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8年6月26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父亲的供销情

□ 程 涛

    红红的五星闪闪亮,红红的柜台一圈放,这是计划经济时期供销合作社商店给我留下的深刻印象。我很自豪我的父亲就在那红星闪闪的大房子里上班。那时,供销合作社的商店分为五金店、百货店和副食店。最大的一间卖百货,四周除了门,摆一圈儿红色木头柜台,分别卖服装、布匹、鞋帽、雨具、锅碗瓢盆以及图书、文具等。小时候我就能感觉到七八十年代的供销合作社商店是神圣的,是我向往的地方。在我的记忆里更多的是父亲在热爱的工作岗位上,打着熟练的算盘,埋头记账的场景。

    那个年代,走进供销合作社商店,第一感觉是供销合作社商店带来的严肃气场。大百货店里平时人不多,显得有些冷清。售货员有的在记账,有的在摆放着已经不能再整齐的商品,有的则坐在柜台后面织着手工毛衣。到月底盘点的时候,还要关上一整天门。当然,逢年过节,四面八方的老百姓都会涌入供销合作社商店,人挨人、人挤人,大人孩子齐上阵。裁块布做衣服的,买根红头绳扎辫子的,买点心、糖果,打酱油的、提着醋的……那叫一个热闹。

    商店由供销合作社绝对领导,那个年代供销合作社主任权利大得很。谁家要买自行车、买几斤糖,都得凭票供应,请供销合作社主任批个条,就能解决一家人都办不了的事。有几年,父亲的工作必须经常深入到农村,和农民群众结对帮扶,传达县级供销合作社对农业生产的指导精神,帮助农村供销合作社购销点正常运转。父亲扎根农村基层社时,尽最大能力做到农业生产物资供应到位,让每一位农民群众满意。他朴实真诚的服务态度打动了老百姓的心。农民群众也爱和他交心,他与农民建立了深厚的情感,基层工作开展的也是有声有色。父亲与供销合作社结下了长达半个世纪的缘分,他在供销合作社工作了一辈子,也把一辈子的才华和智慧奉献给了供销合作社。

    父亲十几岁的时候就没有了父母,失去双亲的他从小吃了很多苦。小学辍学后,父亲自学了初中和高中的课程,并学习掌握了会计技能,凭借自己的努力参加了工作,成为了一名供销合作社职工。那个红色年代的商店叫供销合作社“东方红”门市部,因为父亲年纪小、个头矮,站在柜台里很不起眼,但是父亲的笑容及为人民服务的态度、准确无误的算账技能,很快就得到了上级领导的认可,也得到了人民群众的赞誉。经过几年的锻炼,父亲由一名普通的职工被提拔成了一名国家供销干部。

    在我的记忆里,冬天时,父亲天天穿着一身中山装,带着蓝色的帽子;夏天穿着白色的短袖衬衫和深蓝色的裤子,脚上穿着母亲纳的千层底布鞋,左上衣布兜里总是插着一支闪闪发亮的钢笔。在儿女们心里,父亲就是一座雄伟的山,他是我们的骄傲与自豪。小的时候,每天都盼着父亲下班回家。父亲推着自行车迈进大门的一刻,按几下自行车铃铛,告诉家人他平安下班了,这场景永远刻入了我脑海的深处。那种踏实、亲切的感觉无法用言语来表达,直到现在还是那么的熟悉、清晰。或许,对于我们这几个孩子来说,就是一种依赖、一种幸福、一种荣耀。

    父亲在供销合作社是一名优秀的老职工,在家里是老街坊、老邻居心中的国家干部。90年代初期,父亲离开了供销合作社。退休后的父亲为了家庭,每天都坚持劳作。父亲的勤劳和对供销合作社的感情始终影响着我,生活简朴的父母靠勤劳的双手养育了我们5个孩子。生活困难的时候,也没有向国家伸过手,没有向单位提过任何要求。父亲就是这样一个人,苦了自己也不能沾国家的光。父亲的思想和教导,时时刻刻影响着我们的人生。父亲对供销合作社难以割舍的深厚感情,是他扎根基层、与供销合作社共同成长、为供销合作社事业不离不弃的动力源泉。

    父亲曾经说过:“农村才是他和供销合作社看到希望的地方,农民才是供销合作社的根基所在。供销合作社这个牌子不能丢,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忘。”在父亲那一辈人的心里,供销合作社这个牌子就是诚信、无假货的代名词。一个企业的发展也好,一个人的信誉也罢,是要经过多少代人的努力才能树立起来的,那是用金钱也无法购买到的东西。

    我想,供销合作社终将在新的历史时期、新的发展空间里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书写新的辉煌。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