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8年5月25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七位一体”筑牢脱贫路 久久为功“天堑变通途”
——黑龙江省供销合作社驻木兰县精准扶贫纪实
□ 本报记者 魏 萌 通讯员 彭禄涛

工作队组织村民到县医院进行肺结核病免费筛查诊疗。

    木兰县,一面是青山绿水,一面是僻壤穷乡。

    由于地处黑龙江省的丘陵半山区,木兰县土地瘠薄易干旱,农作物品质、产量偏低,当地农民大多靠天吃饭,是一个典型的省级农业贫困县。2017年6月,为了响应党中央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的决策部署,由黑龙江省供销合作社联合社办公室主任、黑龙江倍丰农资集团党委书记周国全带队的省供销合作社驻村扶贫工作队,正式进驻木兰县吉兴乡五棵树村。

    扶贫是一项需要脚踏实地、真抓实干的事业,在近一年的工作中,该驻村扶贫工作队依托黑龙江省供销社及其龙头企业倍丰集团的系统和资源优势,充分发扬扎根农村、服务“三农”的传统,以产业扶贫为突破口,精准打造“七位一体”综合服务体系,带动五棵树村及周边乡镇改穷貌、去穷志、拔穷根,将扶贫工作做到了百姓的心坎上,为木兰县的脱贫攻坚开辟了新气象,也为供销社助力脱贫致富探索了新道路。

    走村串户:   精准识别找“穷因”

    扶贫贵在精准,也难在精准。工作队进驻五棵树村之后,作为队长和驻村第一书记的周国全带领队员用了1个多月的时间,深入村屯体察民情。经过反复走访调查,工作队基本摸清了五棵树村的各项情况,尤其是贫困户的数量、致贫原因和生活现状。

    据了解,五棵树村由两个村子合并而来,有6个自然屯,共509户2162人。全村经济以农业为主,耕地面积有21090亩。由于土壤比较贫瘠,种植技术落后,当地村民种地的收入普遍偏低。“我们目前的贫困户识别标准是人均年收入低于3146元,脱贫退档标准是人均年收入达到3335元以上。因此,全村原建档立卡的贫困户有92户,共169人。目前,未脱贫的还有11户共20人,除了缺乏优势产业之外,贫困户主要的致贫和返贫原因是因病致贫、年迈失去劳动力,以及危房户。”周国全介绍。

    据悉,日常走访之余,工作队先后填制各类表格1000多份,留存影像资料6000多份,并对贫困户单独建档、分户管理,实现扶贫档案的规范化管理。通过对精准识别调查数据和档案进行整理分析,周国全和他的团队精准地找出了五棵树村的“穷因”,并为下一步的精准施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排忧解难:   真抓实干改“穷貌”

    万事开头难。对于扶贫工作队的作用,村民大多抱有怀疑态度。为赢得村民的信任,在走村串户的过程中,周国全和工作队记下了每家每户遇到的困难。

    针对因病致贫的问题,工作队协调木兰县卫生部门,为村里的23名肺结核疑似病患做免费体检,对确诊病人免费治疗,同时还邀请医疗专家为村民开展义诊和药物捐助活动,帮助村民治病于小疾;为解决全村饮水安全问题,工作队联合木兰县水务部门,新打两口深水井,改善村里的饮水条件;在村容村貌整治方面,工作队协调县交通部门对破损涵洞、路面进行了修缮,主要公路两旁设立交通指示牌,冬季还借调铲车无偿为村里清理积雪。

    “经过近1年的努力,全村已实现通硬化路、广播电视、宽带网络,有文化活动场所、村医室、医生的‘三通三有’,以及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且饮水安全,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都有保障的‘两不愁、三保障’,基本达到初步脱贫的标准。”周国全告诉记者,“我们还帮助11户贫困户看病就医,并为5户贫困户完成了危房改造。”通过真抓实干,工作队渐渐赢得了村民的信赖与尊重。

    凝心聚力:   党建引领治“穷村”

    “精准扶贫到户,发展产业脱贫”“建档立卡精准识别,扶贫开发促进发展”……在五棵树村的各个显著位置,这样的宣传版和醒目标语随处可见,成为工作队以党建促扶贫的一个缩影。

