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8年5月22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我国蔬菜产业发展及价格低迷背后的成因探究

□ 中农批(北京)数据服务有限公司 陶建平

    蔬菜是我国种植业中仅次于粮食的第二大农作物。近年来,我国蔬菜生产持续发展,种植面积稳定在3亿亩以上,年产量在7亿吨以上,年销售量达到世界总量的50%。全国蔬菜生产对农民收入的贡献率约占10%,全国蔬菜农业残留年度例行抽检合格率已连续8年保持在96%以上。原农业部发布的《全国种植业结构调整规划(2016-2020年)》方案提出,到2020年,蔬菜面积稳定在3.2亿亩左右,其中设施蔬菜达到6300万亩。

    国内蔬菜产业现状及概况

    第一,全国蔬菜种植面积稳步增加,设施蔬菜发展势头强劲。全国农业年鉴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设施蔬菜面积达到5872.1万亩,设施蔬菜产量2.52亿吨,占蔬菜总产量的30.5%,全国设施蔬菜产业净产值为5700多亿元。其中,设施蔬菜面积、产量以及产值近年来不断扩大,预计2017年—2021年平均复合增长率1.25%,2021年将达到6200万亩。

    第二,全国设施蔬菜产业分布。我国设施蔬菜产业主要集中在环渤海和黄淮海地区,约占全国总面积的60%。其次是长江中下游地区和西北地区,占比分别是20%、7%,主要集中分布在山东、辽宁、河北、江苏、浙江、宁夏、内蒙古、上海等地区。从全国范围看,山东、河北、辽宁等区域形成蔬菜产业集中地,蔬菜产品销往国内各大市场。

    在品类方面,我国设施蔬菜主要有辣椒、番茄、黄瓜、茄子等蔬菜,其中番茄设施栽培面积1167.2万亩,占番茄总面积的57.2%,居我国设施栽培播种面积的首位。

    山东蔬菜产业

    统计数据显示,山东省蔬菜(含西甜瓜)播种面积3262.97万亩,约占全国的1/10;总产量1.18亿吨,约占全国的1/7。2015年,山东蔬菜产值(含西甜瓜)2142.27亿元,约占全省农业产值的43.45%。目前,山东保护地蔬菜面积在200万亩左右,其中青岛、寿光、莘县、青州、泰安、烟威、沂南等地是山东保护地蔬菜主要分布地区。

    山东省农业厅发布的蔬菜产业规划报告显示,到2020年,山东全省蔬菜播种面积要稳定在3200万亩左右,其中设施蔬菜面积力争扩大到1500万亩左右,蔬菜总产量达到1.25亿吨以上,总产值达到2300亿元。

    河北蔬菜产业

    河北省设施蔬菜播种面积达1028万亩,占全省蔬菜总播种面积的50%。其中,日光温室播种面积364万亩,大棚蔬菜面积283万亩,中小棚面积381万亩。河北省设施蔬菜生产规模预计在2020年将达1200万亩。目前,河北省已形成日光温室和大中塑料拱棚为主,小拱棚、网棚和钢骨架玻璃连栋智能温室为辅的生产格局。日光温室蔬菜面积已占全省蔬菜播种面积的18%,产量约占36%,产值约占40%。

    河南蔬菜产业

    近年来,河南省蔬菜产业发展迅速,2016年蔬菜种植面积2658.75万亩,占全国种植总面积的8.09%;产量7807.61万吨,占全国的9.71%。河南省设施栽培面积占蔬菜种植总面积的20%。蔬菜品种多样化发展的同时,蔬菜的种植群体这几年也在慢慢发生变化,从以前的小农户、一家一户转向家庭农场、企业投资农业、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

    云南蔬菜产业

    云南蔬菜依托其特殊的气候优势,以反季节露地生产为主体,是全国重要的“南菜北运基地、西菜东调基地”,也是享誉全国乃至世界的“菜园子”。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云南省蔬菜面积1500万亩左右,总产量2510万吨,总产值490亿元。蔬菜以外销为主,60%云南蔬菜销往省外市场,还有3.6%出口国外,本省市场只占36.4%。其中,2016年出口量达到90.5万吨,占全国出口总量的8.7%。

    云南设施蔬菜起步比其他省份晚,目前面积400万亩左右,主要集中在昆明和玉溪两地。

    广东蔬菜产业

    2015年,广东蔬菜播种面积和产量分别为2072.97万亩和3438.78万吨,比2010年增加303.28万亩和720.19万吨,增长17.4%和26.5%。全省设施农业温室大棚面积16.8万亩,分布在全省各地。

