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6月1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直面强监管! 新时代农商银行实现优势再造


参观考察 会议期间,与会嘉宾实地考察走访了扬中农商银行营业部和富民微贷专营支行。
深度探讨 在本次活动中,还举办了由部分嘉宾参加的闭门会议,大家分享思路、观点碰撞,深入交流了农信社转型发展路径与服务创新、难点解决等问题。
刘小萃
陈 辉
张永乐
朱思爽
康凤利
吴佳龙
陶 怡
丁家奎
刘 刚
交接仪式 中国农金商学院深度探访系列活动自2016年11月在扬州第一次举办以来,已经连续举办9场,每场活动都以丰富的实践案例、精彩的实战解析、前沿的创新理念,赢得了农商银行的高度认可。在本次论坛现场,举行了中国农金商学院深度探访系列活动第十场的交接仪式。

    5月25日-27日,“中国农金商学院深度探访系列活动(扬中站)”在江苏省扬中市成功举办。本次交流活动由中华合作时报社、中国农金商学院、中国农金商学院知行同盟主办,扬中农商银行承办,主题是“直面强监管:新时代农商银行优势再造”,来自全国14个省份的140多名农村金融机构高管出席了本次论坛。

    据论坛主办方代表《中华合作时报·农村金融》主编刘小萃介绍:这次交流活动,主要探讨新的历史时期,农信社系统改革发展的新动向、新趋势,从“文化”和“业务”两个层面深入交流创新实践经验,有力促进各行社依法合规经营、支农支小支微;论坛致力知行合一,“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以卓有成效的实践者为感召,以经受考验的现实案例为引领,并从实践中来,针对农信社系统未来发展,揭示紧要问题,提出切实建议。

    嘉宾致辞

    《中华合作时报·农村金融》主编  刘小萃: 

  脚踏实地  扬长补短  再造优势

    今天,严监管之下,我们都切实感到:一个“新”时代,真的来了!从中央政策层面看,“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排在了三大攻坚战的第一位;在此基础上,回归本源、服务实体经济、做好普惠金融、努力支农支小支微,成为我们农村金融机构在新时代,必须担当的历史重任。

    这是“规定动作”,我们必须做到、必须做好。怎样才能做好?答案很多,在这里,我想围绕“竞争力”,着重强调两点:

    一是优势再造。过去,一提到我们农信社系统的优势,大家都会脱口而出——扎根“三农”,人熟、地熟,决策链条短,等等。但是现在,有时我们不得不面临这样尴尬的现实:一方面,有些县域金融机构,“脱农”现象仍然存在;另一方面,有些城区金融机构,在新的市场环境和竞争环境中,仍然没有找到真正有效的突破口。对此,我们必须脚踏实地,扬长补短,再造优势。

    二是抓好党建。党建工作已经成为“新常态”,农村金融机构的管理层都必须拿出相当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党建工作。怎么样把党建工作做实?怎么样把党建工作真正融入业务工作,增强整体行社竞争力,激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这是我们必须尽快解决的重大课题。

    扬中农商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  陈  辉: 

  为农商银行转型发展注入新动能

    作为扬中金融机构人员最多、服务网点最多、服务面最广的地方性法人金融机构,扬中农商银行始终坚持以“扬中人民自己的银行”为办行宗旨,以“服务‘三农’、服务中小微企业、服务市民百姓”为市场定位,全力支持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大力发展普惠金融,深化改革,创新驱动,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在存贷款总量市场份额连续多年保持全市金融机构第一的基础上,又率先实现了存款总量超百亿元,并先后获得国家级青年文明号、江苏省文明单位等多项荣誉称号。

    当前,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引领下,金融改革的步伐不断加快和深入,高要求、强监管的政策更加明确,如何在新时期推动农商银行高质量发展,落实好“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三项任务,是每一位农信人值得深思的事。

    中华合作时报长期关注报道“三农”新闻,为农村金融改革发展提供舆论支持,是农信人的老朋友。今天的交流活动,报社精心部署、细心组织、内容丰富,既有站位全局,对农商银行改革发展方向的研判,又有立足实践,关于普惠金融创新经验的分享,营造了一个农商银行智慧交融的平台。我相信,这必将为各位领导、各位朋友带来一次关于农商银行优势再造的头脑风暴、思维碰撞和理念提升,给大家以触动、对大家有帮助、让大家有收获,为农商银行转型发展、提升竞争力注入新动能。

