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去年,看到不断攀升的利润值,曹建华才稍微松了口气。
从接任福建省建瓯市东游中心供销合作社主任开始,曹建华一直犹如在弦的箭,绷得很紧。如何让一个亏损十五六万元的基层社转盈,如何找到发展的切入口,如何重新回归市场赢得一席之地以及如何选择转型……曹建华带领东游中心供销合作社寻找着这些命题的答案,也浓缩了供销合作社从低谷到辉煌的典型样本。
打破僵局 实现发展
2001年,因为外部环境原因,曹建华下岗了。向来头脑比较灵活的他,做起了生意。他把福建的名优特农产品贩卖到上海,开始自己创业。
2002年,建瓯市供销合作社向曹建华伸出了橄榄枝,希望他能再回供销合作社。从工作开始就一直在供销合作社的曹建华,没有犹豫就回来了。2006年,他被任命为东游中心供销合作社主任。那时,东游中心社账面上亏损了十五六万元,生存成了头等大事。
“业务经营是基层社生存发展的根本。”2007年,曹建华把主要精力放在了供销合作社主营业务上,农资销售成为了发展的切入口。他带领工作团队一村一户的走访,登记需求信息。在这个过程中,很多人都问:“现在还有供销合作社啊?”这样的疑问听得多了,曹建华就知道,不能再固守以前坐等顾客上门的传统经营方式,必须改变。于是,他带头取消了双休日,推行早6点至晚6点的供应便民时间,送货到农户家、到田头。
当地农户大都种茶,曹建华就以茶叶专业合作社、茶种植大户为主体,与他们建立信息反馈体系,实行登记入户、送货上门服务。同时,他聘请高级农技师指导合作社、大户如何分辨化肥有效养分中的微元素,如何做好科学施肥、用药,如何提高茶叶品质,这些举措受到了茶叶种植户和经营者的好评,化肥订购量猛增,当年农资销售额就达到了500万元。借此,东游中心社挖到了“第一桶金”,开始一步步把农资经营网点重新建立了起来。如今,东游中心社农资销售在当地的市场份额从20%提高到了40%,年销售量从1800吨提高到6500吨,切实发挥了供销合作社农资经营主渠道作用。
曹建华好像生来就是一个生意人,市场上的些微变化都逃不过他的眼睛。有段时间,市场上烟花爆竹私货频出,供销合作社的烟花爆竹销售量骤减,敏感的曹建华马上提出了“大户配货分管制”的新做法。“市场上的私货频出带来了很多危害,一个是我们销量减少,另一个是给消费者人身安全带来了危害。”曹建华告诉记者,当时他就想到了“以暴制暴”的做法。他联络了乡村里一些比较有威望的“大户”,由他们来负责市场上烟花爆竹的销售。供销合作社给这些“大户”定销售任务,任务之外的收入均归大户所有。利用这些社会力量监管市场,在东游中心社下辖的水源、川石两个分社试运行后,很快就取得了明显效果。供销合作社经营网络从10余家发展到了37家,巩固了市场份额,加大了堵截私货流入市场的监管力度。年销售额也从不到40万元发展到105万元,有效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2008年,曹建华又把目光投向了社有资产的运作上。他把闲置已久的空坪、旧房连成一体,精心规划,并面向社会公开招租。在东游中心社,他把按照当地政府规划购买的80平方米空地和办公楼下店面连成一体,在社有资金短缺的情况下,变卖闲置已久资产及空地,收入107万元。之后,他又投入81万元建成了5个店面,年租金从1.8万元提升到17万元。同时,在东游中心社下辖的水源供销合作社引进了“1+1”超市,自投资金,利用125平方米的农资仓库连接闲置空坪扩建成了700平方米的新鲜超市,年租金从1.2万元提升到7.3万元;在川石供销合作社引进“利得隆”超市,自投资金把综合门市部与闲置空坪连成一体,扩建了400平方米,进行改造装饰后,年租金从2.2万元提升到6.5万元。“当时乡镇都没有超市,我们利用社有资产引入大型超市后,成为两个乡最大、品种最全、最有规模的超市,不仅方便了群众生活,也提升了供销合作社的形象。”每每说起当时对社有资产的运作管理,曹建华都很自豪。
在曹建华的努力下,东游中心社在全市系统基层社排名中,由倒数到近几年已名列前茅。连年盈利,连年利润有增长,2012年,利润达12.8万元;2014年,利润达23.2万元;2016年,利润达31.26万元,东游中心社持续发展的脚步没有停歇。
为农服务 初心不忘
为农服务是供销合作社的宗旨,曹建华从来没有忘记。
“我一直把精力放在主营业务发展上,但是从来没有放松过为农服务。”曹建华认为,想要做好为农服务工作,必须自己先发展起来,不然服务就无从谈起,这就是为何曹建华一直下大力气抓经营的原因所在。
要为农服务,就得从农民的需求出发。水源乡和川石乡是建瓯锥栗的主产地,年产量可达1.2万吨。2007年,锥栗销售走入低谷,出现了“卖难”。曹建华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带头成立了水源锥栗专业合作社,入社社员235户。他带领社员投资建设了冷库,带领人员南下北上寻找销路,在上海、广州、长沙等12个城市建立销售窗口,当年收购、销售锥栗1580余吨。多年来,他建立的销售团队每年购销锥栗、冬笋、蔬菜等农产品6650余吨,销售额达3600万元,成为当地农产品销售的主力军。
东游茶产业发达,茶园面积7072亩,产量980吨,很多农户都有种植茶的习惯。在施肥时节,很多农户没钱买化肥,曹建华就先把化肥赊给茶农,等茶农的第一茬春茶卖了以后再还款,这一举措受到了当地茶农的好评,也拉进了供销合作社与茶农的距离。此外,为了解决茶种植规模小、创品牌难等问题,曹建华牵头组建了东游茶叶专业合作社,入社社员1373户,带动农户4539户。通过合作社,把茶农、加工企业组织起来,把茶产业串联起来,建立了茶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提升了东游茶产业的整体形象。同时,他还申请注册了“灼生”商标,为东游茶叶走出福建、走向国际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非常感谢供销合作社对我们茶企业的大力支持和指导,我们才能发展得如此顺畅。”赤山茶叶基地负责人吴灼生感激地说,“供销合作社为我们提供质优价廉的农资产品,每年还搭平台组织合作社沟通、交流,请专家授课、培训,帮助我们提高茶叶的竞争力。”朴素的话语,勾画出了供销合作社殷殷为农情。现在,东游茶种植面积由4200余亩发展到1.2万亩,产量由600余吨提高到1620余吨,通过产业服务带动农户1200余户,有效推动了东游镇茶产业发展,并促进了农民增收。
“在供销合作社工作这么多年,说不辛苦是假的。但是我的工作能得到同事们的认可、能得到农户的信任,我就知足了。”获得今年“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劳动模范”称号后,曹建华的干劲更足了,对于东游中心社的发展也更有信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