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6月,国务院在浙江、江西、广东、贵州、新疆五省区的8个地区设立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
一年来,8个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大胆探索、勇于创新,在体制机制上探索了一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其中,浙江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衢州办事处(以下简称:衢州办事处)在发展绿色金融上先行先试,积极策应衢州绿色金融改革试点,不等不靠,主动谋划,设计出绿色金融重点项目推进图,把绿色金融与普惠金融完美结合起来,探索打造“小而美”的绿色金融发展新模式,开创了“绿色金改”新境界。
在“绿色金改”落地一周年之际,中华合作时报记者深入到“绿色金改”的衢州,从农信系统创新践行绿色金融这一层面进行了采访。
绿色金融“怎么看”?
从思想理念上解决内动力不足
衢州办事处主任吴通政告诉记者,国家设立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就是鼓励先行先试,需要“自下而上”的基层创新和探索。发展绿色金融必须要有商业可持续性才有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但在实践中,存在商业可持续与履行社会责任之间的矛盾。
因此,发展绿色金融,首先必须解决“怎么看”的认识问题。
对此,吴通政看得更远:“发展绿色金融必须先舍后得,或者说是不能太过于重于短期效益,这就像做普惠金融一样,从短期上看我们是在做大量别人不愿做、不屑做的事,但是从长远来看,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发展绿色金融也应该有这样的高度和情怀。”
吴通政说,“农信系统的法人机构是实施绿色金融的主体,效果好不好关键看其主要领导的决心和态度。如果这个问题不解决,发展绿色金融就会缺乏内动力,行动实践就会打折扣,甚至会跑偏走样。”
为此,仅从2017年底至2018年初,衢州办事处牵头组织召开了10多次绿色金融专题会议,统一辖内6家法人机构主要负责人的思想认识。
思想统一,行动一致。一场全新的绿色金融探索实践在衢州大地全面展开。
绿色金融“怎么办”?
在目标定位上打造“小而美”绿色金融模式
在衢州市360余亿元的绿色信贷投放中,衢州农信的绿色信贷投放超过120多亿元,占比超过1/3。
吴通政说,虽然衢州农信在衢州市“绿色金改”中扛起了发展绿色金融的重任,但发展绿色金融是一个全新领域,全国范围内小法人机构没有固定模式,也缺乏绿色金融的评定标准,衢州农信先行动起来进行探索。
吴通政告诉记者,目前,在绿色金融模式方面提出的赤道原则是其中一种模式。但赤道原则主要对接服务的是大企业、大项目,优先优效地满足其金融诉求,如发行绿色金融债、绿色基金等。但是农信社这些小法人银行自身规模小,难以对接较大规模的绿色项目。衢州农信发展绿色金融的基本定位和目标取向,就是补缺赤道原则“大而不全”的模块短板,全力打造“小而美”的绿色金融“衢州实践样板”。
吴通政认为,绿色金融与普惠金融两者在主要内容和服务模式有很大的交集和耦合,发展目标间也存在互相支撑、相辅相成的协同效应。只有绿色了,普惠金融才能更安全,更可持续;只有普惠了,绿色金融才能更便捷,更有获得感。
为此,衢州办事处指导辖内六家法人机构通过创新优化组织架构、工作机制、管理手段、制度流程和产品服务等举措,把绿色金融服务嵌入到普惠金融中。
绿色金融“怎么干”?
以“六大行动”落实“一二三”为要件的项目推进图
衢州办事处在集思广益、综合意见建议后,牵头“一盘棋”推进全市六家法人机构的绿色金改试点,制定并着手实施了以“一二三”为要件的重点项目推进图。
“一”是指突出“让绿色更普惠、让普惠更绿色”这一核心;“二”是指坚持“标准统一和一行一品”两大原则。基本标准由衢州办事处牵头统一制定,同时鼓励辖内六家法人机构在标准大致统一的框架内,因地制宜地开展创新实践;“三”是指探索构筑三大绿色体系建设。第一块是绿色银行体系建设,主要包括营运、机构、制度、考核等要件;第二块是绿色信贷体系建设,主要包括绿色信贷标准、客观环境和信用风险评估、绿色信贷环境效益计量、绿色信贷专项制度等内容;第三块是绿色普惠服务体系建设,主要包括绿色信用体系、绿色支付体系建设等部分。
吴通政介绍说,在落地绿色金融的具体措施上,衢州办事处开展了绿色金融的“六大行动”:绿色信贷行动,充分发挥信贷杠杆的乘数效应,实现全流程绿色信贷管理,在推动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方面发挥支持引导作用,助推衢州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绿色支付行动,打造全域化的村级金融服务体系,按照“四个一”即“抓牢一个人、选好一个点、出台一套机制、推送一系列服务产品”的模块要求,持续推进集“金融、电商、政务、民生”等四大类服务一体的丰收驿站平台建设,在家门口为农村和社区居民提供日常金融结算、网络代购、生活便民、政务咨询等“一站式”的金融便民服务;绿色信用行动,构建普惠化的绿色信用价值体系,坚持以“政府主导、农信主角、部门参与、联动推进”的创建机制为依托,持续深入开展“银政、银村、银农、