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一定要杜绝虚荣数字,不要被自己的虚荣绑架,不要夸耀企业又进北京,又进入了多少城市,那都是虚荣。做零售更重要的是关注企业的运行效率,衡量投入产出及用户的感受。
盒马生鲜、京东到家切入生鲜市场后,生鲜市场风起云涌,很多生鲜电商生活艰难。但是,2017年,食行生鲜自营业务在苏州已实现盈利。
食行生鲜是江苏随易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在政府“菜篮子”办公室的指导下成立的生鲜宅配项目,通过在社区设立农产品智能自提保鲜柜,直接连通农产品生产基地与社区居民,打造家门口的“社区智能菜场”,24小时为社区居民提供便捷、新鲜、安全、实惠的生鲜农产品。截至2017年5月,食行生鲜已进驻上海、苏州、无锡3个城市2000多个社区,服务超过100万户家庭。
与其他生鲜零售商相比,食行生鲜从创立之初,就专注于消费者日常买菜这个刚需市场。每家每户每天都需要买菜,但受限于居高不下的终端配送成本、日常菜品的高损耗率、低客单价等因素,目前市面上的生鲜电商大多供给的是高端、小众品类,而不是消费者刚需、日常的菜品。与那些动辄半年起订、基地制定菜单的农产品宅配不同的是,食行生鲜购菜系统入会免费,会员卡100元起充,想买什么、吃多少,自主权依然掌握在自己手里。就算只订一样菜也可以,而喜欢吃的菜,可以天天订。如果吃得不满意,可以不再光顾。在营销上,每日特价、限时抢购、周末特惠等打折促销,实体超市有的,食行生鲜也有。
不过,食行生鲜之所以能够盈利,主要原因是食行生鲜采取了“到柜模式”而不是“到家模式”。生鲜的一个明确特征是非标,水果品牌相对好,但蔬菜、肉蛋禽类,包括淡水鱼就完全非标。比如,北京的消费者对吃淡水鱼不太感冒,但吃淡水鱼是长江沿线消费者的刚需品类。同时,生鲜品类对冷链依赖极强,而中国冷链配套,尤其是同城配套相对薄弱。此外,生鲜品类损耗率极高。还有最重要的一点,消费者对时间要求很高,主要体现在大部分消费者在集中时间内下单,配送集中度很高。这几个特征下来,注定了生鲜电商的高成本。也是这种原因,食行生鲜没有采取到家模式。
生鲜宅配,新鲜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通过会员预订式消费,最大程度降低了生鲜食品的高损耗率。同时,通过订单农业、大规模基地直采及与政府监管机构等第三方的合作,确保了生鲜菜品的安全、健康和新鲜。此外,以往不少送菜的,多是将菜放在订户家门口的小箱子里。等到订户回家,再新鲜的菜也会发蔫了。食行生鲜在保鲜上下了大功夫,花了大本钱。
食行生鲜在海悦花园六区的直投站位于32幢架空层。70个冷鲜柜靠墙而立,插着电源,冷柜温度3℃。蔬菜生鲜全部都保存在冰柜里,可以存放3天。油、米、零食等无需冷藏的就存放在常温柜。期间平台会发短信通知提醒订菜客户取菜。当然,如果消费者不想要了,在不影响二次销售基础上,支持退换货。
食行生鲜的产品种类囊括生鲜蔬菜、水果、禽蛋肉类、豆制品、奶制品、粮油等11个门类1000多种,还可以订购一些进口零食和进口新鲜水果。蔬菜从地头采购到进入小区平均只需4个小时,全程通过3℃到7℃的冷链配送且直投冷藏柜保鲜。食行生鲜通过在小区内建立冷柜方式来卖菜,这样的好处是将生鲜电商对冷链依赖性高、对时间要求集中度、高损耗的几个难点大幅下降。当然,非标的问题无法通过到柜模式去解决,而是需要团队很长时间去摸索,去建立标准。一路走来,食行生鲜发现只有通过到柜模式,卖菜这件事的效率才能做到最高。
相比其他的生鲜电商讲究快,一小时或两个小时送达的特征,食行生鲜另一个特点是“T+1”模式,即做的“不是今日达,而是明天到”。重点解决的就是高损耗,也就是“菜卖不掉就烂掉”的难题。
采取“T+1”模式,是食行生鲜发现传统行业损耗在20%—25%,对于零售来讲,这个损耗不堪其重。而“T+1”模式,就是回到做零售的本质,第一个是考虑用户体验,第二个是解决效率问题。而食行生鲜的成本是其他到家成本的五分之一,一方面是不需要到家;另一方面,包装成本在大幅下降。因为食行生鲜的柜子是冷链模式,能低温保质。
其实,食行生鲜的发展也并非一帆风顺。在生鲜市场最火时,食行生鲜也曾涉足北京,却在2016年底撤离。食行生鲜当时公告解释称,由于北京的交通情况难以保障物流时效,暂停北京市场业务。其实,撤离北京主要原因是卖菜必须要讲本地化。本地化有两个特点:供应链本地化,食行生鲜空间优势在华东,不在北京,不能把华东优势在北京复制出来;北京的成本比华东高很多。不论是用人、用车,还是物业,配送成本都高出很多。比如,食行生鲜觉得上海已经很拥堵了,跑到北京经历了“首堵”后,觉得还是上海舒服得多。
当然,直接触动食行生鲜撤离北京的一个原因是复购率。食行生鲜刚进入北京时,还信心满满,很多人说北方人不挑,上海人最难伺候。食行生鲜也的确很少遭遇北方人的投诉,但上海人投诉是千分之七的比例,食行生鲜可以进行改善,给用户退款、优惠,投诉的用户的复购率反而是不投诉用户的3倍。北京的用户不反馈,复购率也远远不如华东地区。
闯北京失败后,食行生鲜知道,创业一定要杜绝虚荣数字,不要被自己的虚荣绑架,不要夸耀企业又进北京,又进入了多少城市,那都是虚荣。做零售更重要的是关注企业的运行效率,衡量投入产出及用户的感受。
撤离北京对食行生鲜还是造成了影响,其在苏州、上海的用户充值短期出现了下降。不过,经过了两三个月后,苏州、上海的充值又开始了反弹。为了提升用户体验,食行生鲜给每个会员家庭免费赠送了智能卡片。老人只需要拿着卡在楼下的食行生鲜自提柜一刷,就可以自助提取预订的商品。
目前,食行生鲜重心仍然放在华东市场的苏州、上海、无锡。生鲜市场达3万亿元,但属于需要精耕细作的行业,不能靠烧钱跑马圈地、要规模不要质量,把华东两亿人服务好已经是非常大的市场。只要专注去围绕消费者需要什么,然后有高效的方式来解决这个行业的痛点,就会持续得到消费者的认可。做零售更重要的是关注运营效率、用户体验,这些更重要。做深做透区域市场,在实现盈利的情况下扩张才是正途。如今,食行生鲜又获得了近3亿元融资,但暂时还是不准备进入北京市场。
(高瑞霞编辑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