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藏拉萨市的西藏自治区供销合作社展厅内,摆放着牦牛干、糌粑等130多种西藏特色食品与工艺品。总经理崔太福介绍,这些产品的原材料全部由供销合作社从农牧民手中收购,并在原产地建设加工厂就地加工,再将成品通过线下的门店以及线上全国平台供销e家销往全国各地。
西藏地处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交通不便,农牧民的产品卖不出去是长期以来制约当地经济发展的一大障碍。为提升西藏供销合作社服务“三农”的能力,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和中国供销集团自2017年开始,以股权投资的形式向西藏自治区供销有限公司注资,并派出援藏干部支持公司建设,全国总社电子商务公司员工李敏就是其中一员。来西藏至今已有两年,现任西藏供销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的李敏,主要负责西藏自治区内主要地市的电商平台搭建。据他介绍,截至目前已初步搭建完成了面向“三农”的“西藏农牧特色产品的生产、收购、储运、加工与销售产业平台体系”。“通过产业化带动,使西藏广大农牧民能依靠身边的优势特色产品资源,实现增产增收、脱贫致富。”李敏说。
如何把农牧民的产品更多更好地卖出去?李敏表示,依托供销e家的电商平台和遍布全国的实体展销渠道,已为西藏广大农牧民产出的青稞、牦牛等农业产品拓建了全国性的市场销售体系。目前,已经服务30多个单位的100多种单品上线“进店”。 “以前牧民要想把东西卖出去,只能等待收购,如果自己运输,交通也是很大一笔支出。但是现在,通过在原产地的收购、加工与销售一条龙服务,大大节省了成本,也增加了他们的收入。”李敏说。
据崔太福介绍,到2020年,西藏自治区供销合作社系统拟在乡、村建设50个“三农”综合服务点,目前已在建12个。届时,将在购销之外,为农牧民提供生产技术服务、初级农产品收购与初加工服务等,改善农牧民的生产与生活条件;预计覆盖2.5万农户,为农牧民增收2.5亿元。
(孙冰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