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2018年6月22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青海绿色农产品抢滩国外大市场

□ 赵俊杰

    从河湟谷地的绿色蔬菜,到柴达木盆地的有机枸杞,再到三江源头的冬虫夏草,凭借绿色、有机、无污染,青海省农产品走出省门,逐渐在国际市场上站稳脚跟。

    从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德令哈市向西行驶15公里,映入眼帘的是绿树环绕的万亩枸杞园。进入枸杞园,绿意葱茏,一望无边的枸杞长势旺盛,即将进入开花期。德令哈市万亩枸杞园只是柴达木盆地枸杞种植的一小部分。如今,柴达木枸杞种植面积扩大到海西州德令哈市、格尔木市、都兰、乌兰等地。据海西州农牧局的统计,目前海西州有机枸杞种植面积达6666公顷,是青海省有机枸杞种植面积最大的区域。每年经欧盟认证的有机枸杞出口额也位列我国首位。

    在德令哈,农户史连奎较早种植枸杞。史连奎说,刚开始因为缺水,枸杞成活率较低。但在政府项目资金的扶持下,度过了最难熬的几年。随着枸杞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显现,德令哈枸杞逐渐形成规模,尤其是当地生产的有机枸杞备受国外市场青睐。

    “柴达木盆地腹地,气候类型独特,紫外线照射使得病虫危害极轻,农药使用量、使用频次极少,灌溉用水都是纯净的雪山融水,在这样的天然绝佳生态区,当之无愧成为全国最大的有机枸杞产地。”青海省林业厅有关负责人介绍,2010年起,该省才开始大规模种植枸杞,在此之前,全省枸杞种植量仅有3333公顷左右。实际上刚开始考虑的是枸杞的生态功能,后来发现青海种植的枸杞比宁夏枸杞口感好、品质好、颗粒大,而且因为土壤纯净,生态优良,青海枸杞一开始就被国内外视为绿色食品。

    为了确保有机枸杞的种植面积和枸杞质量,青海省枸杞主产地的海西州把枸杞产业作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改善生态环境和塑造绿色生物资源的优势产业重点培育,采取政策驱动、科技推动、市场拉动、龙头带动、社会联动等有效措施,枸杞种植规模稳步扩大,枸杞产业发展已逐步呈现出区域化、规模化、一体化、品牌化等健康有序、良性循环发展的良好态势。

    在互助土乡,农户胡平基种出了牛油、红杂、红橡叶、绿橡叶等青海人叫不出名的生菜。这些生菜因品质高、无污染、口感佳,备受国外市场青睐。生菜在基地经过速冻包装后,36个小时用冷鲜车送到深圳。到深圳后,与云南等地的生菜搭配精包装,再销往新加坡。

    在胡平基的蔬菜生产基地,叫不出名的生菜达10种。这些叫不出名字的生菜在青海少有人种植,餐桌上也很少,全部通过订单形式出口到新加坡。他说,前年深圳的一家公司主动要与他合作种生菜。因为三年前胡平基在深圳的一次蔬菜种植培训课上带去的娃娃菜、大葱得到深圳菜商的高度评价。

    2016年,胡平基从深圳引进的出口新加坡的生菜试种成功。去年,胡平基与对方正式签订合同,种植了66.67公顷的有机生菜,全部通过深圳口岸销往新加坡。胡平基说,为达到长期合作的目的,他从山东购买了有机化肥,用南门峡水库无污染的纯净水浇菜地,从菜地种植到最后的包装环节做到无污染,顺利通过质量检测和出口标准远销新加坡。

    像这样的绿色、有机出口产品,在青海省数不胜数,湟中蚕豆、乌兰茶卡羊、玉树冬虫夏草……从省内的青洽会、清食展,到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中国国际有机食品博览会、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青海的绿色有机食品正在以无可复制的生态优势抢滩国外大市场。

3上一篇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