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8年8月3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金融赋能:打造区域小生态
——包头农商银行践行普惠金融“5+”模式纪实
□ 本报记者 贾丹丹 通讯员 段治龙 高艳阳

图1为包头农商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陈云翔(左八)到王四顺村扶贫慰问,并参加便民超市电商平台启动仪式。
图2为潘亚利正在使用包头农商银行“盈立多”超市收银系统为顾客办理结算。
图3为包头农商银行设立在缸房地村的第一家金融服务站。

    盛夏时节,素有“草原钢城”美誉的内蒙古包头市,雨水充沛,绿草如茵。在全国最大的城中湿地草原——赛罕塔拉草原的北侧,高耸的包头农商银行大厦倒映在一片碧波之中。

    在这里,一场全新的普惠金融实践,正如火如荼地展开。

    从乡村到城区,从农户到商户,从线下到线上,一系列方便快捷、高质高效,并充满人文情怀的金融服务,犹如甘霖一般,滋润着“鹿城”百姓的心田。

    这一创新之举,便是包头农商银行在全市推出的普惠金融“5+”模式,即“党建+金融+生活+文化+扶贫”,且“5大元素”各司其职、相互赋能。

    这意味着,该行的普惠金融由此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体系,实现了“农与商互动、城区与农区互动、线上与线下互动、金融与非金融功能互动”,构建起良好的区域小生态。

    打造新模式:

    让普惠金融更加规模化、标准化、系统化

    普惠金融,这一金融领域的热门词汇,已被打上鲜明的时代烙印。

    几年来,众多金融机构纷纷在这一领域扩展“势力范围”,通过建立专门的事业部、设立分支机构、发起村镇银行等方式下沉工作重心,掀起了一场普惠金融浪潮。

    “作为深耕本土的农村金融机构,我们一直在思考如何结合实际,让普惠金融工作更扎实、更有效、更具竞争力。”包头农商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陈云翔在接受《中华合作时报》记者采访时说。记者了解到,该行在普惠金融领域耕耘多年、根基深厚。为了让普惠金融更加规模化、标准化、系统化,“5+”模式应运而生。

    何为“5+”模式?包头农商银行行长高峻岭向记者作了详细介绍:

    党建,重点发挥引领作用,通过结对共建,加强与村委会、居委会的顶层联系;金融,重点满足客户的各种金融需求,以金融服务站载体,助力夯实物质基础;生活,重点满足客户的非金融需求,帮助农村居民发展产业,实现增产增收,同时满足城区社区居民日常生产、生活场景问题;文化,重点丰富客户的精神文化生活,举办各类文化活动,提升民众精神层次;扶贫,重点是弥补贫困户短板,通过产业带动和股金分红形式,助力贫困户脱贫致富。中

    高峻岭告诉记者,将党建、金融、生活、文化、扶贫“5大元素”融入普惠金融体系,既能让城乡百姓体验到更优质、更需要的金融服务,也能够帮助他们创造更多价值,有效实现银行、企业、商户与百姓之间的“多赢”局面。

  探索新服务:

  用非金融手段做金融,打造“场景银行”

    “场景化”正成为金融机构角逐的新赛道。

    当鲜活的生活场景嵌入人们的金融生活,产品即场景,跨界即链接,以往冰冷、复杂的金融需求,在有温度的“吃穿住用行”等生产和生活场景中,变得更加自然,更具体验感。

    “未来,客户可以不去银行,但离不开金融的场景。”陈云翔告诉记者,在普惠金融“5+”模式之下,需要“跳出银行做银行”,用非金融手段做金融,把传统业务往手机端引导,把金融服务往场景中引导。

