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8年9月7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一家离大地最近的银行
回看农商银行的前世与今生
□ 本报记者 刘小萃

    最近,“农商银行”突然火了,之前很少在公众面前出镜亮相的它,一夜之间受到了各路媒体的垂青,成了新晋“网红”,和它有关的各种新闻频频爆出:罚单频出、评级下降、不良飙升、高管停职……

    “农商银行”究竟是家怎样的银行?“农商银行”怎么了?它真的不好了吗?

    因为工作的原因,我和这个在中国知名度很低的金融机构,摸爬滚打地打了15年交道,在中国的银行体系中,这个群体一直都是一个低调的存在,突然备受关注,站到了聚光灯下,让我也很是意外。

    借着各家媒体对它的关注度尚未冷却,我想说说我眼中的“农商银行”,更多的,是被外界直接忽略掉的农商银行的“另一面”。

    揭秘:鲜为人知的“宇宙第一大行”

    说到“宇宙第一大行”,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工商银行”——全球市值最大、客户存款第一和盈利最多的上市银行。

    然而,在中国最广袤的农村,活跃着一个鲜为人知却体系完整、资产规模最大、员工数量最多、网点覆盖最广的农村金融机构群体——农信社系统。

    数据显示,至2017年末,全国农信社系统共有法人机构2260家,占全国银行业法人金融机构总数的49.7%;资产总额32.8万亿元,负债总额30.5万亿元,均占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的13%;存、贷款余额分别为27.2万亿元和15万亿元,分别占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的16.1%和11.9%;全系统从业人员接近90万人。

    这一金融系统包括907家农村信用合作联社、31家农村合作银行和1311家农村商业银行(简称“农商银行”),它们都是独立的法人机构,一县一行,归属各省级联社管理,由监管机构负责行业监管。

    在未来的3到5年中,现有的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和农村合作银行也将全部通过产权改革,改制为“农商银行”。

    截至2018年6月底,全国共有1311家农商银行。2017年底公开数据显示,全国农商银行资产总规模接近25万亿元,占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的10.07%,其中,资产规模超过千亿元的农商银行有近30家,占农商行总数的2.4%。

    随着农商银行上市进程的持续加快,这个群体的曝光率和透明度也不断提升,越来越受到外界关注。

    目前,已有11家农商银行成功上市或挂牌新三板,其中,A股5家(江阴银行、无锡银行、常熟银行、吴江银行、张家港行);H股3家(重庆农商银行、九台农商银行、广州农商银行);新三板3家(喀什银行、如皋银行、汇通银行)。

    过往:15年体制改革的“涅槃重生”

    圈里人都知道,说起农信社系统的历史沿革,有一个词是最恰当不过的——“命运多舛”。

    中国的农信社系统已经有67年的发展历史。自1951年诞生之后,伴随着合作制、股份合作制、股份制几种所有制的变迁,历经人民公社时期、农行代管、人行代管、省联社行业管理等几个不同发展阶段。

    由于产权不清、机制不顺、法人治理不规范、政策性任务重等几个重要问题始终没有从根本上得以解决,导致这一群体虽然历经数次改革,但在每个阶段又都存在诸多发展困难、产生了不同的问题矛盾。

    最近一次的改革始于2003年,在业内,这场改革被称为“新一轮农信社改革”。有两个重要变革成为这一轮改革的标志性成果:中央政府以1650亿票据(借款)置换其历史沉淀下来的不良贷款,这被称为“花钱买机制”;中央将农信社行业管理权下放到省政府,各省陆续成立省级联社行使以“管理、指导、协调、服务”为主要内容的行业管理权。

    这一轮改革,是农信社成立以来最具创新性的体制机制变革,让农信社系统基本摆脱掉了历史枷锁的束缚,迎来了崭新的发展机遇,实现了脱胎换骨、翻天覆地的行业巨变。

    历史数据表明:2002年末,全国农信社资不抵债额达3300多亿元,资本充足率为-8.45%,资本净额-1217亿元,不良贷款5147亿元,不良贷款占比36.93%。自1994年至2003年,全国农村信用社连续10年亏损,2002年当年亏损58亿元,历史亏损挂账近1500亿元。

    历经15年改革之后,从官方发布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到一个焕然一新的农村金融机构。

    2018年3月末,全国农信社资产总额达到32.27万亿元,负债总额29.91万亿元;

