合作社,总投资150万元购置多种机械,并建造了机械厂房。2015年10月,新成立的农机合作社组织玉米联合收割机20台、小麦播种机20台,完成秋季玉米收割与小麦播种各6000亩。同时,在固镇县农机局的指导下,农机专业合作社还圆满完成了5000亩土地深松任务。
刘春明算了一笔账,借助农机合作社的服务功能,任桥供销合作社2015年销售种子、化肥、农药金额达130万元。相较于供销合作社流转土地自己种地,其工作繁杂、经营效益不显著,以农机合作为基础的托管服务,不仅填补了当地农民种地缺服务的需求缺口,还为供销合作社带来了可观的收入。
于是,从2015年开始,刘春明及时调整了任桥供销合作社的业务重点,从土地流转全程自己来种,转向了土地托管、半托管服务经营业务。当年,任桥供销合作社与当地沟南村车站居委会签订土地半托管协议,共托管土地8000亩左右。
解决农民销售难题
为更好地开展土地托管服务,刘春明又和固镇县农委沟通,利用县农委国家扶持政策,筹集资金100万元建成1座占地600平方米的保鲜冷冻库。在开展土地托管的同时,逐步发展起农产品贸易业务,帮助农民化解农产品“卖难”困扰。
促使刘春明下定决心做农产品贸易的还是2015年皖北地区小麦遇到的那场严重灾害,因为缺少仓储设施,一时间农民粮食销售极为困难。当时,通过多方联系,刘春明最终找到了一家面粉厂,总计销售了价值2400万元的小麦。完成这项工作后,任桥供销合作社便在沟南村闲置废塘上,建设了一块占地约1200平方米的新供销粮油收购仓库,为仓库周边群众代办运输、收购业务。
在开展农产品贸易的过程中,2016年,任桥供销合作社又和安徽省粮油储运公司达成合作,总投资3000万元,分两期建成一项占地31.5亩的国家粮食储备库项目,将业务拓展到了粮食储备上。2017年6月,该项目工程全部竣工并通过验收,当年即为国家储备粮食1.2万余吨,年销售额达到5000万元。在为任桥供销合作社带来稳定收益的同时,也有效化解了困扰当地农民的“卖粮难”问题。
在这个快速发展变化的时代,基层社如果不能及时跟上时代的步伐,及时调整经营方向和业务,就会被时代无情抛下;如果盲目跟随大流,又会迷失方向,陷入低效竞争的拥挤泥潭。刘春明深知这个道理,为赶上农村发展变化的需要,自从担任任桥供销合作社主任以来,他便不断尝试土地流转、大田托管、农产品贸易、粮食收储等业务,还在一直尝试红薯深加工以及养殖蚯蚓发展生态循环农业……
面对快速变化的时代,刘春明觉得,自己必须在能力范围内,不断调整任桥供销合作社的业务,用“变化”来应对“变化”,让任桥供销合作社及时满足农民不断变化的需求,这样才能让供销合作社“为农服务”的宗旨真正落地、变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