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拓宽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渠道,浙江省慈溪市供销合作社指导各镇级农合联打造了实体化运作平台——镇级现代农业服务中心,为政府服务农民、探索农业现代化提供了有力抓手。
2012年,根据省、市两级扎实推进基层农业公共服务中心的要求,慈溪市农合联在原有基层农业公共服务综合站的基础上,启动了基层农业公共服务中心建设。2015年起,慈溪市农合联将现代农业公共服务中心建设列入镇级农合联考核项目,全面推动基层农业公共服务中心改造提升。经过近3年的努力,全市先后成立了长河、周巷、新浦、胜山等15家乡镇现代农业公共服务中心,并于2017年底实现各乡镇街道全覆盖,形成了一批服务能力强、辐射带动面广、有典型示范意义的乡镇现代农业公共服务中心。
乡镇现代农业公共服务中心以“联合更紧、合作更实、融合更深”为方向,走“管理规范化、生产标准化、经营公开化、产品安全化”的道路,改变了原有服务中心过分依赖镇农办的固有路径。新组建的乡镇现代农业公共服务中心以农民专业合作社、合作社联合社、家庭农场为基点,并引导多方力量参与现代农业公共服务中心的组建和运营,实现“管理去行政化,运营去行政化”。同时,将工作地点从农技站点走向田间地头,服务主战场从坐办公室转向农业生产一线,主动向农户提供产、供、销全流程服务,使服务更接地气、更聚人气。
为打造区域内公益性农业服务“大超市”和低成本资金补给的“输血泵”,各乡镇农业公共服务中心整合镇域内的各类资源,构建起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的服务体系。在生产服务上,针对当地农业的生产需求,开展技术服务,成为农民的技术靠山。坎墩现代农业公共服务中心引进推广葡萄三膜覆盖技术,该技术能保持棚温稳定、防止灰霉病、提前成熟期,可实现错时销售、增加收入的目的。目前,辖区内该技术的覆盖率已超过70%。今年坎墩已有1400余亩葡萄完成采收,预计将实现收入6000万元,平均亩产值超2万元。在供销服务上,突出新型服务平台建设。全市依托乡镇现代农业公共服务中心,积极整合资源,组建各类合作社联合社12家,涵盖蔬菜、水果、渔业、农机等各个行业。同时,通过产业融合发展,有效促进了农旅结合。掌起现代农业公共服务中心在三塘横江两侧建设了万亩水蜜桃精品园,通过举办桃花节,吸引了游客观光采风。2017年,仅古窑浦村水蜜桃产量就达4489吨,产值超2244万元;胜山镇现代农业公共服务中心挖掘当地水文地理优势,培植“红菱之乡”生产基地,并以四灶浦沿江风景线为轴,打造集“红菱采摘+乡村旅游+产品销售”于一体的休闲路线,红菱种植面积达1300余亩,年产值近800万元。为畅通农产品销售渠道,周巷镇、长河镇现代农业公共服务中心还组建了农产品电商孵化园,为园区内的电商企业免费提供场地、办公室、电脑设备、宽带等设施;匡堰镇现代农业公共服务中心引导梅农通过电商、微商扩展销售渠道,今年网销杨梅金额达2200万元以上。在信用服务上,慈溪市积极发展合作金融,创新金融产品。组建资金互助会11家,吸纳6400万元信贷资金池,注册和募集资金550万元,已发放贷款金额达4343.6万元。
农资是农民日常生产中不可或缺的产品,生产中资金缺乏影响农资购买的情况常有发生,为此,农合联创新增设了农资贷产品。掌起、逍林等镇依托现代农业公共服务中心,牵头农资企业、金融机构推出农资贷服务,累计发放贷款额近1000万元,解决了小微农户贷款程序烦、贷款难、保费高等问题。在拓展保险互助方面,慈溪市农合联连续3年推进杨梅气象指数保险,今年承保面积增至17462亩,比2016年增长了4倍,合计保额达3492.4万元,总保费达349.2万元,实现了沿山乡镇全覆盖,进一步增强了梅农抵御自然风险的能力;龙山镇现代农业公共服务中心指导成立全国首个镇级保险互助社,并将其扩展至龙山镇下属的9个村,累积保费收入180.26万元。
乡镇农业公共服务中心的组建,有效提升了基层服务的能力。为进一步完善乡镇农业公共服务中心管理机制,明确功能定位,下一步,慈溪市农合联将出台相关实施办法和管理制度,理顺乡镇现代农业公共服务中心组织架构,建立健全乡镇现代农业公共服务中心运作机制,将公益性和市场化相结合,在管理层面建立人员使用制度、资产管理制度,在运营层面建立专家咨询制度、固定活动日制度,内强制度规范建设、外强功能完善升级,助推慈溪现代农业公共服务中心建设从“全覆盖”走向“强功能”。同时,以经营性服务和公益性服务相结合,围绕生产、供销、信用三大合作,扩展服务范围、创新服务内涵,按照“多功能、一体化”的职能设置,强化农资供应、农技培训、质量检测等基本功能。此外,结合镇域特色,扩展合作金融、农产品品牌打造、美丽乡村建设等创新功能,并对外明晰现代农业公共服务中心服务目录清单。
为确保服务中心有效运作,乡镇农业公共服务中心将进一步加强人、财、物等方面的保障和支持,落实专门场地、专门经费、专业人员。尽快落实办公和经营场所,将地理位置便利、办公条件良好的镇级资产低价出租或以租金补助等方式供乡镇现代农业公共服务中心使用。加强专职人员配置,每个乡镇现代农业公共服务中心安排1—5名专职人员。鼓励通过第三方购买服务的方式,委托现代农业公共服务中心承担部分支农职能,并落实资金保障。为使乡镇现代农业公共服务中心规范运行,慈溪市农合联还将研究制定具体实施标准及考核管理办法,引导各类农业服务组织进入现代农业公共服务中心,定点定期提供为农服务。同时,对乡镇现代农业公共服务中心的组建运营情况定期开展督导验收,并将现代农业公共服务中心建设情况直接与镇级绩效考核得分挂钩,对于运行良好的乡镇现代农业公共服务中心,给予适当奖励和补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