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8年8月24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一带一路”农业合作在哈开花结果

□ 董龙江

    本报讯 驼铃悠悠,回声千载!两千多年前,张骞出使西域,葡萄、石榴、胡麻、苜蓿等农作物通过古丝绸之路传入中国。今天,源自中国的种子“走出国门”,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生根发芽。

    盛夏时节,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州的图尔根村,中国—哈萨克斯坦农业创新园里的玉米长到了将近一人高。农业创新园哈方公司聘请的农艺师阿布姆斯利姆·阿利苏尔塔诺维奇说,哈萨克斯坦非常欢迎也非常需要农业创新园这样的合作模式。中哈两国山水相连,“这是邻居对邻居的帮助!”

    2015年5月,陕西省杨凌示范区和哈萨克斯坦国际一体化基金会签署协议,决定共同开发建设总面积为200公顷的中哈农业创新园。双方在创新园内开展优良品种、节水灌溉、经济林果、农资农机等领域新产品的试验、推广和经营。

    阿利苏尔塔诺维奇走到玉米地边,指着身边编号为MZ7的一片玉米植株说:“我跟踪这片玉米地已经有一年多的时间,中国的玉米品种防病和抗旱能力非常强。”

    “中国的农业专家给我们带来了新技术、新品种,他们的专业水平让人钦佩。”这位已经从事了近30年农业工作的哈萨克斯坦农艺师这样评价自己的中国同行。

    最近3年,中哈农业创新园引种试验小麦、玉米、大豆、油菜和苗木等6大类45个品种,并交出了一份靓丽的成绩单:中国专家研制的WW-5小麦亩产319公斤,较当地品种增产82.3%;P2大豆亩产232.5公斤,较当地品种增产32.7%……

    今年5月,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就特别提到了两国农业合作。他表示,最近5年,两国农产品贸易额增加了20%,哈方对中国的农产品出口增加了1倍多。

    对此,哈萨克斯坦国际一体化基金会股份公司西安代表处副总代表韩万初深有体会。当聊起中哈农业合作,韩万初如数家珍。

    “哈萨克斯坦是农业大国,农产品资源非常丰富,但是由于人口少,其国内市场有限。如今,在‘一带一路’建设的大背景之下,两国农业合作进入了快车道。来自哈萨克斯坦的面粉、油脂、休闲食品等源源不断地销往中国。”韩万初告诉笔者。

    与此同时,来自中国的蔬菜水果等农产品也陆续进入哈萨克斯坦寻常百姓家。走进阿拉木图的“绿巴扎”,这是一个在哈萨克斯坦乃至在整个中亚地区都小有名气的综合农贸市场。

    蔬菜摊主绍尔班·库普里雅诺娃是阿拉木图本地人。她说,别看这里夏季中国的蔬菜和水果品种都很少,一般都是本地或者是塔什干的。但等到了冬天,中国的蔬果就会多起来,有菠菜、西兰花和圣女果等。中国蔬菜的价格也会比从邻国乌兹别克斯坦进口的便宜一些。

    伴随着“一带一路”框架下中哈农业合作的推进,中国蔬菜品种在哈萨克斯坦市场上日渐丰富,哈萨克斯坦人逐步摆脱了“冬天只有土豆加白菜的时代”。

    (摘编自新华网)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