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7月6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精准扶贫:使命中的义无反顾
——全国农信社系统开展金融扶贫工作纪实
□ 本报记者 贾丹丹

图为贵州福泉农商银行“农村金融致富学校”授课现场。

    脱贫攻坚战役,真正的前线在乡村。作为农村金融主力军,全国农信社系统充分发挥扎根县域、扎根基层的天然优势,毅然擎起金融扶贫这份沉甸甸的使命,深度参与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事业之中。在具体的扶贫实践中,他们积极行动,主动寻找得力措施,不断创新扶贫模式,用实绩发挥了“金融支持脱贫攻坚主力军”的作用,切实履行了“金融脱贫攻坚,农合一马当先”的承诺。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举全党、全国、全社会之力,全面打响脱贫攻坚战。

    这一场波澜壮阔的战役,力度之强、规模之广、影响之深、成效之大,前所未有。

    5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脱贫攻坚摆到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提出精准扶贫方略,向最后的贫困堡垒发起总攻。

    实践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这是举世关注的减贫实践;5年时间,贫困人口减少6800多万,贫困发生率从10.2%下降到4%以下,这是历史性的跨越和巨变;小康路上,绝不让一个贫困群众“掉队”,确保到2020年,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这是掷地有声的庄严承诺……

    在巨大的扶贫成就之中,有这样一股不容忽视的重要力量——全国农信社系统,他们是金融扶贫主力军,他们的扶贫实践精准扎实,卓有成效。

    他们,犹如一面奋进的旗帜,在广袤的乡村、在扶贫路上、在贫困户家中,持续播撒爱和温暖,坚定地指引着幸福与希望。

    第一篇  勇担使命

    一支能“打硬仗”的金融扶贫力量

    脱贫攻坚战役,真正的前线在乡村。

    作为农村金融主力军,全国农信社系统勇担使命,充分发挥扎根县域、扎根基层的天然优势,切实把金融扶贫工作落到实处。

    随着“精准扶贫”被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全国农信社系统按照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发改委等七部委《关于金融助推脱贫攻坚的实施意见》和银监会《银行业金融机构积极投入脱贫攻坚战的指导意见》要求,毅然擎起金融扶贫这份沉甸甸的使命,深度参与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事业之中。

    这是一支能“打硬仗”的金融扶贫力量:

    从历史渊源来看,农村信用社因农而生、根固于农、业本于农,在长达60余年的历史中,深深扎根于“三农”,更了解农村地区的贫困群众及弱势群体的真实情况和迫切需求,能够为他们量身定制符合实际情况的脱贫发展计划,实施帮扶措施;

    从发展规模看,截至2017年末,全国农信社系统有法人机构2000余家,占银行业金融机构法人机构总数的50%以上,是经营规模最大的银行业系统,且支农服务水平不断提高、金融创新能力逐渐增强、从业人员素质和能力快速提升,为开展金融精准扶贫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从机构布局看,全国农信社系统建立了遍布城乡的金融服务网络,营业网点多达15万家,在农村地区的覆盖率达88%,是物理机构网点最多、地理覆盖范围最广、服务群体种类最多的农村金融机构,有利于在偏远乡镇、农村贫困地区开展金融扶贫工作。

    脱贫攻坚是一场“硬仗”。

    在具体的扶贫实践中,全国农信社系统积极行动,主动寻找得力措施,不断创新扶贫模式,用实绩发挥了“金融支持脱贫攻坚主力军”的作用,切实履行了“金融脱贫攻坚,农合一马当先”的承诺。

    第二篇  聚焦精准:

    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扶贫方略

    2013年1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省花垣县十八洞村调研扶贫攻坚时,首次提出精准扶贫重要思想。以此为起点,从“六个精准”(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到“有的要下一番绣花功夫”,精准扶贫重要思想不断丰富和发展。

    精准扶贫,要在“精准”二字上下功夫,必须要明确“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的问题。找准“贫”因,抓住“困”源,把扶贫资金用在刀刃上,“对症下药”开展扶贫工作,是农商银行(农信社)采取的“精准方略”。

    扶贫必先识贫

    金融扶贫,首要任务是找准对象,精准对接。记者调研发现,不少农商银行(农信社)主动与当地扶贫办联系,与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查询系统对接,获取贫困户、贫困人口名单及基础资料,先初步掌握贫困人口的年龄、健康状况、劳动能力、致贫原因、年均收入等基本概况,再根据名单,逐一对接。

    以山西壶关农商银行为例,为精准高效地开展扶贫工作,面对在3个月之内,要对接390个贫困村、3.75万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庞大数字,该行积极创新科技支撑手段,自主研发了“金融扶贫APP”,在进村入户时,客户经理通过iPad终端,将调查数据直接输入系统,上传至总行数据库,即可现场对贫困户评级授信,制定帮扶对策。

