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畜产品流通协会:非物质文化遗产委员会成立
本报讯 (记者 白京京)近日,中国畜产品流通协会非物质文化遗产委员会成立大会在京召开。
中国畜产品流通协会会长潘种树表示,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国家文化凝聚力的形成过程中发挥着不可代替的作用,也是行业的精神财富,是行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源泉。重视保护非文化物质遗产,有助于深化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行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此次成立中国畜产品流通协会非物质文化委员会,对行业内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和传承、推动行业在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增强协会服务功能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据悉,中国畜产品流通协会非物质文化遗产委员会将进一步发挥全国性行业组织的作用,宣传和普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知识,增强行业内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识,引导企业收集和挖掘行业内的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整理、传承和保护;贯彻落实“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方针;推进畜产行业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方式、行业传统技艺的保护,更好地为企业和行业发展服务。
中国畜产品流通协会牦牛绒分会同期成立,将在促进中国牦牛绒行业健康发展、增强协会服务功能、助力脱贫攻坚等方面起到积极助推作用。
山东:将实施智慧农机建设工程
本报讯 近日,山东省出台《关于加快全省智慧农业发展的意见》,提出要把加快建设智慧农业作为统领现代高效农业发展的重要抓手,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服务各环节和农村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应用,坚持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工程技术有机结合,坚持研究开发、集成示范、推广应用相结合,着力突破智慧农业关键核心技术,着力培育新型智慧农业产业体系,促进农业生产管理更加精准高效,全面提升农业智能装备水平、农业生产经营能力和现代农业综合实力,确保全省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继续走在全国前列。
《意见》提出,实施智慧农机建设工程。以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化技术改造提升农业机械化,促进信息化与农机装备、生产作业、管理服务深度融合,实现装备智能化、作业精准化、管理数据化、服务在线化。实施智慧农机科技创新工程,引导推动在森防飞机、大中型拖拉机、联合收获机、深松机等装载北斗导航智能监控等信息设备,提高农机装备信息收集、智能决策和精准作业能力,实现以北斗系统为主的高精度自动作业和精准导航,加速遥感技术在墒情、苗情、长势、病虫害、轮作休耕、产量监测等方面的示范作用,深入推进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同步发展畜牧业、水产养殖业、林果业和农产品初加工业机械化。
(陈可)
山西:投入90多亿元支持乡村振兴
本报讯 日前,山西省出台了《关于2018年实施乡村振兴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决定投入90.23亿元财政资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将2018年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纳入其中统筹实施,共同激发农业农村发展活力。《通知》明确,这些资金将用于产业兴旺、生态宜居、公共服务和深化农村改革四大类23个重点方向,实施主体涵盖了13个政府部门。
在促进产业兴旺方面,投入9.9亿元。根据特色资源,布局雁门关、吕梁山、太行山、上党盆地、汾河平原、城郊农业六大区域,打造杂粮、畜牧、蔬菜等六大产业集群,推进山西农谷、雁门关农牧交错带示范区、运城农产品出口平台三大省级战略。在推动生态宜居方面,投入74.65亿元,重点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解决26个贫困县、10个深度贫困县、2200个村的饮水安全问题;支持改善农村人居环境11个示范县、1000个示范村建设;推进林业生态扶贫工程,在58个贫困县实施林业生态扶贫。在推动公共服务上,投入4.2亿元,支持农产品品牌建设、基层现代农业技术服务体系建设、农村仓储物流体系建设等。重点支持乡村人才振兴工程,建立返乡人才创业创新周转金。在深化农村改革方面,投入1.48亿元资金,开展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试验、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和编制乡村振兴规划。
(马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