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8年6月26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关于山西省果品产业发展及农业保险开展的可实施性探索

□ 中国供销农产品批发市场控股有限公司 陶建平

    果品产业在山西农村经济生活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是山西果农的只要种植业,其发展状况与果农的收入息息相关,是山西省农民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

    但是,要实现山西省果品产业又好又快的发展与“十三五”发展目标,还需加强其产业发展的稳定性,这就要求果品产业做好以下几点:优化种植结构,提高果农素质;提高采后商品化处理及加工能力;优化营销环境,打响山西果品品牌;完善政府职能,发挥金融保险对果业发展的保障作用。

概况:果业已发展成为山西的重要特色优势产业

    “十二五”期间,山西果业围绕“提质增效”的主线,积极调整树种品种结构、推进优势区域布局、延伸优化产业链条、提高市场占有率,实现了果品产量快速增长、果品质量和效益大幅提升、水果市场竞争力不断提高和出口量大幅增长,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果业在繁荣县域经济和增加农民收入方面的作用日趋明显,果业已发展成为山西的重要特色优势产业。

    果园面积基本稳定  果品产量快速增长

    截至2015年底,全省果园总面积达840.9万亩,比2010年增长了2.55%,在全国排第7位,在中部6省排第1位,创历史新高。2011年以来全省累计新发展果园面积141.06万亩,累计淘汰老果园或非适宜区果园面积120.15万亩,累计净增果园20.91万亩。

    果品总产量达880.5万吨,比2010年增长了43.55%,在全国排第5位,在中部6省排第1位。初步形成了杏、苹果、梨、葡萄、及特色水果五大优势栽培区。

    果品质量和效益大幅提升

    “十二五”期间,全省果品质量大幅提升,2015年全省平均优果率比2010年的提高了57%,平均优果率达66.5%;

    果品平均售价进一步提高,2015年达2.70元/公斤,比2010年提高了1.5%,2014年达3.10元/公斤,比2010年提高了16.5%,创历史新高;

    果品总收入快速增长,2015年达237.6亿元,比2010年增长了45.7%,创历史新高;

    农民人均果品收入1006.8元(按2360万农业人口计算),比2010年增长了45.7%,约占农民年人均收入的11%,果业已发展成为该省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之一。

    果品出口大幅增长

    2015年,全省水果出口达35.8万吨,比2010年增长了240.95%,创历史新高(含海关出口、边贸、转口贸易)。2014年出口额首次突破1亿美元,2015年达1.5亿美元(在山西省报检出口),成为全省第一大出口农产品。

    初步形成水果产业链体系

    目前,山西果业已初步形成了生产、贮藏、加工、销售及信息农资服务的大产业链体系。果品总贮藏能力达350万吨,其中恒温库、气调库贮藏能力149.95万吨,土窑洞贮藏能力200.05万吨。

产业规划:打造“晋果”品牌   提高市场竞争力和综合效益

    “十三五”发展思路

    以提质增效和转型发展为主线,深化树种品种结构调整和区域布局,加大集成技术的推广力度,推进中低产果园改造工作和果园沃土工程,实现果业提质增效;定位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加快果业三次产业融合发展,延伸优化产业链体系,推进果业转型发展;以“三品(品种改良、品质改进、品牌创建)”提升行动为抓手,实施6项重点工程,打造“晋果”品牌,提高山西果业市场竞争力和产业综合效益。

    “十三五”发展目标

    到“十三五”末,打造“果业强、果农富、果乡美”的总体目标,实现一年四季向市场供应多样化、优质化的果品,大幅提高果品产后增值,提升水果产业综合效益,明显增加农村居民收入。

    到2020年,实现“1142”的发展目标,即果园总面积达1000万亩,果品总产量达1000万吨,果品总收入400亿元,农民人均果品收入2000元,分别比2014年增长20%、30%、70%、100%。

