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8年5月25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2020年 我国再生资源回收 行业产值将突破3万亿元


    本报讯 发展再生资源回收行业可以节省采矿、冶炼、电解等工艺环节,大量减少污染排放和能源消耗,也是降低资源对外依存度、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由之路。业内预计,到2020年,我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行业整体产业链产值将高达3万亿元。

    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已经成为生态文明建设健康稳步推动的必然要求。而作为绿色循环经济的践行者,再生资源产业凭借突出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正越来越受到关注。

    作为一个具备万亿市场潜力的产业,再生资源产业对于就业安置的拉动也功不可没。资料显示,目前我国各类回收企业数量超过13万家,从业人员将近2000万人,且主要分布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及环渤海等经济发达地区,形成了完备的产业链条。

    总体来看,政策扶持对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行业的推动是主要引擎。尤其是“十三五”以来,污染排放标准、环保信用评价体系、信息强制性披露、排污者责任、固体废弃物和垃圾的处置等得到空前强化,驱动我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行业向标准化、正规化发展。发展至今,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行业再也不是“收破烂的”,不再是买与卖的单向关系。它已经嵌入了整个社会经济发展体系,涉及全国民众,与各个领域息息相关,成为实施绿色、低碳、循环发展、解决环境污染、资源短缺的重要抓手。

    与欧美等地区的发达国家90%以上的回收利用率相比,我国依旧稍显落后,回收利用率低于70%。但随着政策扶持力度加大、专项资金投入、越来越多的企业与资本涌入,回收利用率有望在2020年达到75%,产业发展规模也正不断扩大。

    而且随着互联网的介入,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涌入,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行业的技术与设备创新加快,传统的中小企业丧失原本的渠道优势,为跨界大佬提供了并购良机。借助并购跑马圈地,格林美、葛洲坝、格力等龙头企业的经营范围拓展至再生资源回收利用。

    总之,我国再生资源行业的总体趋势向好,行业规模连年扩大,万亿市场的轮廓已经足够清晰,行业龙头扩张步伐正在加快,强者恒强的马太效应已显现。

    (辛文)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