    利用好扶贫资金

    金融扶贫的一系列举措,必须指向一个目标:精准扶贫,是为了精准脱贫。扶贫资金不能“撒胡椒面”,若采取“大水漫灌”的扶贫方式,不仅达不到预期效果,还极有可能因信贷投向不明确助长一些投机行为,应该通过“精准滴灌”,让扶贫资金滚动发展。

    比如,安徽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推出的扶贫小额信贷,就是围绕“精准”二字,把扶贫资金用在了刀刃上。

    据了解,安徽省联社瞄准建档立卡贫困户,推出免抵押、免担保、5万元以下、3年期以内、基准利率、财政贴息的扶贫小额信贷,并针对这一产品,提出“精准对接、精准放贷、精准落实、精准创新”的扶贫思路和实践路径:一是精准对接贫困户,建立和落实扶贫金融需求清单、措施清单、责任清单;二是精准对接农村特色产业,立足贫困地区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分户施策;三是精准对接扶贫项目,支持和推动有能力、有意愿的贫困户参与生产经营,帮助他们脱贫致富。

    更加关注“人”本身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在扶贫过程中,不少农商银行(农信社)越来越关注“人”本身,通过创新开展一些金融培训活动,增加贫困户的知识积累。

    比如,贵州福泉农商银行深刻领会“扶贫先扶智,治穷先治愚”的脱贫新思路,创建了全国首家“农村金融致富学校+农信产、供、销电商物流平台”,不断拓展贫困地区农户获取新信息、新知识、新技能、新政策的有效渠道,帮助贫困农户突破思想上、知识上的“贫穷”,能够用知识武装头脑、用智慧创造财富。

    第三篇  创新模式:

    一连串“造血式”扶贫模式

    对于金融扶贫这一课题,不同地区的农村金融机构会给出不同的解题思路。但不同的思路都有一个共同的发力点,那就是——创新扶贫模式,发挥金融“造血”的力量。

    记者在调研中了解到,在金融扶贫的过程中,农商银行(农信社)曾面临着诸多难点和困境。比如,很大一部分贫困户为无劳动能力的高龄、患病、残疾等特殊群体,直接提供信贷帮扶会造成信贷资金风险;单一的信贷扶持或者资金捐赠等扶贫模式和措施,解决的只是一时贫困,不能从根本上起到扶贫的长效作用;对于部分“因懒致贫”的贫困户,过于依赖政府“输血式”救济,很难在短时间内改变其思想,帮扶人员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

    如何创新扶贫模式,让金融扶贫变“输血”为“造血”?面对紧迫的脱贫攻坚任务,不少农商银行(农信社)因地制宜,充分挖掘自身特色,积极探寻多方合作机制,开创了一系列“造血式”扶贫模式。

    产业扶贫:

    聚合“产业驱动”下的扶贫合力

    “产业驱动”是金融扶贫的核心。

    然而,在扶贫工作中,农村金融机构却不得不面对这一现实:农业生产受自然条件影响大,涉农贷款存在较大风险,与一般农户相比,贫困户的贷款风险更大。如何做到既充分发挥产业扶贫优势,又能有效化解风险?

    河南兰考农商银行通过推出“政府+银行+扶贫企业+保险公司”四位一体的金融扶贫项目贷款,解决了这一问题。该模式由兰考县财政局设立1000万元“财政融资风险补偿金”,兰考农商银行放大10倍的额度,以基准利率为贫困户创业、个人创业和安置贫困户就业的小微企业发展提供贷款业务,并由中原农业保险、中华联合财产保险提供贷款保证保险服务,承担相应的风险代偿责任。

    跳出扶贫看扶贫,最可持续的扶贫是金融扶贫,最深远的发展动力是产业驱动。以产业扶贫为核心,全国农信社系统开创了多种扶贫模式。比如,山西农信积极推进“农信社+合作社+贫困户”“农信社+政府+龙头企业+贫困户”以及“农信社+政府+保险公司+龙头企业+贫困户”五位一体等扶贫创新,通过多模式并举,汇聚扶贫合力,带动农户脱贫致富。

    电商扶贫:

    探寻金融服务与精准扶贫、农村电商的契合点

    随着电商的迅速发展,全国农信社系统也在金融扶贫过程中,充分运用“互联网+”思维,探寻金融服务与“精准扶贫”、农村电商的契合点,构建电商扶贫产业链。

    广西农信搭建的“利农商城”农产品销售网络,就是在“互联网+”时代打造的共享式电商平台。据介绍,广西农信依托“利农商城”,积极开展“网购扶贫”“乡村旅游精准扶贫”等活动,打造了从田间至舌尖、从农户至消费者的新型农业电子商务模式,通过“电商扶贫”+“金融扶贫”,助推贫困地区特色农产品走向全国,为贫困农户打开了广阔的销售渠道,有效实现了电商扶贫。

    此外,浙江农信的“丰收购”、广东农信的“鲜特汇”、山东农信的“智e购”商城、安徽农金的“社区e银行”等电商平台,也都帮助广大农户搭乘“互联网+”列车,加速了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步伐。

    科技扶贫:

