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8年8月17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沉睡资源”变“增收资产”
浙江淳安农商银行发放2.5亿公益林质押贷款 创新“消薄”新举措
□ 王卫玲 鲁慧琴

图为淳安农商银行工作人员上山宣传公益林收益权质押贷款。

    地处浙江省西部的淳安县,经济基础薄弱,2017年辖内425个行政村中,村集体经济总收入在30万以下的有294个,扶贫压力大,“消薄”(消除薄弱村)任务重。

    在这场“消薄”攻坚战中,浙江淳安农商银行与淳安县委、县政府同频共振,主动跟进全县“消薄”增收战略步伐,扛起了乡村振兴新使命。该行敢于担当、勇于破题、创新思维,充分利用该县249.74万亩生态公益林和每年的8400多万元公益林补偿金,向全县418个行政村创新推出公益林补偿收益权质押贷款,发放“消薄”贷款2.5亿元,通过“公益林‘消薄’贷款+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异地物业”的新模式,唤醒全县集体生态公益林资源,打响了“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消薄”新征程。

    走在前列

    紧跟组织步伐谋思路

    党的十九大以来,浙江省农信系统将服务乡村振兴作为新时代赋予农信机构的崇高历史使命,迅速掀起了全省农信系统金融助力乡村振兴的工作热潮。淳安农商银行积极响应浙江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战略部署,在省联社和杭州办事处领导多次到淳安专题调研乡村振兴金融支持工作指导下,根据杭州办事处召开的系统内金融支持消除集体经济薄弱村现场工作会议精神,紧跟组织步伐,通过普惠大走访,深挖淳安独特的生态资源优势。该行在大走访中发现淳安县大部分村集体虽然拥有丰富的山林资源,但仍然属于经济薄弱村的行列,村集体缺少好的“消薄”项目,又苦于缺乏抵押资产,难以突破村集体“消薄”增收的瓶颈,针对该“症结”,淳安农商银行广开思路、主动对接、精准锚定海量存量生态资源,与县委、县政府、林业局、农办对接公益林政策,与乡镇、村委对接项目资金需求,在全县率先推出公益林补偿收益权质押贷款,并于今年5月29日向石门村发放全县首笔“消薄”贷款230万元,用于支持乡村旅游基地建设,该笔资金预计给石门村带来每年27.6万元的经营性收入,成功唤醒了沉睡的公益林资产。

    干在实处

    整合资源要素助“消薄”

    石门村开展的“生态公益林补偿收益权质押贷款”创新探索,得到了淳安县委、县政府领导的充分肯定,要求在全县范围推广。

    在习近平总书记“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精神指导下,淳安县委、县政府积极探索实施“工业异地发展”思路,创新经济薄弱村“消薄”贷款资金对接江东杭千(扶贫)开发区千岛湖智谷项目,由淳安县乡村振兴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归集贷款资金后统一购置物业,薄弱村、村民作为股东入股,共享经济分红。

    淳安农商银行主动响应、积极对接,在省联社杭州办事处的组织领导下,在银监的制度突破、人行的政策支持和省林业厅、省联社的制度安排下,勇于突破资金短缺、制度限制、考核局限等难题,稳妥推进,协调做好质押融资,严格落实动产登记,做到流程规范化。截至7月底,已向全县419个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成功发放“消薄”贷款25151万元,该笔资金预计每年带动全县薄弱村集体增收至少在3800万元以上,平均每村每年可增收9万元以上。

    扛起担当

    盘活沉睡资产建样板

    在“消薄”增收的路上,一个村都不能少。淳安农商银行始终秉持“姓农姓土姓小”的初心,对没有生态公益林的村集体积极探索乡村振兴路径,不断加强政银合作,深化“消薄”举措,创新金融服务。在“公益林‘消薄’贷款+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异地物业”模式的有益探索基础上,进一步开拓思路,加强与杭州联合银行合作信贷资产转让,全面融入村社治理体系,以“村集体闲置资产授权代管+”“村集体经营权附条件转让+”等多种融资模式盘活农村沉睡资产,不断拉近与村集体的联系纽带,提速“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三变”改革,真正让农村生态增值、集体增资、农民增收。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