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5日至10日,我有幸参加了省联社组织的湖南农信系统领导干部履职能力提升培训班。6天的学习之旅组织严谨、内容丰富、安排周到,让我增长了见识、拓宽了视野、收获了友谊,自己的工作和生活都受到很大启迪。
坚定信仰。“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通过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学习,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要坚定不移地坚持和加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认真学习、切实理解、真心拥护党的战略决策。今年,按照省联社党建工作的统一部署,我行将加强党的领导、树立党委核心写入了公司《章程》,全面实施党建引领,倾力打造“党建+业务”“党建+队伍建设”“党建+企业文化”等“党建+”工程,用党建凝聚人心,汇聚力量。在部分党支部,党建工作的成效已然显现,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基层支行创造了让人欣喜的业绩,更坚定了我们抓好党建的决心。
坚持创新。“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党和国家领导人习近平同志多次强调创新对国家和民族的重大意义。党的十八大以后,层出不穷的新概念、新提法,彰显了当今世界最大的执政党在治理国家中的创新与智慧。五大发展理念,就将创新摆在了首位。党在创新,国家需要创新,一家农村金融企业势必也要创新。近年来,农信系统经营体制改革基本完成,“旧瓶变新瓶”,但我们的改革发展之路才刚刚开始。欧洲的失落与美国的崛起,苏联的分崩与中国的飞跃、深圳速度远超省会广州……以史为鉴,居安思危,农商银行需要的创新不仅仅是一家新网点、一个新产品,而是理念层面、战略层面、文化层面、决策层面、执行层面全方位的革新。回顾历史,改革路,从来都不平坦,我们需要“博弈”的知识和智慧,寻求各利益关系者的均衡和共赢,还要有“舍得”的勇气和毅力,实现均衡条件下的效益最大化。
坚守定位。在所有课程当中,“金融改革大趋势与农信社系统转型发展”一课给予我很深的触动和思考。课程真实展现和全面分析了农村商业银行当前的发展环境、机遇与挑战,从基本判断、边界理念、新桶理论等各方面,引导我们科学得出“服务‘三农’”的发展定位,这完全契合了当前省联社和常德办事处倡导的“做小做散”的经营理念。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无疑就是我们农商银行发展的最大政策利好。今年,石门农商银行与县委、县政府紧密合作,寻找践行乡村振兴战略的切入点,制定了《石门县普惠金融工程三年行动计划》,从组织体系、产业规划、人才培养、资源配置、环境建设、产品设计等多方发力,通过建立信息联络员、搭建信用信息服务平台、打造“村口银行”和“社区银行”、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设特色产业村和信用村等措施和行动,逐步实现金融服务覆盖率、金融服务可获得性和金融服务满意度“三提高”。“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石门农商银行作为该行动的主力军,相信自身也一定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牢系客户。20世纪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一同来到中国的有这样一句话:“客户就是上帝。”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将越来越多的市场变成“买方市场”,金融从垄断到竞争,客户的重要意义不断凸显。平安银行的成功让我对如何抓客户、做零售产生了很大的启发。作为行社的决策层,更需要反思和改进管理理念、方式、方法,一切以客户为中心,为客户找“痛点”,为执行者找“痛点”。只有知道客户对我们的服务和产品有哪些不满意,才能有针对性的改进,赢得客户的认可;只有了解我们的员工对任务分解、考核办法有哪些不认同,才能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变被动执行为主动作为。当前,和其他商业银行相比,我们的产品确实还存在一定差距,但我们也有人缘、地缘、亲缘的优势。只有用真心和真情服务客户,从客户的角度出发,变“推销型”服务为“体验式”服务,变“群体性”服务为“个性化”服务,用服务的附加值增加客户忠诚度,同时不断补短板,才能厚植生存土壤,获得长远发展。
坚明方向。在农商银行为抵御线下的对手不断抗争的时候,“互联网+金融”正依靠“大数据”“云计算”等科技手段悄然改变这个世界,也蚕食着我们的生存空间:转账汇款不需要去柜台,也不需要手机银行,用微信边聊天就能实现;购物不需要去商场,也不需要银行卡、信用卡,“花呗”就能根据你的消费记录给予你一定的信用额度。“金融脱媒”正在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永远不能忘记,数码时代淹没了“柯达”这样的“胶片巨头”。在“大数据”的大背景、大趋势下,农商银行只能“顺势而为、谋事而动”,一方面用好用足存量数据,将存量客户紧紧握在手中;一方面积极建设或接入先进的信息平台,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在这方面,“常德快贷”就是政府支持下的“智慧金融”建设的一个很好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