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8年8月17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精耕细作 应对多元化市场竞争

□ 河南·中原三农金融研究院 胡 庆 庄岁林

    农信社长期立足农村,具有“点多面广”的传统优势,网点覆盖乡镇,最贴近农村基层,也最贴近农民,在推动县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着积极作用,是农村金融市场一面旗帜。然而,受农村市场萎缩和同业竞争加剧的影响,农信社的传统优势已不再明显。面对激烈的同业竞争环境,农信社应深耕细作本土市场、配强人力配足财力、创新产品改进服务,适应市场、拓展市场,达到可持续发展。

    当前形势

    农村市场逐渐萎缩,农信社传统优势减弱。一是农村重点客户群数量减少。农信社传统优势的重点在基层乡镇,但随着城乡一体化建设速度加快和城镇化率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青壮年人口和资金向城市聚集,广大农村“空心化”程度越来越严重,基层信用社重点客户流失,组织资金难度加大,赖以生存的农村市场逐步萎缩。二是外来及新设金融机构和网点数量增加较快,农信社营业网点数量占比下降。

    同业竞争手段繁多,银行同业竞争加剧。部分银行业金融机构紧盯信用社利率,不惜以“价格战”手段参与市场竞争,利用“贴水”等非正常竞争手段参与竞争,给基层农信社正常经营造成很大困难。

    互联网金融行业无序发展,给农村信用生态环境造成负面影响。P2P、现金贷使农村金融市场信用环境进一步恶化。

    对策建议

    深耕细作本土市场。农信社要树立“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专注本源,聚焦主业。坚持把“支农、支小、支微”作为信贷工作的战略方向和经营定力,深耕细作本土市场,致力于打造“小而精、小而活、小而强”的特色银行。推进普惠金融和增户扩面工程,有效扩大信贷供给,通过灵活便捷的贷款方式和优惠利率撬动整个农村市场,支持农村经济发展,通过“整村推进、批量授信”,达到以点带面、遍地开花的成效。扎实做好普惠金融的践行者、领跑者,有力发挥农村金融、普惠金融、民生金融的主力军作用。

    配强人力配足财力。农信社要进一步强化营销的首位意识,始终把营销作为中心工作,保障人力、财力向一线倾斜。一是招揽本土人才。坚持以“公平、公正、公开”、属地性、资源型、逢进必考为原则,通过全面科学的考评,招揽更多有着丰富客户资源、熟悉本土市场的人才,抢占本土金融市场人才高地,充实业务骨干力量。二是给足业务经费。加大财力物力向一线倾斜力度,把一线营销人员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应坚持劲往基层使、钱往基层花,积极推动建立各项业务工作经费动态增长机制,保证基层经费适时调整、合理增长,不断提高基层经费保障水平。

    创新产品改进服务。一是需要加大负债产品化创新。如丰富理财产品,加强客户细分,满足客户的在利率、期限和风险条款等多方面的需要。二是需要加强资产运营能力。负债产品的价格优势来自于资产端的运营能力,只有金融市场交易能力提高了,资产定价上去了,负债产品才会有价格优势。三是需要运用金融互联网模式提升客户黏性。通过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网上申贷等手段为客户(特别是青壮客户)提供支付、融资便利。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