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20日,本以为微信朋友圈会被在杭州举行的第二届中国国际茶业博览会刷屏,或者是可以看到各种秀恩爱的“520”情侣照,然而没成想,一则“雨林古茶坊老班章品鉴会虚假宣传”的新闻,成了霸屏头条。
普洱茶一直是茶圈的热搜词,“老班章”更是敏感的“雷区”。这家名为雨林古茶坊的茶企,把自己置于此次事件的风眼,将原本一场普通的老班章品鉴会,发酵成从宣传到产品遭到严重质疑、并被贴上“缺乏道德感”标签的打假飓风。
本报现结合此事件的各类相关报道、声音,将该事件到目前为止的发展进行梳理,并对之予以评论,供读者思考。
事件回放
一组海报炸了锅,引爆茶界朋友圈,惹怒老班章村村民
整个事件源起于雨林古茶坊品鉴会的宣传海报,其文案写道:“2018,雨林献给中国茶人的一份厚礼,将拥有悠久历史的老班章王者古树开启,并在全国举办了2000场老班章品鉴会,与数以万计的茶友分享。”
在文案后面,则配了一张由12个“老班章村村民”组成的图片,并表示这是“来自西双版纳州雨林老班章村460位家人的问候”。另一张海报下方赫然印着三行字“我们是雨林老班章/我们是老班章的茶农/我们为雨林老班章代言”。
不得不说,这组海报颇具人情味及亲和力,不失为一张成功直指人心、为品牌加分的走心广告。然而引发巨大争议的恰恰也是这些图片。有当地的老班章茶农指出图片中的人并非其同村人,而是南糯山茶农;更有人进一步指认出为南糯山多依寨王姓一家人;也有传闻说南糯山村民同样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代言”了班章村。不难想象接下来,对于雨林古茶坊的造假行为,老班章村村民以极大的“打假”热情进行舆论上的回击。
虽说“九块九包邮老班章”早已是三无茶叶网店的标配,但一家正经的品牌也闹出这样的恶意信息,着实匪夷所思,尤其是让非老班章人代言老班章,可惜了营销创意,更是让人怀疑动机。
产品原料遭质疑,公关回应缺诚意,品牌饱受争议
然而,问题不止于此。除了图片失实,还有老班章资深茶人质疑雨林古茶坊老班章古茶树的来源。甚至有茶人透露,这么多年他没见雨林买过一斤老班章。为此,茶语网专门向老班章村的李建文村长进行了求证。
在电话中,李建文语气肯定地表示:“雨林从来没有在老班章收过茶。”茶语网再三向他确认“是今年没收过,还是一直没收过”,李村长的回答是:“一直没收过……在公司层面,雨林古茶坊从来没在老班章收过茶。”
李建文的答案恰好对应上坊间流传“雨林古茶坊并没在老班章收过茶说”的传言。
代言人造假事件后,滞后且缺乏诚意的回应,也是对雨林古茶坊的品牌形象一次巨大打击。
5月23日,懂茶帝连线了雨林古茶坊负责媒体关系的推广部经理朱女士。她表示,错误出在公司外请的摄影师团队,不知他们从哪里找来的茶农拍摄、制作了宣传图片,而公司又无法辨认这些茶农是否为老班章茶农,最终引发了“被代言事件”。目前公司已经撤除各地的所有“被代言”宣传图片和文案,更换上了新的宣传资料。朱女士同时强调,雨林古茶坊确实有在老班章收茶,并非外界传言。
当被问及最新进展时,朱女士说公司已经向老班章茶农道歉,茶农也接受了道歉。但班章村村长李建文公开表示,雨林古茶坊目前并没有向老班章村民致歉,只是有这个计划而已,具体致歉时间尚未确定。
本刊评论
“标准化”是普洱茶的救星
□ 本报记者 赵光辉
雨林古茶坊这次摊上负面新闻,有人说这是普洱古树茶人红是非多?非也,实在是普洱茶自身问题多。
首先是心态出了问题。在刚刚举行的北京某茶业博览会上,我遇到来自云南的古树茶企业,跟他们聊起雨林古茶坊和不久前央视报道的古树茶行业的乱象问题。可能因为都属于古树茶的企业,他说这是那些没有古树资源的人在嫉妒。从人心复杂性揣测,这种可能性绝对有;但如果把问题都归咎为别人的嫉妒,好像有些文过饰非。老班章村也有古树,他们对雨林古茶坊的指责仅限于雨林没有实话实说:你没有或说很少采购老班章的茶,却打着老班章的牌子,损害了老班章的利益,侵害了消费者的权益;以至于用南糯山茶农的照片来冒充老班章茶农,把南糯山的无辜茶农也拖下了水。如果不是自己的心态有问题,对这些问题完全可以勇敢面对、着手解决。
其次,观念上也出了问题。古树茶放在云南茶区是一种实实在在的资源优势,但一定要规范开发、永续利用。比如关于古树茶的标准问题,央视的调查暗访画面显示,厂商讲起古树茶来说法五花八门,消费者如走进八卦阵,晕头转向。而这或许正是一部分古树茶企业想要的结果:你搞不懂看不明,我正好见机行事。殊不知这样的结果最终只能把古树茶引向死胡同。可怕的是企业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反而把市场对乱象的正常“止损动作”看成是茶企业自己没有布好局操好盘。有人总结教训说:铁X音之所以做死掉就因为价格太透明了。我的天!茶叶就是个日常消费品,你的创新和技术含量再高能比得了生物制药?为什么拿高科技原创产品的高投入和上市前期的高利润来误导自己呢?是的,金骏眉曾经创造了类似高科技产品的市场效应,但那是市场不成熟的“杰作”,岂是人人可期的美梦?你也就命如馒头运去如土。茶企业一定要摆正自己的位置,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市场。如果天天想着“炒作”、想着用不透明“蒙人”,总有一天,消费者只选馒头而不选你的茶叶!
当然,从市场规范角度看,心态和观念都属于个人权限范围的事情,市场和政府都没有强制力。但政府有有形的手可以干预、推动,比如现在国家着手全面建设的征信制度。这次雨林古茶坊的“失误”也好“亏心”也罢、古树茶企业的“有心”也行“无意”也好,市场和消费者是会为你记上一笔负面账单的。同时,古树茶、乃至茶行业都要加快“标准化”建设。从产品、市场、到营销规范企业、提升行业,“标准化”是有力抓手、不二门径。政府的征信制度建设是做了人家该做的正事,行业组织如果浑浑噩噩无所作为,即使政府这台自动麻将桌每次给你码好了牌,你照样出老千耍鸡贼,最终只能血战到底然后血本无归。
在理念上我们不能把中国茶企的“小散多”与“标准化”对立起来。中国茶企的“小散多”是客观存在、历史形成,还将是一种常态,但我们不能因此而视“标准化”为畏途。企业不论大小,规范、标准都是须臾不可离的阳光空气和水。正因为我们在这方面观念落后、实践低效,才致使“小散多”变成了“小散多+小乱弱”。看看日本建设“一县一品”甚至“一村一品”的成功经验,我们应该明白“小散多”不必然等于“小乱弱”。
如果真心希望普洱古树茶能够古树参天永葆青春,应赶紧推动“标准化”建设。这是普洱古树茶、茶行业的大救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