    “十三五”发展实施保障措施

    积极推动金融保险对果业发展支持,积极推广果业生产领域的保险业务,为果业新型经营主体提供持续发展的保障。积极推广种植大户、家庭农场的小额贷款,为新型果业经营主体发展壮大提供金融支撑。积极推进果业营销、加工龙头企业在中小板、新三板上市的融资工作,为其发展壮大提供融资平台。

探析:山西省果品产业金融保险的前景

    目前,山西省已经设立小麦、玉米、森林、能繁母猪、奶牛及马铃薯六个省级政策性农业保险险种,山西作为主要的果品产地,且果业已经发展成为山西的重要特色优势产业,但在果品产业上还未设定政策性农业保险险种。依据前文对山西省果品产业概况、“十三五”规划及山西省果品产业发展现状的研究分析,目前山西省果品产业稳定系数下降,抗风险能力较弱,不利于当地果农及整个省份果品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对于山西果品产业来说,保险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建全尤为迫切。

    传统农业保险

    农业保险是一种以农业产品为保障对象的保险类型,一般意义上,可将其理解为农业生产者为减少自身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因遭受可能出现的灾害而对农业经营产生负面影响的一种有效规避方式。

    当前山西省农业保险只有为数不多的地区推出了存有试探性质的试点农业保险产品,但这些具有因地制宜特色的保险产品只能在试点地区或土地承包面积较大区域实现承保,并不能满足大部分小农进行农业生产的需求。山西省是水果生产大省,然而,水果面临着很大的市场风险和技术风险。在广阔的经济作物保险市场,仅仅是针对某些地方的个别农作物有保险产品,对于水果利润较高的农作物往往风险也多,农民对农业保险产品的需求相应也更高。

    指数保险

    指数保险是创新型的农业保险险种,它根据预先设定的参数是否达到触发水平来判断是否给予被保险人赔付。根据触发参数不同,指数保险分为天气指数保险、价格指数保险、产量指数保险、收入保险等类型。

    农业指数保险优势为:信息透明, 评价指标客观;成本相对较低, 减轻参保负担;便于交易, 降低各方风险。

    农业指数保险挑战为:第一, 基差风险较大 ;第二, 指标设计难度大。

    我国农业指数保险的开展相对较晚,但某些地方政府已经充分认识到农业指数保险对农业生产发展的重要性,也积极联合财政、农业、科技、气象等部门共同推进农业指数保险的落实。

    农产品价格指数保险是对农业生产经营者因农产品市场价格波动,造成农产品价格指数低于约定目录价格的损失给予经济补偿的保险。

    产量类农险产品是按照平均收获产量的成数确定保险金额,产量计算基础应按照当地该物种实际历史产量或当地平均产量确定。产量类农险产品大大提升了产品保障程度,较为客观地反映了自然风险对农业生产带来的实际影响,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因道德风险而造成的风险逆选择。

    但由于产量类农险产品要求开办业务的保险机构有良好的业务专业性和科学的计量手段,所以此类农险产品在我国开办的农险产品中并不多见,是各家保险主体提升农险保障程度,改良创新农险产品的发展方向。

    市场风险主要集中体现在价格方面,农产品价格的涨落不仅影响农产品生产者的收益 ,也对农产品的稳定供应构成冲击。正因如此,收人指数保险应运而生,以保障农民收人的稳定性。收入保障类农险产品是按照农户生产收入作为保险金额确定依据的农业保险,此类保险要基于完善的数据考评机制和政策扶持,当前我国尚不具有开办此类农险产品的条件。

    山西省果品保险案例

    2018年1月5日,由运城市果业发展中心、山西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运城分公司和格林大华期货有限公司联合举办的苹果期货策略报告会在运城市召开。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山西分公司农村保险事业部产品开发岗兼种植保险岗高级经理秦文旺作了“苹果保险+期货的风险要素简介”的报告。

    2018年1月29日,由国投安信期货公司、山西省果业工作总站、临汾市农委联合举办的临汾苹果期货策略报告在临汾市召开。国投安信期货公司期货研究员韦剑旭作了“苹果企业如何利用期货进行风险管理及苹果期货合约介绍”的报告。

