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8年6月15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精准扶贫的金融驱动力
山东诸城农商银行创新信贷模式助推农民增收
□ 于云智

    山东诸城农商银行紧紧围绕实施农民多渠道增收工程规划,找准信贷支持切入点,强化资金效能,创新信贷模式助推农民增收致富,切实提升农民群众的幸福感。

    聚焦精准扶贫

    由“输血”到“造血”

    诸城市目前尚有7128户、13962名贫困人口享受扶贫政策,诸城农商银行聚焦重点贫困地区,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该行依托市政府“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精准扶贫模式,着力增强脱贫户、脱贫村“造血功能”。

    该行在实施过程中,大力推广“富民农户贷”“富民生产贷”“产业扶贫贷”等产品,推行小额扶贫贷款“无缝续贷”模式,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特别是对自主创业农民、退役军人、返乡创业农民工、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就业困难人员、刑满释放人员等10类群体,发放创业贴息贷款,额度高达10万元,连续两年贴息。

    截至目前,该行已办理各类扶贫贷款706万元,办理各类贴息贷款9260万元,带动贫困户年人均收入增加2000元。

    支持农业产业化

    由散户种养到规模发展

    诸城农商银行致力于把更多农户纳入产业化经营链条,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的精准对接,保持农民收入较快增长势头。

    一是支持新型农业发展主体。对259家合作社、36家潍坊市示范级家庭农场进行重点对接,对符合条件的企业迅速授信。目前,已优先支持100余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如宏润土地专业合作社、谷雨甜叶菊专业合作社等,授信5879万元,发放贷款5116万元。

    二是支持农业产业化联合体。2018年重点支持中康、元康、泰田等10家以“农业龙头企业+合作社”模式的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对链条上的种养基地、合作社、物流公司、企业分别提供资金支持,共发放贷款7.8亿元,辐射农户58000户。

    三是对全市范围内有生产性融资需求的加工户、商户、业户、工人和农户等,通过信用贷、家庭贷、亲情贷、“双保”惠农贷、“信保”产权贷、家庭农场贷、个体工商户贷款等进行信贷支持。目前共发放贷款29.2亿元。

    拓展多种增收载体

    收入结构由单一到多元

    2017年,诸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998元,农村居民为18670元,城乡居民收入比为1.98。诸城农商银行立足促进农民收入,助推收入结构由单一向多元转变。

    一是支持“新货郎”行动,增加农民经商收入。抓住市政府推动日用品、农资、农产品三网融合发展、构建城乡互联互通的农村现代流通体系机遇,围绕创业致富提供产供销等一条龙服务,搭建供销服务平台,充分借助“智e购”商城,帮助农民把农副产品入驻商城和购进生产资料,实现农产品卖得出去、农资料买得进来;通过与龙头企业、大型超市等供销商对接,帮助农民建立供销渠道;组建“农商特惠商户”联盟,涉及酒店、餐饮、专卖店、超市等行业,帮助农产品走向“农商特惠商户”。

    二是支持“润农工程”,鼓励工商资本、社会资本参与乡村振兴,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紧跟市政府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思路,对企业回乡、能人回乡、市民下乡给予信贷支持,支持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创新行动,增加农民收入。对这类客户,该行以“信用贷”“家庭贷”为基础,同时落实“1+N”组合担保模式,根据其经营规模的不断壮大进一步扩大授信额度,额度最高可达200万元,并给予贷款利率优惠。

    三是支持新型运营模式,增加农民营业收入。开展“兴农产业链”贷,与山东佳士博食品有限公司合作,通过“公司+银行+加盟商”的运作模式,引领“万人创业”,向加盟商提供授信支持。佳士博计划在3年内设立“孙大力”骨汤麻辣烫快餐连锁店2000家,带动9000人增收致富,该行根据加盟商的评估情况确定贷款额度和支持方式。

    提升创业就业能力

    助力传统农民到新型农民

    该行充分发挥13名支行行长担任镇(街)镇长(主任)助理,87名客户经理挂职担任所在镇街(园区)社区(居)党委(党总支)书记助理和村(居)民委员会主任助理的“身份”优势,积极推进职业农民教育培训,引导大学生、农民工、退役军人为重点的各类群体到农村创业,通过“兴农人才贷”引导大众创业在农村深入开展,并给予20个百分点的利率优惠。

    打造农民致富培训的前沿基地,给予致富能手、农业“土专家”、新型职业农民授信额度和利率方面的优惠,邀请他们兼职从事农技服务,逐步形成专家带大户、大户带小户、农户帮农户的有效模式。

    力推“信e贷”模式,加快建立“全民金融信息档案”,利用1至2年时间健全辖内客户金融信息,并进行预授信,有信贷需求的客户实现“随用随贷”。与政府相关部门对接,为农民提供创业等方面的优惠和便利政策等,向政府申请贴息资金,创新推广“兴农贴息贷”,全额由财政贴息,目前已发放280户,6800万元。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