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
武平县。
国家级园林县城,国家级生态文明城市。
在这座闽西小城的名片上,还有一个更为亮眼的称号:全国林改第一县。
2001年12月30日,武平县捷文村村民李桂林拿到全国第一本新版林权证,揭开了全国集体林权制度的改革之路。
2002年6月,时任福建省长的习近平同志对武平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给予充分肯定和支持,作出“林改的方向是对的,要脚踏实地向前推进,让老百姓真正受益”“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要像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那样,从山下转向山上”等重要指示,为林改一锤定音。武平“林改经验”由此逐步推广至全省、全国。之后,一场被称之为“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中国农村又一次巨大革命”的林权制度改革在全国铺开。
2018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推动乡村生态振兴,坚持绿色发展,打造农民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让良好生态成为乡村振兴支撑点。
受益于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如今的武平绿水青山无处不在,森林覆盖率达77.88%,成为福建省首个“中国天然氧吧”。
坚持绿色发展、推动乡村生态振兴,把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离不开绿色金融的助力。全国首张普惠金融“惠林卡”就诞生于福建农信系统绿色金融示范点——武平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
武平联社发放了全县70%以上的林业贷款,“惠林卡”更是得到了中央领导的肯定,并在全国推广。
近日,《中华合作时报》记者走进武平,在深入乡村一线的采访中,见证了武平联社发展绿色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促进“生态美、百姓富”的积极作为和丰厚成果。
初夏时节,走进武平,满目的苍翠和延绵的青山,一幅绿色画卷缓缓舒展在记者眼前。
绿色,是武平打造的靓丽名片。
绿色金融,是武平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
“福建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党委提出,持续打造‘四好’银行、建设升级版福建农信,当好乡村振兴的金融主力军。武平联社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扎实推进林业金融体制改革,加快创新绿色金融产品,为护美绿水青山、做大金山银山,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贡献农信力量。”武平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党委书记、理事长阙臻告诉《中华合作时报》记者,武平联社正以绿色金融为主要抓手,助力当地“三农”及中小企业把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生态经济优势。
普惠金融“惠林卡”、林权抵押贷款、“福卉贷”……一系列绿色金融产品,在武平结出了累累硕果。据悉,武平联社发放了全县70%以上的林业贷款,截至2018年3月末,累计发放林业产业贷款13亿余元,林业产业贷款余额5.65亿元,贷款户数近7500户。
促进“生态美”
家园重新绿起来
捷文村。
全国林改策源地。
“李桂林,编号林证字‘第1号’”的全国第一本新版林权证的诞生,标志着“全国林改第一县”武平迈出林业改革探索重要的第一步。
从这“第一步”开始,武平县在全国率先开展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积极探索推进以落实“四权”(即:明晰所有权、放活经营权、落实处置权、确保收益权)为主要内容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武平林改的成功实践,为全省乃至全国林改起到了探路子、作示范的重要作用。
“现在不砍树也能致富,实现了生态美和百姓富‘双赢’!”武平县林业局派驻捷文村党支部副书记陈剑平告诉记者,以前村民的收入主要靠砍树,收入低,乱砍滥伐难制止,还破坏了生态系统。
陈剑平介绍,武平农信社紧密结合林改政策,推出了一系列绿色金融产品,解决“林业产业难发展、望着青山难收益”的难题,助力武平县改善生态环境,帮助林农通过发展林下种植养殖增收。目前,捷文村林农平均年收入达到一万余元。
绿色产业带来了新机遇,也为生态环境建设提供了更可靠的支撑。
刚刚获得10万元“惠林卡”授信额度的捷文村“新林农”谢启元告诉记者:“我以前在泉州做服装生意,看到家乡环境被破坏很痛心。近来回乡发现森林资源得到保护,生态越来越好,决定回来在阔叶林下种植菌类。生态环境好,菌类产量也高;有了‘惠林卡’,我的信心更足了!”