    打造场景化的普惠金融服务,包头农商银行开启了一场全新的“体验革命”。

    昆都仑区,市府西路,一家不大的京东便利店内,摆满了各类日常生活用品。

    店主潘亚利正娴熟地操作着包头农商银行“盈立多”超市收银系统,不时传出一声声“微信收款,到账成功!”的语音提醒。

    “盈立多”超市收银系统,由包头农商银行银工科技研发,专门为全市中小型超市量身打造。

    “这个系统非常好用,速度快,只需从农商银行办张银行卡,就能免费使用!”没有客人的间隙,潘亚利对记者说,目前顾客线上支付比例超过50%,这项收入会全部进入到她在包头农商银行的账户中,根据收银流水,由银行授信评分,可以通过“支付贷”,获得5万元至100万元的备用金贷款。

    据高峻岭介绍,包头城区有近7000家左右的便民百货超市,其中70%以上的超市以“夫妻店”方式运作,且绝大多数店铺没有配备收银系统及相应的收银设备,以包头农商银行“祥云支付”为接口的“盈立多”超市收银系统,为商户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潘亚利告诉记者,每天推送的“经营日报”,是该系统最打动她的地方,通过手机就能查看。在《经营日报》的多维度分析中,店铺的销售情况、盈利对比、顾客消费额能力及综合店铺排名等信息,都可以精准、快速地获取。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通过这一系统,顾客在第一次使用微信支付时,会自动关注“包头市民网”微信公众号。该公众平台为市民提供一站式实用生活、金融生活等综合服务,在“金融生活”菜单下,有“我要赚钱”“我要借钱”等子菜单,点击“我要借钱”,即可线上申请包头农商银行的贷款和理财产品。

    在便利店的货架上,记者看到了一些特殊的“商品”:一罐罐金黄色的小米、整齐摆放的粉条等产品,包装上均印着“包头农商银行帮扶产业”字样。

    “那是农商银行的扶贫产品,质优价廉,城里人喜欢吃,很好卖呢!”潘亚利笑着说。她告诉记者,货架上的小米来自包头市五当召镇缸房地村。

    在那里,包头农商银行普惠金融的新模式,已落地生根,成效显著。

    构建新生态:

    让金融全方位赋能,实现“四大互动”

    在包头这座存款规模不到4000亿元的城市,有35家金融机构同场竞技。

    “危机,促使我们要敢于突破自我,不断创新求变!”陈云翔坦言。

    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另辟蹊径?包头农商银行的做法是让金融全方位“赋能”,搭建新平台,建立新的“多方共赢”关系。

    “普惠金融‘5+’模式的主要导向是,在一个大平台上,实现‘四大互动’,具体来说,就是农与商互动、城区与农区互动、线上与线下互动、金融与非金融功能互动。”陈云翔称,这是一个极大的挑战,但“四大互动”运转起来后,将会释放巨大的能量。

    循着潘亚利小店里一罐罐金黄色小米的来处,记者来到石拐区缸房地村。

    在村委会,刚开完会的胡志军匆匆赶来,他是该村党支部书记兼第一书记。

    胡志军告诉记者,通过“党建+金融+生活+文化+扶贫”新模式,包头农商银行石拐支行党支部与缸房地村党支部成立“村企共建联合党支部”,并采取了6大共建措施:

    把惠农金融服务站建起来。以金融服务站为核心,该行打造了全方位、立体式的村域金融服务网络,在让广大农民享受方便快捷金融服务的基础上,积极对接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环节,做“新模式”的引领者。

    把农村产业做起来。在该行金融服务的支持下,缸房地村大力发展“三品一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特色产业,打造了“五当粮品”小米、石磨面、“缸房地”清水蔬菜等品牌,有效解决了农民增产不增收的难题。

    把农产品卖出去。该行将“五当粮品”小米列入理财礼品采购范围,助力村集体经济发展,并协助发展“互联网+农业”新业态,提高农产品商品率,共同推进农业现代物流体系建设,打通农产品进城“最初一公里”。

