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中国互联网大会上,京东数据研究院院长刘晖就整个零售业的趋势判断以及京东在这方面的数据支撑和案例进行了分享。他认为,从整个的零售行业来看,目前不会出现之前很多人担心的“消费降级”现象。它是相对于消费升级来说的,特点是降低效率,降低体验,降低个性、品味、态度,最高程度上实现物美价廉。比如能动手扫地就别买扫地机器人,能在家锻炼就别去健身房,能吃重庆小面的就别吃意面,同样价钱质量差距不大的,能买便宜的商品就别买贵的。
刘晖表示:“京东数据研究院本身对于消费一直在做比较持续性的观察,从上半年整个的消费情况来看,中国的消费有三点值得关注。”
四线以下城市是个大机会
从现在的数据来看,四线以下的城市成长是非常明确的,而且会在未来也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
他说,之前一直认为四线以下城市因为大量劳动力的人口外流,在消费者的扮演角色比重比较低。但是现在从数据来看,四线以下城市的增速明显的超过一二线城市,而且消费模式在向一二线靠拢。“举例来说,5月份,我们做的中国品牌的调研,中国品牌销量在三四五六线城市占比远高于一二线城市,但让我们感触很深的是,在中国品牌增速上,一二线城市反而超过三四线以下的城市。这也说明,一二线城市消费走向成熟的标准之一是在品牌选择上,从追求大品牌到选择适合自己的品牌。就典型的手机消费来看,大量的国产品牌在一二线城市的占比越来越高。”刘晖表示,进口大牌手机在四线以下城市的增速明显高,国产品牌手机增速实际上是低于一二线城市的,他们正处于一二线城市消费者走过的消费升级道路上。所以这对于整个行业是一个特别好的机会,就是大品牌在低线级城市的机会将越来越多。
值得一提的是,以前制约三四线城市很难做高品质和大品牌消费的一个因素是供应链问题。比如,以前县城以下地区想买一个合资品牌的家电是很难实现的,因为没有渠道,服务也做不到。现在随着线上线下的渠道融合以及渠道下沉,三四线城市可以在京东家电专卖店等平台直接买到高品质的手机、家电,包括进口品牌的尿布湿、奶粉等三四线城市特别明确的购买诉求。所以,当前县级城市呈现了非常明确的消费升级和扩展的需求,这也是在中国消费趋势中比较典型的,他们会吸引更多的企业重视,而且呈现出一个比较高的增量市场。
消费者越来越成熟
“我们在做消费品结构分析时发现,不同城市、不同地域、不同人群的消费品结构中,越来越多的会变成典型的家庭消费者。”刘晖表示,从开始满足自己某一个领域的消费需求渐渐习惯电商模式,从而把自己完整的消费习惯平移过来,包括一二线城市呈现的生鲜消费、大量周期性的生活必需品的平移,成熟的电商消费者会变成典型的家庭购物范畴。
社交电商发展迅速
今年整个零售行业中,社交电商的成长非常快,尤其是小程序的出现,对于社交电商有一个非常大的拉动。一方面,对于消费者的拓展很有价值,它会把三四线城市、不同年龄层,甚至之前接触不到的消费者拉进来;另一方面,通过社交电商进来的消费者跟在App端和PC端的消费者不一样,他们会对商品的品质关注度没那么高。根据京东的数据显示,从社交电商进来的用户,品质关注度明显较低,价格关注度会高。
“因为它是基于信任关系打造的一个社交圈,一种自带信赖感的消费模式。他们会认为,要购买的商品跟商品推荐人是有联通性的。所以,这些用户拿到商品推荐之后,更多的是关注它的价格是否合适,而不是再去搜索很多关于它的评价是不是够好。”刘晖如是说。
(林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