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8日—5月3日,北京石景山区八大处公园迎来了“第十七届八大处中国园林茶文化节暨安化黑茶文化周”。
文化周期间,来自湖南安化的黑茶和民俗文艺节目给北京市民带来了别具特色的节日气氛,市民们纷纷到八大处“找茶”。
一样的八大处 不一样的风景
活动期间,八大处呈现出不同的风貌。从石景山区进入八大处的大石牌坊起,一路的宣传标语和旗帜把大家一直引至公园入口。从公园入口直到八大处山顶,从廊道到路灯,都嵌入了茶的元素,中间还设置了巨大的表演舞台和数十家品牌展位。
走进八大处公园,数千盏大红灯笼高高悬挂,迎面而来的节日气氛顿时引起了各位游客的兴致;门前广场上近万面茶幌子迎风飘扬;占地近万平方米的大地艺术品“茶”字,用3天时间布置完成,悬挂在虎峰山顶。进入园区后,由六大茶类拼成的“中国茶地图”集中展示我国18个产茶省所产的黑、绿、青(乌龙)、红、白、黄茶。此外,在门口区域、百卉园、五处等地点,直径为2米的巨型茶壶高悬在半空中,形成了一处处“天壶沏茶”的风景。另外,在门区、园内游览主路两侧,茶知识长廊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详细介绍黑茶文化、安化经济、风土人情。在为期6天的活动中,举行了“第十七届八大处中国园林茶文化节暨安化黑茶文化周开幕式”“八大处杯全民斗茶大赛”“外国使节品茗会”“灵光寺甘露法会”“香界寺封茶大典”“安化黑茶健康养生论坛”“民俗文化文艺表演”等7大主题活动。
投入700万元为一场安化黑茶盛宴
据悉,此次文化周活动,北京石景山区政府和八大处公园管理处共投入了700万元,专门为北京市民打造了一场安化黑茶文化盛宴。
安化位于湖南中部山区,距离北京1523公里。此次为什么北京石景山区政府要花700万来宣传安化黑茶呢?其中的渊源我们可以追溯到安化黑茶作为皇室贡品的历史。
这得从历史上安化黑茶有3次上北京的大事件说起。
第一次发生在公元1391年(明洪武二十四年)。当时朝廷规定全国各地上献贡茶4022斤,其中长沙府安化县上献贡芽茶22斤,并在安化大桥、仙溪、九龙、龙溪“四堡“监督制作,史称“四保贡茶”。此后,在明朝几百年历史中,安化黑茶逐步开始以大宗茶的形式在朝廷茶马贸易中取代了其他地方茶叶,在当时的朝廷中因为黑茶政策出现了不少争论。明朝嘉靖三年,即公元1524年,明朝御史陈讲疏奏:“商茶低伪,悉征黑茶……官商对分,官茶易马,商茶给买。”据《明史食货志》记载:“神宗万历十三年,即公元1585年,中茶易马,惟汉中保宁,而湖南产茶,其直贱,商人率越境私贩。”说的就是当时私商逐利越川境入湘私贩湖茶(安化黑茶)的情形。因此,在1595年明万历年间,安化黑茶正式被定为官茶,专供朝廷用于茶马贸易。
第二次是在1808年,安化小淹人陶澍回乡省亲后带着安化茶上京城,促成了安化的天尖成为皇室贡品,也形成了天、贡、生三尖产品系列。陶澍为安化第一位进士,官至两江总督、太子太保,是道光皇帝的老师。道光皇帝对其评价为:“端直宅心,勇敢任事”,并御笔亲提“印心石屋”四字,褒奖其早年在山村苦读的精神。之后,陶澍精神的继任者曾国藩、林则徐、魏源、左宗棠等,都为近代中国的思想开放和经世治国作出了巨大贡献。其中,左宗棠在收复宁夏、新疆之后特设南柜茶商,再次疏通茶道,形成了安化黑茶畅销西北的格局。
第三次是1956年,白沙溪茶厂的全国劳模李华鸿,带着安化黑茶上北京,得到了毛主席和周总理的亲切接见,并向主席汇报了家乡黑茶的发展,请毛主席喝上了一杯浓浓的家乡茶。1960年,根据安化茶人千里送茶的故事改编的一曲“挑担茶叶上北京”红遍全国。
桑木扁担轻又轻,千里送茶情义深。2018年“挑担茶叶上北京”安化黑茶北京八大处文化周是安化县委县政府和安化茶人创造的第四次进北京的历史事件。
安化黑茶从北京走向世界
