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8年7月3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茶事活动要能吸引人才 茶学院校要敢争夺人才
茶界呼唤更多人才!

□ 本报记者 赵光辉

安徽农业大学2017级茶文化专业在上制茶实验课。
安徽农业大学2017级茶文化专业毕业生梁妍,现《茶周刊》编辑,曾在课堂展示茶艺表演。
贵州大学茶学院全体教师及茶学2014级全体学生学习制茶。

    又到了高考填报志愿的关键时刻!

    对那些面对人生第一个重要选择的学生和他们的家长来说,这是一个重要的时刻!

    而对中国茶行业来说,这何尝不是一个吸引、招徕、培养人才的重要时刻呢?

未来行业发展前景决定于

今天人才的培养与贮备

    为服务读者、推动茶行业人才建设,上一期《中华合作时报·茶周刊》通过微信,汇总推出了全国大专院校茶学专业的招生信息,在行业内得到读者认可,大家阅读与转发积极性很高。这说明不少新生的家长对学生报考农业院校与茶学专业,还是抱有热情的。

    但从茶学专业招生情况看,仍然面临着生源数量不足等现实问题。据了解,安徽某农业院校茶学专业最近一年面向广东的招生名额就无人报考,最终全部转给广西扩招了。这背后很典型地反映了学生在选择专业时的现实考量:经济发达地区的学生对报考农业院校茶学专业积极性不高,而经济欠发达地区,学生没有那么“挑剔”。长此下去,茶学专业的后备人才会不会受到影响呢?这个问题有没有引起行业的足够重视呢?

    如火如荼的莫斯科世界杯上,传统豪门纷纷落马。梅西带队的阿根廷在以19岁小将姆巴佩为代表的新生代力量面前,被无情超越。人才,成了决定球队命运的最大砝码,但它的种子却是多年前埋下的。

    中国茶行业为未来的发展埋下了足够多的种子吗?这是个问题。

人才的争夺与培养

需要全行业之力

    全段时间引爆社会的各地“抢人大战”,虽然有其他更复杂的因素,但人才的重要性不能不说是亘古未变的基本动因。

    茶学人才的招徕、培养、储备,是茶行业共同的课题,需要全行业来推动。从媒体角度看,本报认为我们要把人才建设时刻放在心上,特别是两个时间段,需要行业突出人才建设的主题:一是茶事活动时期,二是高考填报志愿时期。

    当前,随着中国经济水平的提升,茶文化服务和社会居民的茶叶消费越来越提升和丰富。每年春茶上市后的两到三个月这个时间段,全国各地茶区和销区都在不断举行各种形式的茶事文化活动。我们建议在推介产品、传播文化的同时,相关部门也要有意识强化“茶界人才”的主题。比如对“当代茶圣”吴觉农的纪念与宣传,不要仅仅局限于行业内;而是要面向社会大众,选择新的角度宣传吴觉农。使大家从“当代茶圣”成长经历中了解到,他一生的事业是从茶学专业开始的,看到吴觉农爱国与报国、立言与建功都离不开茶。通过吴觉农学茶报国、成就个人的人生故事,提升家长对茶学地位的认识,激发更多年轻人投身茶学行业的热情。这对吸引和培养茶界人才的效果可能是间接、后发的,但无疑会营造茶学能报国、茶学能成才的良好氛围。对提升茶界人才的社会地位、清晰茶界人才的成功路径、夯实茶界人才的价值取向,都会起到积极作用。

每年的高考报志愿期

茶行业一定要推销自己

    第二个关键时期就是每年的报考志愿填报期。在这个敏感的关键期,茶行业院校专业应该增强自我推广的意识,自信有度地向莘莘学子展示茶学专业的魅力,为他们的人生选择提供更丰富的选项。

    首先,向他们展示茶行业的发展潜力和美好前景。那些国际舞台上茶艺与茶文化的身影,在无声地告诉人们:中国站起来了、强起来了。今天的民生和国际舞台上,茶叶在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时代为茶行业提供了前辈没有的新舞台。要增强行业自信,文化自信:今天,跨进大学校门,选择茶学专业的年轻学子们,谁敢说他们不是明天的茶业中坚呢?谁又敢断言他们中间走不出未来的“新茶圣”呢?

    其次,要结合个人发展,招徕未来的茶学人才、茶业人才。本报分析认为,至少可以从四个方面凸显茶学与茶叶的魅力与价值。

    一、学子可以享受茶学院校和茶区优美的自然风光和优良的生活工作生态!并且,很重要的是,学子将获得受益一生的茶物质保健和茶精神的滋养。为什么茶人多长寿?为什么代表目前国人长寿目标的“茶寿”来源于茶呢?茶给人“茶寿”,绝非浪得虚名!如果说吴觉农是事业成功的典范,那么张天福老人则是“茶寿”的代表!他把事业做到了极致,也把人生享到了高峰!

    二、学子将在茶学院校获得现代与传统融合、工业与农业携手、上游与市场联姻、知识与技能并重、身心与文化齐飞的可贵熏陶。放眼各个学科,还没有哪个专业像茶学这样具有和谐发展的境界!

    三、未来的就业,茶学又具有专可专、博可博的底蕴优势。我们在多年的采访中了解到,连那些选修了茶学的同学们,在气质修养和待人接物上,都具有别人没有的优势。

    “高山云雾出好茶”,只有学茶的人知道这句话的含义:我知道人生的高度取决于你经受的磨练和砥砺。经历过高海拔、大温差人生历练的人,耐得住寂寞、做得了科研、经得住考验。咬得菜根、饮得苦茶,百事可为,人生的风景还会差吗?

    四、国运即是茶运。未来几十年,正是中国从强盛到富裕的关键期,也正是茶业在经济、文化、贸易、科技和外交大有作为的黄金期。

    时代正掀起大潮,时代呼唤莘莘学子投身茶学的海洋!攀登茶学的高峰!建构辉煌的人生!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