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6年6月深入开展金融精准扶贫工作以来,新疆农村信用社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稳步推进扶贫小额信贷发放和管理工作,在帮助贫困户发展生产、增收脱贫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截至5月30日,新疆农信社两年时间里共承担71个县市金融精准扶贫工作,占全疆金融扶贫任务的92.21%;发放扶贫小额信贷23.62万笔73.62亿元,占全区扶贫小额信贷80.35%;累放25.57万户98.14亿元,贫困户有效信贷需求覆盖率达72.76%。
循环“造血”
让小额信贷真扶贫
家住乌什县克瑞克乡依力克其墩村的农民吐鲁普,曾是村里的贫困户。靠乌什县农信社发放的5万元小额信用贷款,2016年他入股了村里的养殖专业合作社并新增了三条收入渠道,彻底摆脱了贫困。
村里的合作社以核桃加工销售、牛羊育肥、家禽养殖为主,有社员54人,其中有包括吐鲁普在内的建档立卡贫困户34人。吐鲁普用自己的核桃地和扶贫小额信用贷款入股后,第一条收入渠道是合作社采取所有经营总收入的10%分配给34户贫困户,确保贫困户社员有稳定的增收渠道,2016年贫困户社员已平均每人分得了800元现金分红;第二条收入渠道是合作社可以安置部分贫困户在合作社务工,每人每年工资3.5万元;第三条收入渠道是合作社将养殖牛羊形成的农家肥350吨免费提供给全村115户贫困户,为其节约生产经营成本3900元。
截至5月30日,全疆信用社发放企业带动扶贫贷款269笔5.27亿元,专业合作社带动扶贫贷款165笔5229万元,其他方式带动扶贫贷款 9170笔3.95亿元。
定点“滴灌”
让小额信贷扶真贫
尼勒克农信社提出定点“滴灌”的扶贫思路,在发放扶贫小额信用贷款之前,建立了“村‘两委’、乡镇、县级扶贫领导小组、信用社”四方审查制度,以及调查摸底台账和“扶贫小额信用贷款”项目花名册,采取“先试点、后推广、分批次”的办法,一户一表、一户一讨论。
同时,该联社除了在网点开设扶贫信贷“绿色通道”专柜,缩短办理时限外,还组织选拔优秀业务人员组成工作组,携带移动办公设备进驻偏远乡村,从为贫困户复印资料、建立经济档案、评级授信到发放贷款一次完成。
此外,该联社根据贫困户的实际需求,对扶贫小额信用贷的中长期贷款制定分期还款计划,实行全方位贷后管理。目前,尼勒克县贫困户扶贫类贷款覆盖率达100%。
2018年,自治区联社提出全疆农信社金融精准扶贫要实现“三个全覆盖”即贫困户有效信贷需求全覆盖、建档立卡贫困户信用评级全覆盖、南疆四地州金融自助服务全覆盖;要求各行社做到精准对象、精准施策和精准标准。
精准对象方面,自治区联社坚持政府推动、部门参与、市场运作的扶贫小额信贷持续健康发展的基本思路;探索贫困户、村、乡、县、信用社五方联动,村、乡、县、信用社四方调查、审批模式,全力全程做好金融扶贫对象准入管理工作,精确瞄准建档立卡贫困户。
精准施策方面,自治区联社区分具体情况,做到分工明确、责任清晰、任务明确,加大对发展生产脱贫对象的信贷支持力度,坚持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牧则牧、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游则游,促进深度贫困群众就近就地就业。
精准标准方面,自治区联社按照“一好四有一档”标准发放扶贫小额信用贷款,确保符合信贷政策和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应享尽享、应贷尽贷,实现脱贫目标。
下一步,新疆农信社将紧紧围绕三年攻坚实施方案,把南疆四地州作为金融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坚持新增信贷资金优先满足南疆四地州22个深度贫困县;坚持新增助农取款点服务优先布设南疆四地州深度贫困地区,推进支付服务进村设点,力争2020年底前实现助农取款服务在南疆深度贫困地区行政村全覆盖,实现“基础金融服务不出村、综合金融服务不出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