    扶贫要扶智,而扶智的关键是培养人才,尤其能够带领村民脱贫致富的管理型人才。作为五棵树村的驻村第一书记,周国全深知抓好基层党建、培养人才对于开展扶贫工作的重要意义。为将村党组织建设成为村民致富的“领头雁”,周国全建议村“两委”选好班子配好人,培养和推举知民苦、得民心、顺民意,真正为百姓办实事的人才。2017年,五棵树村发展一名优秀的大学生党员,为全村打赢脱贫攻坚战积蓄了后备力量。

    以党建促扶贫,能够强堡垒、聚人心、树正气。为了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工作队与村“两委”积极开展“三会一课”活动,共同学习上级精神,掌握省、市、县、乡的有关政策文件,谋划扶贫工作思路。2017年,在党员大会上,周国全带领全村党员庄严宣誓,并通过主题党课的形式,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增强了党员在脱贫攻坚中的责任意识。

    此外,工作队还帮助村“两委”完善各项制度建设,建立规范的档案材料,同时,通过评选脱贫先进人物,强化脱贫光荣理念的宣传,并积极协调乡文化站、哈尔滨市歌舞团等单位,开展多场文艺演出,用村民喜闻乐见的形式对扶贫工作展开有效宣传,获得了村民的一致好评。

    因地制宜:   产业造血拔“穷根”

    今年53岁的五棵树村村民韩先德,身患双侧腔梗、脑出血后遗症、心脏病等多种疾病,常年瘫痪在床。他的妻子包桂荣告诉记者:“在生病之前,我丈夫勤劳能干,生活还过得去。他成植物人以后,家里的积蓄花光了,我要照顾他也不能外出务工,就成了贫困户。”

    在五棵树村,因病或因灾致残、致贫的家庭还有很多。这些贫困户大多是家中缺乏劳动力,没有稳定的收入来源。因此,要通过产业造血才能实现拔“穷根”的目标。

    黑龙江省社是服务“三农”的主力军,在产业扶贫方面具有天然的优势。在省社的大力支持下,工作队以产业扶贫为突破口,注册成立了木兰县倍丰金秋粮食贸易有限公司,先后规划建成了6万吨粮食仓储库、日烘干量500吨的烘干系统、5万吨水稻加工生产线等设施,参与建设了500万元规模的农机合作社、肉牛养殖、电商扶贫等多个项目,开展粮食仓储、加工、销售和农资、农技、金融、电商“七位一体”服务。

    “我们的目标是通过产业扶贫项目和‘龙头企业+产业扶贫基地+合作社+贫困户’的产业化模式,实现从种到收再到销的一条龙服务。”周国全介绍,“2017年11月末,总投资3500万元的倍丰粮食收储项目1期工程竣工,通过与米企合作,以订单农业模式和高于国储收购的价格,完成1万多吨的水稻收储任务,帮助全村增加40万余元的效益。”

    为了更好地发挥产业扶贫基地的带动作用,倍丰金秋粮贸公司还牵头领办了木兰倍裕农民种植合作社。由木兰县政府向该合作社提供3年期4300万元免息无抵押扶贫贷款,合作社则需将每年6%的收益,用于帮扶全县8个乡镇的1076户贫困户脱贫致富。这也使工作队主导的扶贫项目,由一个村辐射并带动了全县的农业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品牌化经营,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

    金石为开:   教育激励去“穷志”

    天道酬勤,有了优势产业作支撑,勤劳致富渐渐成了大多数村民的追求。然而,村里的个别贫困户四肢健全却整日游手好闲,宁可吃低保,也不愿自力更生。这一现象也让周国全深刻地认识到,扶贫不仅需要“造血”,更需要抓好扶志教育,使他们主动寻求脱贫致富之路。

    五棵树村的老林平时喜欢喝酒打牌,孩子考上大学交不起学费也不闻不问,是一位因“懒”致贫的典型。得知这一情况后,周国全多次上门说服教育,一方面“摆事实,讲道理”,另一方面通过“激将法”激发老林的荣誉感和责任心。在周国全的耐心引导下,老林开始到倍丰金秋粮食贸易公司的粮点打工。起初,由于承担的工作比较清闲,老林挣得相对较少,与其他人的收入作了比较后,开始要求多干些活增加收入。

