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5月29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模式创造价值 对接开掘营销
——中国茶叶营销模式高峰论坛精彩内容摘登
□ 编辑部整理

河北省茶叶流通协会会长 温子华
中华合作时报社副总编辑 曾峰
贵州省原副省长、贵州省茶业协会会长禄智明
中国农业国际合作促进会茶委会主任 吕明宜
中国茶叶流通协会秘书长 梅宇
和君咨询集团合伙人 民生研究院研究员 蒋同
佰京茶园有限公司董事长 温子华
参观禅茶发源地——柏林禅寺。
大家在茶文化广场里了解、体验产品。
产区企业代表参观佰京茶文化广场。
与会代表走进佰京茶文化广场湖心凉亭。
代表走向佰京茶文化广场二层体验区参观考察。

    5月26日,中国茶叶营销模式高峰论坛暨产销对接会在河北石家庄举行。峰会以“模式创造价值”为主题,邀请到行业专家、媒体领导、企业家从各角度进行对话交流。

    今天,本报将论坛的内容精华进行摘编,以飨读者。    

行业领导热情支持

北方茶叶市场逐步迈向多元化

    在河北、东北,乃至西北市场,传统饮茶是以花茶、绿茶为主,随着茶知识的宣传和普及,今天饮茶习惯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已经由单一化走向了多元化。

    以石家庄为例,现有茶城、茶叶市场16家,注册登记的茶商9000余户,经销各产茶区不同品类的茶叶,而且销量逐年增加。随着各种茶事活动的不断增加和不同形式茶博会的举办,河北的茶叶消费市场会越来越广阔。

    希望此次“模式创造价值”高峰论坛的火苗,成为点亮河北茶叶市场的明灯,让河北茶叶事业在新模式的启示下,运行得越来越健康,发展得越来越快,走得越来越远。

    星星之火,必将燎原。

产销对接模式在新时代升级

    以党的十九大为标志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承前启后,中国经济社会进入转型升级的攻坚期、关键期。同样,茶行业也呈现新的特点。面对新零售、互联网,什么样的营销模式才能适应茶行业?特别是产区中小茶叶企业如何实现与销区的有效对接?正是这样的行业责任,促使《中华合作时报·茶周刊》联合河北省茶叶流通协会、佰京茶园有限公司共同举办了本次“中国茶叶营销模式高峰论坛暨产销对接会”。

    河北地处京津冀的结合部,具有厚重的茶禅文化底蕴,潜力巨大的茶消费市场,辐射华北、东北的区位优势。作为河北茶叶最大的流通企业,佰京在多年的营销实践中,探索形成了独特的模式。“中国茶叶营销模式高峰论坛”是一次产销对接营销模式的探索,又是新时代大众茶叶市场的一次再出发。希望通过这次论坛,能够促进更多中小茶企开拓出更广阔的市场。

为黔茶铺设“走出去”新路

    贵州是中国茶树的原产地和茶文化的发源地之一。目前,全省茶园面积717.6万亩,其中投产面积525万亩,产量近33万吨,加工企业(合作社)4149家,综合产值568亿元。当前,茶行业正经历着转型升级的种种考验,如何让黔茶走出去、走向更广阔的市场?如何让黔茶产业的中小企业主体提升销量和效益?这些都是黔茶的课题,也是贵州省茶叶协会的重要责任。

    为此,这次我们带领8家黔茶企业,组团来参加论坛,有很多企业都是第一次来到河北。希望通过河北市场、北方市场,让更多经销商和消费者,认识黔茶的优异品质,喜爱黔茶的美好口感,留下黔茶的品牌印象。希望论坛为黔茶的销售和价值提升提供实实在在的推动,促进贵州中小茶企在新的市场实现合作、大有作为。

“佰京模式”助推冀茶市场健康发展

    河北是重要的茶叶销区,佰京五品茶文化广场在销售模式方面进行了重要创新,解决了很多问题。

    解决了消费者对茶叶品质辨别判断难的问题;厂商联合解决了小茶企的优质茶与消费者对接的问题;解决了市场大众化的问题,用亲民的渠道扩大销售;解决了茶叶市场的开拓问题,特别是在农村市场走出了一条切合实际的路子;发掘茶的文化内涵。河北不产茶,佰京茶园有限公司的五品茶文化广场通过种植茶树、营造茶园,让消费者对茶有亲身体验,在休闲的同时培养对茶的偏好;解决了茶叶消费地区偏好问题。北方人偏爱花茶,佰京茶园开发制作的茉莉普洱、玫瑰普洱,摸准偏好,服务到位,对茶企对接市场很有启发意义。