    讲师观点

    《中华合作时报》首席研究员  

  张永乐: 依法合规、下沉扎根是农信社系统当务之急

    农信社系统的改革发展,到了一个关键的历史时期。最近,有专业机构注意到近两年我在业界“率先提出的观点”,对我的观察和思考做了一个“系统化的总结”。我很感激,同时,结合一线行社实践者的反馈,感觉这些观察和思考是真正有用的,所以,根据别人的总结,简要汇报一下这两年我对农信社系统改革发展的“原创观点”,仅供大家参考:

    一是大势预判,“党管金融”“中国金融业大转折(‘四个大’)”,这是我们顺应大势的前提;二是理念刷新,“重建边界”“元资产”“新桶理论”,这是我们应对新竞争的基础;三是工具提升,“快银行”“十字方针”,这是我们优势再造的利器;四是模型优化,“农信社系统(农商银行)竞争力模型”,这是我们决胜未来的武库。

    目前,中国的最大趋势就是4个字:“改革开放”;中国银行业改革发展的主线,就是40年前提出的“必须把银行办成真正的银行”;对农信社系统而言,当务之急是:依法合规、下沉扎根。

    行业观察

    天维信息董事长  丁家奎: 

  绩效考核是精细化管理的核心

    精细化管理是每家银行都绕不过去的“坎“,而绩效考核是精细化管理的核心。具有驱动实效的绩效考核体系正不断为银行经营管理注入新动能,帮助其实现动力切换和业务转型。

    作为银行绩效管理领域的领军者,天维信息经过17年的积累、研究与实践,实现了从软件、方案、管理到效果的“四步走”跨越。对于绩效考核管理体系建设提出了一系列理论体系,主要体现在效果理论、“四个体系”(管理体系、文化体系、制度体系和软件体系)、“三个阶段”(建设期、磨合期和成熟期)、“三分打造和七分运营”、“九分业务和一分技术”、“五结合”等理论,并结合绩效管理理论(包括绩效计划、绩效实施与辅导、绩效评价和绩效反馈与沟通四个阶段)来打造与运营绩效考核管理体系,确保绩效管理体系建设预期目标的实现和“效果”的可控。

    天维信息自2017年开始进行大规模组织架构和服务内容调整,旗帜鲜明地提出了以效果为核心的绩效管理体系,并成立了“效果办”,助力银行以效果为核心,结合计划、不断修正、多劳多得、重在兑现、注重反馈、辅导到人,构建一个切实有效的绩效管理体系。

    农泰金融总经理  刘  刚: 

  富农先行  推动农业产业金融发展

    推动农业产业金融发展,关键是“富农”先行。以金融服务企业和农民的有效互动为例,目前,农业金融的痛点,主要是以下四个方面:企业运营成本高,农民业务小,而且分散,虽然市场很大,但是单个农民借贷金额所产生的利润很难覆盖经营成本;农户经营产品个性化导致风控难做,有的种水稻、有的种柚子、有的是养殖,种类太多,个性化很强,导致了风控不好做;农业金融涉及全国,区域广泛,因此很难规模化;农民没有征信记录,没有抵押物,只能信用借款,导致坏账率较高,盈利性较差。

    对此,我们为农民提供综合服务,实现增产又增收,主要包括:全方位的金融服务,促进适度土地流转;组织农产品销售平台,帮助销售农产品;整合区域农机合作社,促进农业现代化;产业资本投入,促进区域农业专业服务平台;基层服务团队常态化培训;丰富的环保、优价正品农资产品;专业的植保技术服务;数千人懂农业、爱农村、为农民服务的队伍;搭建互联网田田圈平台,免费提供信息化服务;种植结构调整及新品引进、培训。这样一来,我们就实现了“富农”先行,有效推动农业产业金融稳健发展。

    行业标杆

    十堰农商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  朱思爽: 