    为了根除因“懒”致贫的问题,工作队采取因户施策、思想教育、解决困难、事实说话、示范引导相结合的方法,强化扶志教育,帮助贫困户增强自立自强的意识。据统计,仅2017年收粮季的3个月里,村里贫困户及其子女在倍丰的粮点打工,获得了人均3000元—8000元不等的收入。

    做好扶贫工作,不仅需要扶志,还需要兼顾公平。周国全介绍:“由于国家扶贫政策好、力度大,导致一些非贫困户争当贫困户,以求获得相同的补贴。”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周国全一边带领工作队积极宣传扶贫产业项目不仅帮助贫困户脱贫,更主要是帮助村民致富,带动整村奔小康;一边大力帮助非贫困户解决生活中的实际困难,以公平公正的态度,逐步消除了非贫困户的不平衡心理。

    一帮到底:   矢志不渝摘“穷帽”

    截至今年4月,在各级检查组以及各级领导的调研检查中,五棵树村村民和贫困户对工作组的满意度达到了100%。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周国全和工作队的队员们却丝毫不敢松懈。因为他们明白,在带领贫困户走向富裕的道路上,还有很多“硬骨头”要啃,想要打赢脱贫攻坚战,就必须对贫困户一帮到底,不能虎头蛇尾。

    据周国全介绍,2018年,驻村工作队将依托倍丰集团等龙头企业狠抓扶贫项目,围绕八个方面推进产业扶贫。一是谋划五棵树村振兴战略,出台实施方案,研究落实措施;二是完成倍丰粮食仓储烘干加工项目2期工程建设,新建4万吨粮食仓储库和年加工5万吨胚芽米的生产线及厂房,健全“七位一体”服务体系;三是加快推进种植结构调整,通过推进土地流转,开展全程代耕代种服务试点,实现订单种植,加强农化服务的同时,考察鲜食玉米、蔬菜大棚、杂粮等一批调优种植结构项目;四是大力发展肉牛养殖产业,加快实施千头肉牛养殖工程和“1228”养殖模式,成立肉牛养殖合作社,实现整村脱贫;五是积极参与木兰县绿色农产品产销对接暨电商扶贫项目,充分发挥惠丰金源电商公司、倍丰集团爱农公司在电商平台建设、农产品质量控制等方面主导作用;六是积极落实教育、医疗、住房安全和社会保障等惠农政策,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的低保、新农合、危房改造等问题;七是深入开展“走基层”活动,争取帮扶单位支持,积极开展“一帮一”“多帮一”帮扶模式,大力开展扶贫、扶智、扶志等工作;八是加强村容村貌整治,提升农村人居生活水平。

  记者手记

    但愿苍生俱饱暖

    提到扶贫,更多的人只看结果,却不闻过程的曲折艰辛。记者了解到,一碗白米,几勺老干妈,曾是黑龙江省供销社驻五棵树村扶贫工作队的家常便饭。“扶贫工作任务重、时间紧,最忙的时候我们1个月只休息了3天。队员们上有老下有小,正是爬坡过坎的年纪,除了忍受和家人长期分离的苦,家里有事也没法照顾。村里条件差,有人胃不好,刚来的时候水土不服,上吐下泻备受煎熬。可大家都毫无怨言,一心扑在工作上。”周国全感慨地说,“数字扶贫容易,而真抓实干的产业扶贫很难。”的确,如果没有一种“但愿苍生俱饱暖”的情怀,扶贫工作很容易流于形式。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在周国全的带领下,扶贫工作队队员每天都马不停蹄地奔波在脱贫攻坚的一线。有人曾问:“你又不会一辈子在这干,这么拼为啥?”他的回答令人动容:“三年太短,时间不等人啊。与农民和贫困户面对面的生活,对我的触动很大。要做好扶贫工作,必须了解贫困户的心理,学着换位思考,理解和体谅他们的弱势与疾苦,而不是简单粗暴地批判他们的缺点。这段经历令我受益匪浅,我想为大伙留下些什么,帮助他们真正地脱贫致富。”

    2018年除夕,周国全难得陪家人吃一顿团圆饭。在包饺子时,他先后接到几十个五棵树村贫困户和村民打来的祝福电话。回想起驻村扶贫以来的种种坎坷,他欣慰地笑了,电话里那一句句朴实无华的祝福,正是对省社扶贫工作最大的肯定。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