    让金融扶贫插上科技的“翅膀”

    金融扶贫,科技先行。

    安全便捷、针对性强的“精准科技”,在精准对接贫困户、精准授信、完善农村支付服务等方面,为精准扶贫赋予了极强的生命力。

    在金融扶贫方面,河南省卢氏县一直走在前列。由卢氏农商银行参与创建的 “金融扶贫大数据平台”,包括金融服务、信用评价、风险防控和产业支撑四大科技系统。记者了解到,该套科技系统属全国首创,可对金融扶贫工作起到多方促进的作用。如对农户进行全方位信息采集,建立覆盖全县的信用信息大数据库,对信息实行及时更新、定期更新和全面更新,并为每个农户建立信用档案,根据不同的分值划分为4个等级,分别给予5万至20万元纯信用额度。据悉,2017年卢氏农商银行发放的扶贫贷款占全县该类贷款总额的90%。

    另外,提升贫困地区基本金融服务水平,也是金融助推脱贫攻坚的重要内容。全国农信社系统通过科技创新,不断丰富支付、结算、缴费、电商平台等各类服务,为广大城乡百姓提供了更加安全、快捷、丰富多样、可得性更高的金融服务,有效推动了精准扶贫。

    第四篇  星火燎原:

    义无反顾,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在这场轰轰烈烈的脱贫攻坚战中,我国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最好成绩,平均每年有1300多万人摆脱贫困,提前10年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确定的减贫目标,“民亦劳止,汔可小康”的千年梦想,已不再遥远。

    在这一成绩中,全国农信社系统的扶贫数据,尤为令人瞩目。

    据统计,截至2017年末,全国2000余家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共发放扶贫小额贷款1816亿元,占银行业该类贷款的72.6%,极大发挥了金融脱贫的攻坚作用。

    星星之火,已成燎原之势。

    在广阔乡野,全国农信人走村入户,用脚步丈量扶贫路;他们不辞劳苦,用深切的爱为贫困群众点燃希望的火种;他们不辱使命,是金融扶贫队伍中最可爱的人。

    然而,新时期、新时代的精准扶贫,也对农商银行(农信社)提出了更高、更严的要求。

    我国脱贫攻坚的目标是,到2020年,要彻底消除贫困。据了解,在今后不到3年的时间内,中国还有3000万左右贫困人口要脱贫,8万个左右贫困村要出列,600多个贫困县要摘帽,这意味着平均每分钟要脱贫约20人。

    当前,脱贫攻坚的重点和难点在于深度贫困地区,致贫原因复杂,脱贫难度巨大。而且越往后,越是难啃的“硬骨头”。

    毫无疑问,这是一场分秒必争的决战。

    因此,新时代的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需要农商银行(农信社)更加义无反顾,以“敢叫日月换新天”的气概、“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劲头,做到脱真贫、真脱贫。

    我们坚信,勇于冲在攻坚克难第一线的全国农信社系统,必将为打赢脱贫攻坚这场历史性决战作出更大贡献。

    视点:

    新使命:但愿苍生俱饱暖

    □  贾丹丹

    时至今日,不少农村金融机构已赋予“精准扶贫”新的价值解读。

    扶贫,不仅是一项工作,更是一份爱与担当,是“但愿苍生俱饱暖”的赤子情怀;脱贫,不仅是政治任务,更是全局和战略,是基于国家和时代视野下的民生之策、发展之要。

    阔步新时代,又启新征程。

    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发出了“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新时代强音,态度坚决,不容置疑。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对脱贫攻坚工作作出重要指示,“脱贫攻坚时间紧、任务重,必须真抓实干、埋头苦干”。

    如何真抓实干、确保实效?对全国农商银行(农信社)而言,脱贫攻坚的力度、精度、温度三个要素不可缺少。

    抓攻坚,聚合力,加大脱贫攻坚“力度”。

    脱贫攻坚越是深入,就越要攻克坚中之坚、解决难中之难。啃“硬骨头”,打“攻坚战”,工作力度必须更大,脱贫措施必须更到位。同时,脱贫攻坚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多方共同参与,形成合力,才能以更加有力的举措,帮助贫困群众如期脱贫。

    找重点,补短板,加深脱贫攻坚“精度”。

    脱贫攻坚,贵在精准,重在精准,也难在精准。只有把“精准”二字贯穿于识贫、扶贫、脱贫全过程,补齐制约贫困地区发展的短板,对症下药、精准滴灌,才能真正为贫困群众找准脱贫方向。

    用真心,动真情,加强脱贫攻坚“温度”。

    扶贫切忌喊大口号,要真心实意为贫困户想办法、谋出路,并做到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事实证明,只有带着真感情,才能知民情、解民忧、暖民心,把扶贫扶到“根”上,帮助贫困群众坚定脱贫决心,树立致富信心。

    决战贫困,决胜小康,最强劲的号角已经吹响,最坚决的冲锋已经启程。

    一曲曲催人奋进的高歌,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故事,必将把这场攻坚战载入史册。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