专家分享深度启发

2018年茶行业销售额将破2400亿元

    从2017年全国茶业基本状况;2018年上半年茶业现状;今后产业预测三个方面进行了分享。据中国茶叶流通协会调查,2017年我国茶园总面积4588.7万亩,保持缓慢增长状态,总产量260.9万吨,比2016年增长6.1%,全国干毛茶总产值达到1907.6亿元,较2016年增长2.7%,大宗茶产值479.8亿元,增幅23.3%,较2016年有明显提升。据悉,2017年红茶、黑茶、白茶均增产10%以上,绿茶增产4.5% 。同时,柑普茶、柑红茶、花草茶等特色产品及超微花粉、抹茶、茶饮料、茶保健品等精深加工产品增加。在市场方面,2017年国内茶叶年消费量达到190万吨,较前一年增长8万吨,增幅为4.4%;市场销售额达到2353亿元,增幅9.54%;销售均价为123.84元/公斤,同比增长4.93%。根据中茶协与全国各省茶叶行业协会联合发布称:2018年,我国早春茶整体采摘时间提前15—20天,周期延长。茶青价格方面,贵州、浙江难不等地鲜叶价格上涨幅度约为20.25%;福鼎茶青收购价上涨50%;湖北等地价格上涨15%—20%;云南鲜叶收购价较去年(2017年)同期上涨35%—50% 。总体看,茶青价格整体上涨10%—20% 。受到鲜叶价格上涨、劳动力成本稳增等因素影响,产区成品茶交易价格总体增长15%—50%。消费者对明前茶的追捧力度不逊往年,购买热度依然十分高涨,中青年继续担当消费主力。展望今后茶产业的发展,主要体现为:质量效益,产能提高;食品安全,继续提升;外销市场,恢复常态;创新驱动,产业发展,将成为茶行业发展的关键词。据中茶协预计,2018年国内消费总量将接近200万吨,销售额突破2400亿元;库存增量将不会明显增加。

茶产业   美丽的“微笑曲线”

    2005年至2015年是中国茶的黄金十年。这十年,茶叶产值从300多亿元,迅速发展到近4000亿元产值,产值增长13倍。伴随着消费结构的升级,一批有着深厚历史文化积淀的名优茶开始崛起。十年的发展,普洱茶变成了整个茶叶交易市场的硬通货、玩茶客必备的私房茶,培育起了最强大的品牌企业集群;而金骏眉的火热,也引爆了红茶市场。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竞争的升级,茶企业体量仍很小,产业仍很分散,绝大部分茶企面临新的挑战,茶叶将成为重要的富农产业,是区域经济发展的特色产业。

    产品、空间、渠道、庄园是四种茶行业的主流发展模式。在“茶园—加工商—运营商”产业链中,随着政府惠农政策的持续深入贯彻,茶园和茶农将得到持续稳定的收益保障,资源保证“富民”。未来茶行业的“价值链—收益”中,上游原料的资源价值将凸显,将形成一道美丽的“微笑曲线”。

    要做到品类第一,可参考两个指标:一是以品牌为基础,提升品牌知名度,二是以营销为基础,提升品牌市场占有率。解决两大指标需要有效组织,即组织农民进行生产升级、组织商业进行市场升级、组织资本进行产业升级。

    英国的强大有立顿,美国的强大有可乐。中国的复兴只是时间问题,茶作为民族文化载体将成为世界主流饮品,中国茶业一定会诞生几百亿上千亿体量的世界级品牌。

创新一种模式   发展一个行业

    目前,中国茶产业的发展面临诸多痛点。北方销售市场普遍存在三种形式,一是走出来的茶农,二是南方的大型茶企,三是北方的个体夫妻店。面对中小微企业,很难走出市场,即使是走出来,收益也甚微,在众多大的品牌、实力雄厚的企业面前还是非常地弱小。而对于消费者来说,茶城、茶店虽然随处可见,但对茶叶知识不了解,只知道茶名不知道茶叶品牌,不懂得如何分辨茶叶好坏以及质量和价格是否匹配,成为消费者最头疼的事情。

    基于此,佰京茶园提出“茶行业的7.0模式”,即打造一个以茶为媒介的“七大功能”综合体——五品茶文化广场:茶超市、茶馆、茶宿、茶餐厅、茶文化园、茶体验园、茶博览馆;联合产区“七大茶类”的不同产品,如红茶种类包括:祁红、滇红、川红、正山小种、英红、遵义红等,选择适合于本地区的茶品类实行产销对接,形成一个产业联盟,打造一个全品类茶叶、茶具、茶工艺品、茶延伸品的茶超市;以五品茶文化广场作为联盟基地和产品展示销售的窗口,利用新零售的模式于周边的区县、村镇、居民小区进行招商、加盟、销售。将标准化、规范化、统一化的“五品茶文化广场”在“两市”“十三省”的省、市级城市快速复制。

    未来是时间战场,行业的边界消失,时间会成为商业的终极挑战,佰京茶文化广场将成为大家的乐园,消费者的美好休闲时间将在这里度过。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