  力推“五大金融”  崛起第一强行

    十堰农商银行始终保持战略定位,在普惠金融方面大力推进“五大金融”建设。主要是:“四区金融”让农商银行服务更多共享,在全省率先探索“四区”网格化管理,建立起“一级支行、二级支行和存贷款客户经理”的三级网格管理体系;“百姓金融”让农商银行服务更加惠民,把金融精准扶贫作为党心、民心、良心、放心“四心”工程来抓,把现在的贫困户作为未来的“黄金客户”来培育;“乡亲金融”让农商银行服务更有温度,老乡的脚步走到哪里,农商银行的服务就跟进到哪里,让广大异地创业乡亲深深感受到农商银行的温暖;“智慧金融”让农商银行服务更具便利,通过自动化、智能化机具,让广大农民“人不出村,事能办成”,从商户最关心的日常收付结算入手提供优质服务,建立“O2O”线上服务平台,推出微信银行“微服务”等,服务大众;“贴心金融”让农商银行服务更高效率,对讲诚信的企业,主动降低利率为企业降低融资成本;对不讲诚信的企业,发送《致贷款逾期客户的一封信》,采取联合政府、公检法司等部门重拳打击等一系列的惩戒措施。

    此外,面对监管,十堰农商银行营造了“合规文化”——合规是从业者最体面的尊严,是银行人最可贵的品质,是领导者最有力的能力,是单位发展最有效的文化。

    伊川农商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  康凤利: 

  认清形势七点着力 再造优势

    强监管形势下,农商银行应认清形势,认准定位,既要踩好业务创新的“油门”,又要踩好风险管控的“刹车”,七个方面着力走好新时代发展的步伐:

    抓住时机,强化公司治理,夯实发展基础,农商银行应学会借机成长,敢于面对,积极整改,弥补短板;回归本源,贴近市场需求,助力实体经济,农商银行应紧紧跟随国家政策,贴近市场需求,回到服务客户、服务实体经济的“老本行”上来;加大投入,强化科技支撑,打造智能金融,科技金融已经成为银行战略转型的重要抓手和主要方向;积极筹备,掘金零售业务,增强盈利能力,农商银行应抓紧报备开通信用卡业务,及时调整业务结构,加大零售板块掘金力度;优化服务,以客户为中心,拓宽收入渠道,农商银行应主动培养专业人才,大力开展电子银行、银行卡及国际业务,进一步开发网上功能和电子渠道类产品,提高中间业务技术含量;多方发力,增强融资能力,挖掘发展潜力,积极开展资本运作,探索建立融资担保和融资租赁公司,通过上市融资,获得快速发展所急缺的资金,进一步扩大经营区域,增加营业收入;普惠金融,走差异化道路,打造农商特色,打造以零售业务为主体,公司业务、同业业务为支撑的“一体两翼”业务体系。

    福建省长汀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党委书记、理事长  吴佳龙: 

   紧扣业务抓党建  抓好党建促发展

    长汀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党委坚持“紧扣业务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通过四个维度强化党建引领,实现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同频共振、相得益彰,构筑了生动的党建引领业务发展“长汀实践”。即党建铸魂,以全面从严治党为战略核心,强化整体功能发挥;党建立纲,以拓展存贷业务为引擎工程,全力助推乡村振兴;党建强基,以防控金融风险为根本保障,推动全面质量管理;党建固本,以强化业务指标为关键驱动,提升经营管理效益。

    队伍建设是党建引领业务发展的关键。长汀联社成立了26个党员示范岗、52个戴国榕精神示范岗、6支党员志愿服务队、6支乡村振兴扶贫攻坚队,全面打造一支“狗不叫”客户经理队伍,全力助推乡村振兴。

    张家港农商银行小微金融事业部总经理  陶  怡: 

  坚持穿“草鞋”干事创业

    张家港农商银行是苏南5家上市农商银行之一,虽然具备了穿“皮鞋”的身份,却始终坚持穿“草鞋”干事创业。

    张家港农商银行的微贷技术是基于IPC技术的信贷工厂模式探索,通过持续对IPC技术进行本土化革新,使其更精准地契合本土小贷市场需求。小微金融事业部以团队化(家长式、扁平化管理)、矩阵式(营销+文化+培训+风管+审计)、信贷工厂(“五脏俱全”的行中行)为组织架构,瞄准城镇和农村客户以及不能从正规金融机构获得贷款的中低收入人群,为其提供门槛低、审批快、服务好的金融服务。

    截至4月末,该行已坚守小微金融之路2798天,有客户经理212人,累计放款贷款40834笔,金额120.31亿元,累计扶持小微客户35105户,间接支持14万人就业,彻底解决了小微企业主和农户贷款难的问题。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