安化黑茶,世界共享。此次活动由政府搭建平台,各茶叶企业唱主角,借势首都商界、政界、文化界、旅游界的综合影响力,开展“挑担茶叶上北京“主题系列活动,进一步加大了安化黑茶品牌的宣传推介力度,全面展示了安化黑茶良好的形象,极大地提振了产业发展信心,促进了安化黑茶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这是全县茶企、茶商、茶农的一件大好事、大实事,是推动全县黑茶产业发展的一项重大举措。湖南省白沙溪茶厂股份有限公司全程参与,全力配合,力求取得实效。同时把握契机,形成合力,把“安化黑茶”公共品牌做大做强,走向世界。
4月28日,茶香京城。第十七届中国园林茶文化节暨安化黑茶文化周在八大处柳山溪房广场盛大开幕。
5月1日,在柳溪山房举办黑茶健康养生高峰论坛,茶界专家学者从科学的角度与公众交流安化千两茶”黑茶的品质特点,针对黑茶产业发展走向、产业相关政策动态、健康与养生等方面进行讨论,探索如何把黑茶产业做成富民强县的大产业,如何把安化文化、茶乡古道、自然生态组合成旅游金名片,实现茶旅融合发展等一系列重大课题。
5月2日上午,“灵光寺甘露法会”在灵光寺内举行。法会由灵光寺高僧主持,众高僧一同开光祈福。
5月3日上午,六处香界寺时隔110年后再现隆重、庄严、富有传统仪式感皇家封茶大典。据中华封茶文化传承人周凡介绍,香界寺封茶是古代皇家特有的皇家礼遇,最后一次封茶是在110年前。周凡还带来了110年前封茶的安化黑茶,并分享给大家。“挑担茶叶上北京”安化黑茶封茶大典传承了中华传统文化,开启了八大处健康大产业的新阶段。
这一系列的活动带着安化黑茶文化走向了现代市场消费,即将创造一个辉煌的盛世茶香。
“安化模式”助力脱贫攻坚
此次能够如此大力度地将安化黑茶引入北京,主要归功于国家产业扶贫、产业致富政策的引导。“一片叶子成就一方产业,富了一方百姓”,安化就是典型。安化黑茶文化周,是近年来茶产业扶贫攻坚成果的一次展示。做大做强安化黑茶产业,是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助力脱贫攻坚的重要抓手,是现代农业经济的重要任务,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引擎,也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举措。
安化是国家级贫困县,作为中国黑茶第一县,通过茶产业带领老百姓脱贫致富是必然选择。据统计,近两年黑茶产业已经帮助5万多贫困人口顺利实现脱贫,部分茶农通过茶产业逐步走向富裕。通过发展茶产业,安化已经形成了“安化模式”和“安化现象”,去年在全国茶产业经验交流会上,安化县作为三个典型代表之一进行了发言。目前安化茶产业精准扶贫模式作为典范,在全国得到推广。
安化黑茶“健康产业”筑未来
安化黑茶的健康保健特性非常符合未来人类生活的需求。“健康中国”是国家的一个大战略,茶叶产业就是大健康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安化黑茶在六大茶类中有独具特色的保健功效。有专家曾说过:“安化黑茶是二十一世纪人类健康之饮”。安化黑茶不仅有优异的原料品质,更具有渥堆、拼配、发花等独特的加工工艺,千两茶和茯砖茶的制作技艺已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后发酵的黑茶,历来就是边疆少数民族消脂解腻、调理肠胃的生活必需品,因此被边疆的游牧民族称为生命之饮。现代社会,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调整,三高、亚健康、富贵病等人群越来越多,安化黑茶恰好具有调理这方面的保健功效。所以,未来,安化黑茶必将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可,拥有更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