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2018年7月27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谁刺痛了农村金融?

□ 宁广靖

    尽管很多村里早早就刷上了“发家致富靠劳动,勤俭持家靠京东”“农村淘宝啥都有,购物就在家门口”等各种电商广告,但实际上,他们当中通过网络购物的都很少。

    “我的客户大多是五六十岁的中老年人,他们当中使用智能手机的比较少,就是有智能手机的,也只是发发微信或玩斗地主和消消乐,关于互联网金融的事情,他们根本不关注。”王兰玉说。

    数据显示,到2020年,“三农”互联网金融总体规模预计将达3200亿元,成为“三农”金融缺口的有效补充。尽管如此,农户对互联网融资渠道仍不“感冒”。“我总觉得网上的东西不靠谱,在网上借钱总是怕被骗,而且,也没人教我怎么操作。” 齐民强说。

    正因征信上的空白,城市里的风控模型在农村信贷市场几乎全部失效。要深入农村金融市场,除了人海战术,别无他法。

    王兰玉说,做农村金融风控,主要就是三大法宝:数猪、量地和唠嗑。“一般我们会到田间地头,看看借款人有多少只牛、羊、猪,看看农户有多少亩地,收成怎么样。在村里跟村民聊聊天,了解农户的人品如何以及他们的活动轨迹。正常情况下,农户要么在家,要么在地里。如果农户长期脱离这两个地方,这个客户就可能存在风险。”

    可以说,农村并非数据空白,只是藏得很深,需要下功夫去挖掘。但这显然需要大量的人力。王兰玉说,很多做农村金融的平台采取人海战术和陌生拜访,动辄发出去上百名员工深入到村里子捞取潜在客户。这样的人力成本对于银行来说,似乎很难实现。

    “‘三农’业务具有非标准化、农业周期长、资产抵押物不足、信用数据缺失等问题。部分偏远农业地区通讯等基础设施比较差,金融和信用意识相对淡薄。”网贷之家研究院院长于百程表示。

    人为风险

    征信数据的缺位加剧了信贷风险的发生。据了解,目前农村金融市场最大的风险在于信贷员和农户“内外勾结”骗贷。

    此前有媒体报道,一家农村金融公司原本在全国开设了100家门店,而今年年初只剩下80家,其中20家因为欺诈过于严重、坏账率太高而宣布倒闭。而十多家农村金融的负责人也都表示,“内外勾结”是行业面对的最大问题。

    山西晋中村民田香菊说,邻村就发生过两起信贷员和农民联合骗贷的事情。

    一件是:邻村的一个农户将自己的身份证和土地、猪圈的照片以2000元的价格“借”给了一个信贷员。信贷员私下给农户办了一张信用卡留在自己手里,以此套现贷款。在第一个农户“成功办理”之后,陆续又有两三个农民冲着2000元的租金收入“慕名而来”。这个信贷员先后贷出几十万元未还,最后被查。

    另一件是:一个信贷员在邻村收集了一些农户的信息,在一款软件上伪造了一批“银行流水”,信贷员拿着这些由系统自动生成的“银行流水”去骗贷。

    “内外勾结”成为农村金融最大的毒瘤,原因在于:农村金融太过于依赖线下风控,信贷员一手调研的资料几乎决定了这笔贷款是否发放。此外,有的农民看重眼前的小恩小惠,他们极容易成为违规信贷者的“帮凶”。

    为杜绝这一现象的发生,一些金融公司给信贷员装有定位系统、录音系统的硬件设备,以便实时监测信贷员。在实地考察时,要求实时拍摄现场照片上传。也有的金融公司尝试打造闭环模式:比如,计算出农户在生产过程中大概需要多少钱。金融公司负责购买原材料以及提供后续的一条龙服务。待生产、销售所有环节完成后,金融公司扣除本金和利息,剩下的钱再给农民。在此过程中,农民几乎碰不到钱。

    “押宝”农妇

    为了防控风险,有的农村金融平台另辟蹊径找到了适合自己的路子。一家专做农村金融的信贷公司负责人对新金融观察记者表示,他们在从事农村信贷的5年间,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农户借款人中,妇女的贷款需求更大、还款意愿也更强烈。

    目前,农村的空心化问题是一个普遍现象,每家每户基本上都是青壮年男丁在外面城市打工,而老人以及部分妇女会留在村中务农和带孩子。妇女改善生活条件的欲望更强。有时候,不只是为实际生活需要。不少农村妇女攀比心严重,她们也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增加收入盖房买车,所以她们的贷款需求异常旺盛。

    基于此市场前景,目前,中国已有数家借贷平台开始尝试“农妇贷”。其放款金额多为1万—5万元不等,利率也大多控制在10%—20%之间。

    田香菊告诉记者,在他们村委会前的大院里,经常有一些金融公司做活动。“有时候发卫生纸,有时候发鸡蛋和米、面、油等。很多农妇会冲着这些礼品过来。在吸引了足够多的人之后,他们(金融公司)就开始讲如何贷款。”

    这种获客方式非常直接且有效。

    “只要有一个人做了贷款,用不了多久,‘口碑效应’就会凸显。接下来就会有人在老客户的推荐下过来咨询。”据前述从事农村金融的信贷公司负责人介绍,他们会利用村里的妇女协会、村委会等发展一些妇女组织,从中挖掘一些有能力的农妇作为业务员,这样就可以很好地切下整个群体。

    据介绍,“农妇贷”的坏账率很低,大多不超过2%,有的甚至可以实现零坏账率。“小贷之父”尤努斯也认为:“只要给她们赚到钱的机会,她们一定会还款。”

    较低的坏账率是基于“熟人社会”的圈子文化产生的。农村妇女很少有不良嗜好,她们借钱主要用于婚丧嫁娶或购买生产资料,这些农妇都特别爱面子,害怕成为别人嘴里的笑话。所以只要有能力,她们就会想尽办法还款。“我们公司采取多户联保制度。比如5个农妇一个小组,相互监督。如果其中有一个农妇不还钱的话,组内其他成员都会失去贷款资格。”该负责人说,在这个方法下,目前他们公司所经手的“农妇贷”中,还没有发生过贷款逾期案例。

    可以看到,越来越多的互联网金融公司开始挖掘潜力无限的农村金融市场。虽然目前互联网金融领域还没有出现农村金融的独角兽,但从目前各公司在农村市场的布局来看,互联网金融平台入场对农村金融市场将会是个有利的补充。

    于百程认为,农村金融具有非常好的发展前景。无论是传统金融还是互联网金融,政策上对扶持“三农”都有鼓励,农村金融市场是一个巨大的蓝海市场,未来发展前景广阔。

(摘编自《天津日报》)

3上一篇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