银商、银企”等多层面信用共建,多层面地丰富客户信息纬度,提升农村信用评定信息在贷款授信、用信方面的准确率和应用率,打通一条信用生金、互惠互利的便农绿色通道,实现信用增值体系的广覆盖;绿色扶贫行动,构建精准化的金融扶贫模式,主动对接扶贫办和财政局,以“一次核定、循环使用”丰收爱心卡为载体,推行重点区域“一类一策”和重点群体“一户一策”制度,开展精准对接服务,培育低收入农户“造血”功能;绿色公益行动,构筑立体化的绿色宣传格局和长效化的社会公益机制,积极参与五水共治、扶贫帮困等社会公益事业,每年安排不低于预期利润总额3‰的财务支出用于绿色宣传、结对帮扶、银村共建及教育、养老、水利等基础设施改善等活动,助力美丽乡村建设;绿色共建行动,构筑联动化的绿色共建机制,积极参与绿色交易平台建设,提供力所能及的人力、场地、设备和资金支持,并为绿色资源定价、交易、融资等规则制定、风险防控提供实践样本,把生态资源最大化地转换成生态价值。
延伸链接
衢州农信以“一行一品”践行绿色金融
在衢州办事处统一指导下,辖内六家法人机构因地制宜,在发展绿色金融中创新“一行一品”,实现了百花齐放的大好局面。
柯城农商银行:全面构建创新绿色金融发展体系,在发展绿色金融上,实行“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信贷扶持”的运作模式,提升以“橘融通”为代表的“3+N”系列绿色信贷产品优势,带动来料加工、家庭农场、粮食生产、蔬菜种植加工等8大绿色产业实现转型升级。
衢江农商银行:将绿色理念注入金融服务当中:以绿色信贷行动,明确信贷准入和退出机制;通过绿色支付实现移动银行、移动支付、智慧运用与农村及社区的有效联结;推出“五年要贷款,最多跑一次”的阳光信贷模式,减少客户往返办贷时间,提高“指尖”办贷率。
江山农商银行:推出“碳账户”积分系统,引导客户绿色生活。把企业节能减排和个人的绿色出行公里数、垃圾分类、绿色公益开展等纳入碳减排积分行为,并折算为积分,积分可以享受该行的优惠待遇和兑换奖品等。
龙游农商银行:成立绿色金融工作小组,设立绿色金融事业部,制定绿色金融五年行动计划,结合区域经济特点,确立首批3家绿色金融专营机构,开辟14个绿色金融专柜,确定11名绿色环保人才培育对象,创新推出“幸福金顶”等9个绿色金融推进项目。
常山农商银行:抓住试点中央财政支持专业合作社契机,创新推出财政、银行、联合社风险共担、利益共享模式下的两山农林贷款。由当地财政的1000万元直补资金和四家合作社联合出资的1000万元资本金组成风险池,常山农商银行按照10倍杠杆放大乘效应用,解决农业主体2个亿的资金需求,并配套衍生低息的短期还款资金周转服务。
开化农商银行:开化农商银行率先试点“党建+绿色金融”项目并成为浙江全省绿色金融试点单位。该项目以“党建+智慧数据”“党建+红色基金”“党建+星级评定”“党建+成长天地”“党建+贴心服务”“党建+精准扶贫”“党建+联合行动”等“七个一”工程为主要内容,走出一条基层党组织“牵线”、农商银行“搭台”、党员和群众“唱戏”的新路子。
记者视点
需要更多“自下而上” 的基层创新和探索
□ 本报记者 胡宏开
“绿色”,一个时代的主题词。
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必须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
推动绿色发展,发展“绿色金融”成为题中之义。
2016年8月,中国人民银行等七部委联合印发了《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
2017年6月,国务院在浙江、江西、广东、贵州、新疆五省区设立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
就在银行界纷纷举起发展绿色金融的大旗,把发展绿色金融作为转型升级的路径时,作为农村金融主力军的农信系统,在这片“蓝海”中如何应对?衢州办事处以普惠金融为基础的绿色金融实践很有借鉴意义。
这份创新需要的是一种开拓精神。绿色金融是一种新型金融服务,存在着思想认识不一、措施参差不齐、落地项目较少等现实困难。尤其对于农信社这些小法人机构来说,没有现行的经验可以借鉴。
对此,衢州办事处主任吴通政提出:绿色产业不单是环保产业,凡是与传统能源资源利用方式比起来,节约了资源,降低了污染物或者碳排放的,都可以纳入绿色产业和绿色金融范畴予以协同推进;考核绿色金融的信贷投放,不单考核“量”,还要考核“面”;绿色金融与普惠金融两者在主要内容和服务模式上有很大的交集和耦合,发展目标间也存在互相支撑、相辅相成的协同效应。
这份创新是一种“自我革命”。衢州办事处创立的模式、自建的评价标准能否纳入有关监管部门评价指标内,存在着很多未知性和不确定性。但衢州办事处认定了就先行动起来,并在六家法人机构中鼓励创新,实践“一行一品”,在发展绿色金融中,实现了百花齐放的大好局面。
这份创新是一种战略眼光。衢州办事处指导辖内六家农商银行以绿色金融激活普惠金融,“让绿色更普惠,让普惠更绿色”,并在思想理念、目标定位、项目推进上擘画出了一幅“蓝图”。
这份创新是一种责任情怀。发展绿色金融是一项战略工程,不能急功近利,还必须要先舍后得,它需要践行者具有“大格局”和懂得“算长远账”。
“绿色金改”需要更多的“自下而上”的基层创新和探索,衢州办事处做到了,成为第一个“吃螃蟹者”,为“绿色金改”提供了一种新思路,开辟了农信领域发展绿色金融的“新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