全国首创的“惠林卡”,是武平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在福建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龙岩办事处、龙岩市林业局指导下推出的信贷产品,向持有林权证的林农、林业小微企业、林下经济从业者等发放,一次授信、5年内可循环使用,审批快速、利率优惠、随用随贷、还款灵活。
2017年7月27日,全国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经验交流座谈会在武平召开,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汪洋肯定了武平联社“惠林卡”的做法。
“自2017年7月份推广‘惠林卡’业务以来,武平联社通过精准建档、完善林农信贷档案,强化服务、优化信贷流程等务实举措,有效降低了林农融资成本,推动了林业产业的发展。”武平联社党委书记、理事长阙臻介绍,截至2018年3月末,武平联社共发放“惠林卡”562张,授信4424.5万元。通过降利率、免年费,已为林农节约融资成本约30万元,2018年以来申请办理此项业务的人数有了明显提升。
“以前大家都出去打工。现在,我们的家园重新绿起来了,在家也能创收,年轻人就会留下来。”谢启元感慨道。
助力“百姓富”
村民钱袋鼓起来
全国首创的“惠林卡”,并不是武平联社推出的第一款绿色金融产品。伴随着林权制度改革潮起,农信力量始终支持着当地的林农、林业小微企业、林下经济从业者发展绿色经济。
老池就是其中的一位典型代表。
“要是没有农信社的30万元林权抵押贷款,我这300多亩福建山樱花真种不起来。”老池告诉记者,除了林权抵押贷款,他还在“惠林卡”推出的第一时间得到了武平农信社的5万元授信。
“贷款非常方便,随用随取随还,利息也很优惠!农信社是实实在在地支持我们林农。”老池由衷地说。如今,他种植的福建山樱花,每年收入可达四五十万元。
得到武平农信社绿色金融支持的,不仅有林农,还有花卉种植户和花卉种植合作社。
记者在种植大棚里见到黄福明时,他正在查看富贵籽的长势。“武平是‘中国富贵籽之乡’,全国90%的富贵籽产自这里。”黄福明介绍,最近刚从武平农信社支取了20万元的“福卉贷”,计划扩建大棚。
“福卉贷”是武平联社为当地花卉种植产业创新推出利率优惠、授信额高、可随用随贷随还的贷款产品,重点支持林下经济发展。
黄福明的种植大棚,是武平东香花卉专业合作社的一部分。依托这个合作社和花卉有限公司,东留镇的花卉种植户建成了“东香花卉富贵籽产业基地”,通过“基地+合作社+农户”模式带动了全镇花卉产业发展,实现了花卉集约化、规模化生产,推动150多户农户增收。
这些林农、花农的致富经,正是武平联社持续助力当地绿色生态产业发展,促进“生态美、百姓富”有机统一的一个缩影。
武平联社党委书记、理事长阙臻向记者介绍,该联社在坚持“小额、流动、分散”的信贷原则基础上,不断出实招、出新招,推动苗木花卉、林下经济等绿色生态产业发展。
实招之一:资源倾斜,重点支持林业产业。为保证林业产业金融需求得到有效满足,武平联社将信贷规模优先向林业产业倾斜,重点支持了“武平绿茶”“武平富贵籽”等特色产业,扶持了武平县云河木业、武平县茂增木业等大批林业重点企业,培育了一批从事药材种植、林芝种植、草珊瑚种植、蜜蜂养殖等从事林下经济的农户和个体工商户。
实招之二:窗口服务,开通融资绿色通道。为方便林农融资,更好服务林业产业经济发展,武平联社实行林权贷款“全流程”服务模式。在全县各网点设立普惠金融工作站林权贷款服务窗口,贴近林农进行服务;在县林权服务中心设立林权金融服务窗口,派驻专职人员引导和帮助客户完成林权评估和抵押登记等事项。
实招之三:拓宽渠道,开辟支林新路径。联合人民银行武平支行、武平县象洞镇人民政府签订三方合作协议,在象洞镇光彩村成立乡村振兴战略示范基地,以点带面,通过示范基地来发挥引领作用,通过额度提升、利率优惠、便捷服务,带动起一批从事百香果种植、象洞鸡养殖等从事林下经济的农户,有效帮助了当地农民实现产业转型升级。
实招之四:严控风险,提升涉林贷款质量。实行全流程风险管理制度,严格监控贷前调查、贷款审批、贷款发放、贷后检查等各环节风险点。实行风险限额控制,根据客户的实际生产需要,科学测算贷款金额。同时,加强与林业局、农业局等有关部门沟通,与林业局签订合作协议,进一步完善林权收储担保机制。
发展绿色金融,促进“生态美、百姓富”的积极作为与丰厚成果,为武平联社带来了诸多荣誉。
近几年,武平联社荣获中国银行业协会“2017年度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支农支小服务示范单位”,福建农信系统“业务增长十佳”“信用工程建设先进单位”,龙岩市“服务业十强企业”“三大战役成绩突出单位”,武平县“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发展先进单位”“2017年度武平县纳税贡献十强企业”“服务业十强企业”等荣誉称号。
绿色,是发展的路径,更是发展的目标。
阙臻告诉记者,为继续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服务乡村振兴战略,该联社已制定助力林业经济发展的“三个百分之百行动计划”,即:对持有林权证的林农实现百分之百建档、对符合贷款条件的林农实现百分之百授信、对有发展项目且有资金需求的林农实现百分之百用信。
浓墨重彩绘新景,绿水青山带笑颜。
农信力量,正助力武平绘制出一幅美丽的乡村振兴新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