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6月27日,安徽省农商银行系统各项存款余额在全省金融机构中率先超万亿元,达到10023.89亿元。
安徽省农商银行系统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落实中央和全省“三农”工作部署,坚持用心支持实体、用情服务“三农”、用力防控风险,不断强化金融服务,存贷规模稳步双增、转型升级稳健推进、服务能力持续提升、金融科技创新不断、金融扶贫勇担重任、品牌形象深入人心,农村金融服务主力军地位进一步凸显。
提升服务 塑造品牌
持续创建“三好银行”
自2014年完成股份制改造并全面创建“三好银行”以来,全省农商银行存款规模以平均每年超过1000亿元的速度快步增长,与金融支持现代化五大发展美好安徽建设的步伐同频共振。
对广大客户而言,“三好银行”中的“内控好”是值得信任的基础,“服务好”是掷地有声的承诺,“效益好”是可持续发展的保障。目前,全省农商银行3097个网点基本覆盖全省乡镇,1万多部“金农便民宝”、6000多台ATM自助设备、5000多个金融服务室,与“拎包银行”“汽车银行”等流动便民金融服务方式一起打通了金融服务“最后一步路”,把服务送到田间村头。
回归本源 专注主业
全力助推乡村振兴
针对农村地区担保难融资贵问题,安徽省联社推动“产品工厂”建设,一方面抓好信用贷款的提标扩面,推出针对道德模范、社保卡用户、下岗再就业等特定群体的特惠产品,如“金农道德贷”“金农社保贷” “金农助学贷”等;另一方面丰富“信贷+”、供应链、产业链等多种融资方式,不断加强与农业担保、农业保险等多方面的合作,充分激活农村各类可担保资源,改善农村融资环境。目前,全省农商银行发放“4321政银担”贷款余额370亿元、“两权”抵押贷款7.67亿元,“劝耕贷”授信突破10亿元。
针对小农户、小商户和小企业等“三小”客户,全省农商银行推广“一次授信、随用随贷”的金农易贷卡,授信额度最高可达50万元。目前,全省农商银行已授信97.34万户1276.3亿元,贷款余额达到800亿元。
加大投入 抢占高地
匠心打造智惠金融
安徽省联社发挥大平台的科技支撑作用,准确把握金融与生活融合的趋势,打造了一批移动智惠金融产品。
今年1月,安徽农金手机银行再次升级,截至6月24日,签约客户数突破1000万户,达到10014254户。
以手机银行客户端为入口,安徽省联社还陆续打造线上线下一体化的“社区e银行”免费电商平台和本地生活服务平台,上线商户突破120万户,月均销售额近6000万元;推出了集支付宝、微信与本行二维码支付于一体的“金农信e付”,上线仅一年,发展商户达125万户,累计发生交易1.7亿笔,交易额超过275亿元;2017年12月起,全面开启集金融服务、电子商务、电子政务、便民服务和扶贫服务五大功能于一体的“金农信e家”金融服务室建设,目前已建成475个。
此外,安徽省联社又在亳州地区4家农商银行试点了“金农信e贷”产品,为广大客户提供全流程线上自助办贷服务,一笔贷款从申请到放款用时不到3分钟。
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
发力金融精准扶贫
全省农商银行全面对接建档立卡贫困户,确保扶贫对象全覆盖,以扶贫小额信用贷款发放为主要抓手,努力实现“真扶贫,扶真贫”“输血扶贫与造血扶贫”聚合共生。
全省农商银行按照“扶两头(贫困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中间(一般农户)”的工作思路,特别对贫困户,大力推广了“四带一自”和“三有”(村有当家产业、户有致富门路、人有一技之长)扶贫模式,加大了信贷支持力度,同时统一制作扶贫小额信贷“明白纸”,把信贷政策、办贷流程和联系人公示到村、宣传到户。
在信贷流程简化上,安徽省农商银行通过设立专人专柜,对行动不便的贫困户采取拎包银行的方式上门办理;简化贷款手续,对外出打工、两地分居的贫困户,变夫妻“双签”为“一方先签、然后补签”;缩短贷款流程,推行首问负责制和限时办结制;放宽年龄限制,试点将扶贫小额信贷借款人年龄上限由原60周岁放宽至65周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