    把贫困户扶起来。通过建立“银行扶持、合作社带动、贫困户受益”的利益联结机制,对有劳动能力的国贫户,鼓励其种植小米实现增收脱贫;对无劳动能力的农户,通过该行扶持的合作社,以保底分红模式,帮助他们稳定脱贫。

    把农村信用档案建起来。该行在缸房地村开展农村征信体系和农户信用档案库建设工作,以创建“信用村”“信用户”为载体,构建“守信受益、失信惩戒”的信用激励约束机制;同时开展“金融知识进农村”活动,强化农民金融意识、诚信意识和风险意识。

    把文化活动兴起来。联合党支部积极推进共享普惠工程,开展“乌兰牧骑颂金融”文艺演出活动和“农信书屋送文化”活动,打造具有“农信”特色的文化阵地。

    在胡志军的陪同下,记者来到村委会一旁的包头农商银行第一家金融服务站。

    缸房地村会计金燕,是该行按照严格标准选定的站长,每月可获得500元的基本服务费用和存款、贷款、清收、理财、贵金属等各项业务的手续费。

    金燕告诉记者,金融服务站有8项职能,即普惠金融便民点、金融知识普及点、信贷服务办理点、综合整治高利贷宣传点、便民信息传播点、电商交易服务点、农产品增值创收点、物流中转点。

    记者注意到,在这8项服务中,前4项属金融功能,后4项属非金融功能。在银行业同质化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用非金融的办法增强客户黏性、弥补技术短板等弱势,对包头农商银行而言,属智慧经营,也是明智之举。

    “未来,银行的作用是整合多方资源,搭建平台,为客户提供专业、全面、优质的一站式服务。”陈云翔在采访中说,银行在本质上是一个平台,这个平台需要连接若干资源,其实力不仅体现在资产规模上,更体现在资源整合的能力上。

    在他看来,让金融为人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方方面面“赋能”,构建流动、互通的区域新生态,是农商银行做好普惠金融的方向,也是银行自身“安身立命”的根本。

    缘起普惠 重塑未来

    ——兼谈陈云翔的普惠金融情结

    记者视点

    □ 本报记者 贾丹丹

    “普之于众,惠及于心。”秉持这一经营理念,包头农商银行走过了67个春秋。

    “作为一家立足本土、服务‘三农’和小微企业的金融机构,我们一直在做,也是唯一在做的事情,就是普惠金融!”追根溯源,包头农商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陈云翔如是说。

    何为“普惠金融”?陈云翔有着深入的思考和系统的解读,在他看来:

    “普”,要解决“覆盖面”的问题,体现为普便、普及两个方面。其中,普便,是将服务送到百姓家门口;普及,是努力实现金融服务均等化。

    “惠”,要解决“体验感”的问题,体现在宽惠、实惠、简惠三个方面。其中,宽惠,是针对客户“贷款难”问题,放宽准入条件;实惠,是针对客户“贷款贵”问题,降低融资成本;简惠,是针对客户“贷款慢”问题,简化办贷流程。

    “只要是有利于‘三农’和小微企业的事情,包头农商银行就应该积极推动,而且要当仁不让,率先垂范!”陈云翔语气坚定,不容置疑。

    这位自18岁起,便致力于农信事业的“老农信人”,既坚守着一颗“普惠”初心,也具备一股“倔强生长”的革新精神。

    关于今后的发展,他的态度是,一定要科学求证,大胆规划,敢于制定一个更加超前的新战略。

    方向指引行动。

    “到2021年,我们要把包头农商银行打造成为一家千亿元的上市银行!”谈及未来,陈云翔和他的“农金军团”战略清晰、气势如虹。

    采访接近尾声,记者参观了位于包头农商银行总行的“老包头金融街”和“文史馆”。从“历史深入”到“重塑未来”,一家农商银行的厚重、热烈与坚韧,令人肃然起敬。

    不忘来时路,倔强谋生长。在陈云翔的带领下,包头农商银行奏响了一曲荡气回肠的农商银行奋进歌。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