    涉农贷款余额9.21万亿元,小微贷款余额8.02万亿元,发放扶贫小额贷款1490.48亿元,占银行业金融机构的91.4%。

    截至2018年二季度末,全国农商银行实现净利润1212亿元,不良贷款率4.29%,拨备覆盖率为122.25%,资本充足率12.77%。

    真相:中国离大地最近的银行

    要想真正了解农商银行,就要先从中国的银行体系说起。

    中国的银行体系并不复杂,如果把它看作是一个“金字塔”,处于最顶端的是三家政策性银行、五大国有银行,接下来是12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134 家城市商业银行,处于最底端的就是农信社系统、村镇银行等农村中小银行。

    这个“金字塔”的结构,在很大程度上就代表了各类型银行所服务的客户结构,各类银行都有自己的目标客户群体,农信社系统则主要服务于农户、个体工商户、小微企业等等,这是其他银行不想服务、也不敢服务的客户群体。

    为什么说“不想服务、也不敢服务”?细说起来原因似乎有很多,其实总结起来很简单——服务这类客户成本太高、风险太大。

    以农商银行为代表的农信社系统,究竟是一家什么样的金融机构?为什么它可以在近70年的发展历程中始终如一,服务“三农”,无怨无悔?

    其实,早在2000年,时任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到江苏省农信社调研时,就给出了很经典的定义——农村信用社是联系农民最好的金融纽带,是新形势下农村金融的主力军。

    “联系农民最好的金融纽带”“农村金融主力军”。虽然时隔近20年,这个说法已经很少被人们提及,却非常精准地概括了农信社系统的天然属性和血脉基因——来自于农民、扎根于“三农”。

    毋庸置疑,它是中国金融系统中分布范围最广、服务群体最分散、服务条件最艰苦的金融机构,是中国当之无愧的“离大地最近的银行”。

    据统计,截至2017年末,全国农信社系统涉农贷款余额9.6万亿元,占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的31%;小微企业贷款余额8.3万亿元,占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的27%。

    现实:被忽略的“准政策性银行”

    农商银行,没有“政策性银行”之名,却有着“政策性银行”之实,长期承担着“支农支小支微”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近几年,更是成为了金融扶贫的主力军。

    脱贫攻坚战役,真正的前线在乡村。

    在巨大的扶贫成就之中,有一股不容忽视的重要力量——以农商银行为代表的全国农信社系统,他们是金融扶贫主力军,他们是一支能“打硬仗”的金融扶贫力量”,他们的扶贫实践精准扎实,卓有成效。截至2018年3月末,全国农信社共发放扶贫小额贷款1490.48亿元,占银行业金融机构的91.4%。

    从历史渊源来看,农商银行因农而生、根固于农、业本于农,在长达60余年的历史中,深深扎根于“三农”,更了解农村地区的贫困群众及弱势群体的真实情况和迫切需求,能够为他们量身定制符合实际情况的脱贫发展计划,实施帮扶措施。

    从发展规模看,截至2017年末,全国农信社系统有法人机构2000余家,占银行业金融机构法人机构总数的50%以上,是经营规模最大的银行业系统,支农服务水平不断提高、金融创新能力逐渐增强、从业人员素质和能力快速提升,为开展金融精准扶贫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从机构布局看,全国农信社系统建立了遍布城乡的金融服务网络,营业网点多达15万家,在农村地区的覆盖率达88%,是物理机构网点最多、地理覆盖范围最广、服务群体种类最多的农村金融机构,有利于在偏远乡镇、农村贫困地区开展金融扶贫工作。

    放眼未来,农商银行也必将成为“乡村振兴金融主力军”。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农商银行人,已经扛起了“乡村振兴金融主力军”的旗帜,书写着新时代“不忘初心、以农为本”的新故事。

    结 语

    莫道昆明池水浅,风物长宜放眼量。

    回过头来,反观近期针对农商银行的各种嘈杂的声音,我们就会有更加客观真实的洞察。

    农商银行,这样一个土生土长、历尽沧桑极具中国特色的金融群体,正在新的历史时期不辱使命,默默负重前行。它正在遭遇和面临的诸多问题,也是整个中国金融业都在遭遇和面临的。

    站在历史维度中放眼大趋势,以客观的视角来审视当下的问题,从而找到更有效的解决办法,才是“实事求是”原则的基本要求和根本体现。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