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面对甘肃农村贫困面大、贫困人口分散、特困人口多的实际,甘肃省农村信用社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勇做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主力军和排头兵的昂扬姿态,持续完善和创新推出系列绿色、普惠金融产品和服务,全方位支持乡村振兴战略,全力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浓墨重彩绘就金融支持甘肃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
充分发挥“拳头”信贷产品作用。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普惠金融产品,是经过农户申请、农信机构入户调查、建立电子信息档案、资信等级和授信额度评定、张榜公示、按权限审批等一系列科学严谨的程序,在运用农户资信“大数据”基础上推出的无抵押、无担保、纯信用、低利率的普惠金融产品,在优化信用环境、支持“三农”发展、促进农信机构业务发展等方面贡献突出,是农信机构真正的“拳头”信贷产品。长期以来,甘肃农信坚持将扩大农户评级授信面、加大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发放作为坚守农村金融主阵地、支持乡村振兴战略的有力抓手,从根本上解决了农民“贷款难”“贷款贵”问题。
奋力拓展信贷支农新领域。甘肃农信以乡村振兴战略为引领,深度融合“美丽乡村·文明家园”陇原乡村文明行动,把握“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改革动向,加大对农村消费、农村电商、农田改造、水利设施、土地流转、电网改造、农机推广以及新型城镇化等方面的信贷支持力度,并通过为专业种养大户、家庭农(林)场、农民合作社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提供全产业链的金融支持,贯通相关产业的上下游供应链,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和城乡融合发展。
助力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甘肃农信进一步找准找实金融精准扶贫发力点,探索新机制、新路径、新模式,不断提升金融扶贫综合能力;在政府、银行、企业、农户协同联动的基础上,对接产业扶贫项目,推进产业扶贫贷款投放工作,促进产业扶贫贷款与贫困地区主导产业深度融合,形成以信贷为支撑、产业为引领的金融扶贫新模式,激活“造血”功能,减少“输血”依赖,以有效的信贷投入助推甘肃与全国一道迈入小康社会。
深化普惠金融服务体系建设。甘肃农信以构建扁平化网点架构为着力点,以推进轻型网点建设发展为主方向,推进网点资源整合优化,提升“三农”服务终端、惠民终端业务功能,健全和完善以物理网点(包括“三农”终端、惠民终端)为有效支撑、以线上服务(网上银行、手机银行、微信支付等)为引领的农村、社区普惠金融体系,推动基础金融服务全覆盖,让2600多万陇原儿女享受更加方便快捷的现代化金融服务。
全力打造甘肃一流零售银行。甘肃农信聚焦“做最佳普惠金融机构,建陇原一流零售银行”的发展愿景,紧盯县域存贷款市场份额和农户贷款覆盖面达到50%的奋斗目标,用足用活政策,构建零售银行发展体系,实施差异化竞争、特色化经营、专业化服务策略,打造全省最大、最强的零售银行体系。
强化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甘肃农信顺应创造性运用科技金融,推进“互联网+农村金融”计划,加快线下网点转型,拓展网上服务渠道,构建负债类、融资类、支付类产品线上服务体系,完善线上线下有机融合的零售业务发展渠道,推动金融服务与消费者衣、食、住、行、医、教深度融合,着力构建完善“微金融”配套服务,并与证券、保险、基金等行业广泛开展客户资源共享、渠道互补合作,开发代理和交叉销售产品,打造抢占市场先机、拓展市场蓝海、叫响甘肃农信品牌的拳头产品。
携手政策性担保机构创新信贷产品。甘肃农信依托各级财政支持建立的农业政策性担保体系,争取增信支持,因地制宜推出绿色普惠、形式多样的信贷产品,支持市场前景好、发展潜力大、具有一定规模、对农民增收有较强带动作用的农业产业化项目,做大优势产业规模,延长企业和产业发展链条。
打造职责清晰明确的风险防控体系。甘肃农信通过升级改造信贷管理系统,搭建信贷风险管理平台,健全风险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机制,建立健全全方位风险防控体系,确保风险管理政策传导顺畅,风险管理责任划分明确,风险管理措施落实到位。
压紧各个环节的信贷风险管控责任。甘肃农信进一步完善信贷风险管理考核体系和责任追究制度,将信贷风险管理责任层层落实到各级管理者、各业务条线、各岗位和具体人员;进一步提高问责的实效性,以问责的常态化解决好决策、执行和监督失误问责缺位以及选择性问责、结果导向性问责等问题,切实把信贷风险管理责任落实到决策、执行、监督等各个环节,构建全链条的信贷风险管理责任体系。
把合规文化贯穿于业务发展全过程。甘肃农信倡导合规人人有责、合规创造价值等理念,切实加强员工职业道德教育,彻底根除以信任代替管理、以习惯代替制度、以感情代替纪律等行为习惯,将制度的被动执行转化为员工的自觉自律行动,让合规经营理念渗透到每位员工、每个岗位、每个业务操作环节,最大限度发挥合规文化除积弊、促合规、保稳定的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