    苹果期货有助于形成公开透明的市场价格,完善价格形成机制,可为市场提供套期保值、防范价格风险的工具,有利于促进产业健康发展,稳定企业生产经营,保障农户收益。

    发挥金融保险对果业发展的保障作用

    在金融保险支持水果产业发展方面,一是积极推广果业生产、流通领域的保险业务,生产领域以自然灾害保险为主;流通领域以出口信用保险为主,为果业新型经营主体提供持续发展的保障。二是在融资信贷方面积极推广生产、贮藏、加工、流通环节的融资信贷业务,生产领域以种植大户、家庭农场的小额贷款为主;贮藏、加工、流通领域以合作社、企业的贴息贷款和信贷担保为主,为新型果业经营主体发展壮大提供金融支撑 。

    所以,要积极发展果业保险,以农民自愿为前提,依照政府引导和支持的基本原则,支持开展重点区域苹果产业保险,制止违规倾销影响行业的正常秩序,提高果业的生产保险系数,降低果农及生产企业风险。

现状:许多问题影响果农积极性  阻碍产业发展

    生产方面

    (一)果园基础设施差,平均单产低

    据统计,山西省仅有 30%果园处于保浇地,70%果园处于旱地、坡地和山地,没有灌溉条件,抗旱能力差;果园投入严重不足,果园土壤的有机质含量普遍低下,90%的果园有机质含量在 1% 以下,低于全国水平的44.4%左右。山西省水果单产、优果率相对全国发达省份及世界发达国家平均水平有一定差距。

    (二)区域布局和品种构成不够合理

    山西的苹果一是品种结构的单一,成熟期过于集中,导致了果品阶段性的供大于求。一是目前山西苹果种植总面积的一半以上是红富士品种,该品种的产量约占全省的63%以上;二是早、中、晚熟间品种搭配不够合理。长久以来就有 “早熟特少、中熟不够、晚熟过多”的品种特点,全省苹果以晚熟的富士系、秦冠、元帅系居多,比重占90%,由此造成上市期过于集中,降低了产业效益,不利于苹果产业的健康发展;三是不适宜区或次适宜区的越界种植果园仍有一定面积,影响了果品质量的提高和生产成本的降低;再次是我国苹果鲜食比例过大。

    (三)果农科技素质低,果品整体质量水平较低

    一是果农技术素质不高,果园管理粗放,管理模式单一。目前,山西省苹果种植区的人员约30%为初中文化程度,半文盲超过了 50%,而受过高中教育的不足20%,所有被统计的人员中,受过专业技能培训的少于15%。以传统的乔砧密植生产模式为主,高效矮化密植模式、休闲采摘模式等现代集约化管理模式果园比例小,果业综合效益不高。二是山西果品生产、管理、技术等环节投入不足,重栽轻管,长期广种薄收,导致投入更少,收入更低的恶性。三是果业技术推广机构经费不足、技术人员流失,科技成果转化率不高。因此,解决果农投入水平“瓶颈”,还需要财政的大力支持。

    果品采后商品化处理与加工方面

    (一)采后商品化处理不规范

    产后环节发展滞后,导致产后增值空间小、抵抗市场风险能力低下、产业整体市场竞争力不高。山西苹果采后商品化处理环节缺乏规范统一的管理,在保鲜、包装等方面与国内、国际水平差距甚远,达不到国内高端市场、出口国际的要求。

    一是山西苹果采后大多未经预冷处理,果品冷链运输能力几乎空白,运输过程中不设有冷链储藏集装箱,造成果品损耗巨大。二是果品机械分级商品化处理能力极低。果品大小、形状色泽差异显著,商品化水平低,严重影响山西苹果的市场竞争力。果品价格受质量等级和上市时间两个因素的影响比较大,导致了苹果竞争力大打折扣,给果农造成了经济损失。

