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7月7日,以“耕耘大地 收获未来”为主题的“第八届(2018)中国农村金融转型发展论坛暨新一轮农信社改革15周年纪念活动”在京举办。本届论坛,由中华合作时报社、《中国金融》杂志社、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品牌研究所发起主办,中国小额信贷联盟、农商银行发展联盟联合主办。
来自全国25个省、市、自治区的农信社系统省联社相关领导、优秀董(理)事长等高管,与业界实践型专家共300余人出席论坛,针对农村金融机构转型发展,深入交流。
会上,安徽亳州药都农商银行合规与风险管理部总经理王海宾,作了题为《新竞争时代药都农商银行转型之路》的主题演讲。其中,谈到“快银行”建设,现将相关内容摘录如下。
从服务创新入手
打造机制活、方便快捷的“快银行”
努力打造免费银行。药都农商银行自2012年8月起就取消抵押物外部评估环节,成立内部评估小组和评估委员会,免除客户外部评估费用、抵押登记费用。同时,积极贯彻减费让利原则,率先执行“努力打造免费银行”政策,免除借记卡业务、结算业务、网上银行业务等46项收费项目,实现基本业务办理“零费用”,每年为客户节约各项业务手续费用1000多万元。
坚持提升信贷服务水平和效率。一是落实限时办结制。在符合贷款条件、资料齐全的情况下,“农家乐”“税融通”贷款办结时间不超过3个工作日,“商家乐”和“易贷卡”贷款办结时间不超过5个工作日,“小微乐”贷款办结时间不超过7个工作日,授信审批中心实行“5+2”工作制。二是独特的贷审会审批机制。药都农商银行配备了两套贷审会、贷审小组,保证贷审小组会随时召开,800万元以上的贷款每周至少两次上会审批。
建立高效的分级审批机制。药都农商银行贷款审批按照授信额度采取逐级审批机制,并通过无纸化审批系统完成授信。贷款组织架构分为支行、审批中心、业务管理部、分管行长、贷审小组、贷审会六个层级。审批权限设定分别为支行行长负责新增50万元以内(年检200万元以内),审批中心负责新增50万元—100万元以内,业务管理部负责人负责新增贷款100万元—200万元,分管信贷副行长负责200万元—300万元,贷审小组负责300万元—800万元,授信管理委员会负责800万元以上。
打造服务标杆网点。为提升服务形象,从2014年开始,药都农商银行对全辖52家营业网点进行了标杆网点打造,实现网点形象的标准化、统一化,重点是提高强化员工服务理念。传统的服务变为“站立迎、笑问好、双手递、常微笑”,服务质量提升,服务行动让客户感觉得到了尊重,超出了客户的期望值,提升了药都农商银行的社会形象、获得了客户及社会各界的高度认可。
强化科技创新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自主创新“金农易贷”与“信贷工厂”。大数据应用已成为药都农商银行的重要资产和核心竞争力,目前,数据分析在信贷业务方面的运用已见成效,该行计划将数据分析应用引入到其他领域,期望在今后的发展中取得突破。
创新“药都乐”线上贷款模式,打造供应链金融。在中药材供应链金融线下产品试行的同时,药都农商银行加强与外部合作,积极研发“药都乐”线上办贷系统,借助存量客户数据信息、社保卡项目采集信息及智慧城市项目信息搭建客户信用评级模型和数据仓库,构建一整套中药材供应链全流程系统管理平台。该平台对产业链上各个环节的信贷主体实行线上申请、线上评级、线上授信,实现供应链金融“线上办贷”模式。
积极参与惠民平台项目建设。一是参与亳州市政府推进的“我要贷款”平台建设,共建集银行、保险、担保、企业于一处的“一站式”融资平台,安排客户经理及时与小微企业对接,方便小微企业业务办理。二是参与“我家亳州”网上办事大厅项目建设,为小微企业提供在线缴纳水电费、燃气费、交通罚款等服务,让小微企业足不出户即可办理交费等业务。三是积极自主开发各项服务系统,目前,已开发实施“金农易贷”授信系统、“银医通”“银校通”“银合通”等惠民平台。
紧跟时代
打造“快银行”
互联网、人工智能、新型材料、大数据等众多产物推动着时代的发展,金融由线下搬到线上,现金支付变为数字支付,银行卡不再是最便捷的服务介质,扫码支付、扫脸支付的诞生,客户的认知越来越高,对服务的期望值也越来越高,方便、快捷的操作和体验才能获得客户的认可。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不但为自己争取到了一隅之地,而且在不断崛起。银行的竞争不再局限于传统,如何应对互联网金融,如何面对今后的竞争,如何抓住资源?药都农商银行的选择是紧跟时代、快速应变,提前准备未来3年、5年、10年即将面对的挑战,全力打造“快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