    (二)加工方面与国外发达国家差距很大

    山西省大部分苹果加工企业的产品结构非常简单,深加工制品的种类比较少,加工转化率低,加工产品主要以浓缩苹果汁为主,其加工量占总加工量的90% 以上,其它产品结构如果饮、果醋、果酒等附加值高的加工品发展规模尚小,其果品加工转化率不足10%。果品深加工有限,产品结构单一,从而使苹果制品的抗风险能力减弱,稳定系数有所下降。

    果品营销方面

    (一)销售体系不健全,果品销售各自为政

    山西现有的果园中,集中联片的果园很少,多数都是承包到户、分散经营的小果园,难以形成规模效应。山西的果品销售主要是依靠外地客商来晋外运和本地市场消费。本省经纪人卖出去和出去卖的果品与外来客商买出去和进来买的数量比大约是2:8。

    在批发销售方面,全省大多数水果生产基地不设有全国性的规范化果品批发市场,取而代之的是个体商贩或联合体,质量安全无从追溯而且抗风险能力差,在批发市场上也缺乏竞争力。

    (二)没有建立起品牌优势,无知名品牌

    缺乏具有高知名度的品牌,商标名五花八门,整体优势不强带动能力差,具体表现为:一是果农各自为战,喜欢混装销售,品质参差不齐,难以形成自己的品牌。有些已注册商标的品牌,如壶口牌苹果、察山牌苹果等等,都是以产地来命名,被盗用和假冒的情况也十分严重; 二是忽略了对品牌的宣传和保护工作,使苹果品牌的作用不明显。

    社会化服务组织方面

    山西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存在体制上的不足:规模小、竞争力不强,没有充分发挥果农合作组织作用,未从根本上与果农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机制,造成果农与企业买卖关系比较简单,没有达到合同契约的联接,致使产业化开发程度较低。

    出口贸易方面

    (一)出口比例较低

    山西省苹果出口量仅占总产量的不足2%,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这与山西省较大的苹果产量极为不相称,严重影响了山西果农的收益。

    (二)出口以周边国家的低价位市场为主

    山西省苹果出口仅在区位及低价位市场上占有优势,效益并不高。而出口率较高的几个发达国家已占领了亚洲市场的主要份额。当前,要想开拓更远距离的苹果市场困难较大。山西苹果优质髙档品比例偏低,果品大小不一,果形不正,不注重果品包装文化,运输不具备现代化冷链要求,致使果品出口率低,竞争力不强。

    综上所述,山西省果品产业无论在生产方面还是在采后处理及加工、营销方面、出口贸易方面都面临许多问题,抵抗风险能力较低,稳定性弱,影响产地果农的积极性,也阻碍了山西省果品产业的发展。

结论:直面问题  全力推进产业又快又好发展

    虽然山西省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条件,以及悠久的果品栽培历史。但是与国际及国内其它果品产地相比,山西仍然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且存在着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产量低,二是布局不合理,三是品质差,四是采后处理及加工落后,五是产、供、销没有一体化,六是无品牌优势,七是国际出口率低。这些问题使得山西果品产业抵抗风险能力较弱,稳定性差,从而阻碍发展,影响该地区的经济发展。

    就目前山西省果品产业的发展趋势而言,有着巨大的潜在市场空间。其中:增产潜力大、提质潜力大、增效潜力大。首先是国内市场需求增大。预计5-10年,国内市场鲜食果品需求将呈3%的速度增长。而且,人民不仅仅对鲜食水果的需求增加,对于果品的再加工产品的需求也不断增加,因此对于目前的果品产量而言,将是一个新的挑战。其次是国际市场的需求,欧洲市场鲜果的需求量每年以3%的速度增长,一些发达国家40%—50%的果品靠进口。最后是“十三五”发展目标的提出,及金融保险的推出,为山西省果品产业提供政策支持及持续发展的金融保障。

    总之,为了实现山西省果品产业又好又快的发展与“十三五”发展目标,需加强其产业发展的稳定性,就要做到:优化种植结构,提高果农素质;提高采后商品化处理及加工能力;优化营销环境,打响山西果品品牌;完善政府职能,发挥金融保险对果业发展的保障作用。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