    近年来蔬菜批发价格走势分析

    2016年,我国蔬菜供需总体平衡,但受极端天气影响,结构性、季节性、区域性供需矛盾仍然突出,菜价波动程度仍较大,也出现了个别品种滞销“卖难”与断档缺货并存的现象。总体来看,2016年蔬菜价格波动符合常年规律,价格总体高位运行,“N”走势特征明显,叶菜类蔬菜、花菜类蔬菜、果菜类蔬菜和根茎类蔬菜价格均大幅上涨,食用菌类蔬菜小幅下跌,不同月份间价格波动有所差异。

    2017年蔬菜价格前期低迷,后期逐渐回升:2017年1—10月的蔬菜平均价处于近3年同期的最低点;1—5月菜价创近5年同期最低。南方产区的实心菜花、散菜花、西兰花、团生菜、白萝卜、大白菜,北方产区的油麦菜、散叶生菜、小油菜、圆茄以及冬储蔬菜大白菜、洋葱、土豆、胡萝卜等蔬菜出现“卖难”情况;6—7月菜价有所回升,8—10月菜价进一步回升,处于近5年同期的第二高点。

    由于上市期价格偏低,2017年大量蔬菜在刚产出不久即进入冷库储存,如大蒜、土豆、洋葱等储存量同比增加超过40%。整体价格走势以弱势为主。全国滞销类新闻此起彼伏,最典型的是马铃薯价格的低迷和全国范围西红柿的滞销。

    蔬菜类批发价格走势保持稳定

    从2018年以来,整体价格走势上,蔬菜类和水果类出现显著分化。除了冬季短暂的恶劣天气影响外,尤其是2016年1—3月,我国大部分地区出现了霸王级“倒春寒”,尤其是南方大部分地区遭受强寒潮、雨雪冰冻天气,致使蔬菜生产受到严重影响,蔬菜上市期延迟,产量同比减幅较大,叠加中国传统节日消费旺季,蔬菜价格大幅上涨。

    蔬菜类平均批发价格自过去7年中整体稳定,水果类价格随着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尤其是移动办公及生鲜电商的快速发展,水果产业发展势头良好,水果平均批发价格走势在过去7年中稳步走高。

    由此不难发现,近年来,国家一方面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些地区把蔬菜产业列为重点发展的产业,尤其是蔬菜产业扶贫项目大力开展;另一方面,强化“菜篮子”市长负责制考核,去年年初《“菜篮子”市长负责制考核办法》正式出台(国办发〔2017〕1号),对蔬菜生产能力、调控保障能力都提出了明确的考核要求,很多地方也出台了支持蔬菜产业发展、保障市场供应的政策。所以,近年来蔬菜生产面积和产量都呈现出持续平稳增加的态势。

    进出口因素对全国供需影响较小

    我国蔬菜需求主要是国内需求。尽管近年来蔬菜国外出口的数量增幅很大,但是,相比国内需求其绝对数仍然很小。相比1990年,2015年蔬菜出口数量增长巨大,但其总量仍然只有752.99万吨,还不到国内消费总量的1%左右;增长率也较低,出口量从2009年到2015年增长了94.51万吨,进口量则从2009年655.74万吨增长至1040.76万吨,涨幅385.02万吨。

    有机蔬菜产销两旺

    目前,我国有机蔬菜种植面积约占全国蔬菜总种植面积的0.3%,远低于国际1.7%—13%的比例,2014年我国有机蔬菜种植面积约为95.8万亩,国内有机蔬菜产量增长至205万吨。2014年,我国有机蔬菜种植主要分布于北京、山东、福建、陕西等地区。

    分析2007年—2014年,从我国有机蔬菜的种植面积来看,有机蔬菜增长缓慢。但是,从我国有机蔬菜消费量的走势看,消费者对于有机蔬菜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尤其是近几年,随着经济水平的增长以及对食品安全的关注,给有机、绿色无公害蔬菜的发展带来了较大的增长空间。

    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首先,园艺设施抗灾生产性能不佳。我国园艺设施抗灾生产性能不佳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一是温室制造业相对落后,国产温室结构性能差。二是进口温室价格昂贵、能耗高、生产效益差,国内大部分设施用不起。比如在北京,要想保证现代化连栋温室冬春茬黄瓜的优质高产,每平方米能耗花费大约需要300元,冬春茬温室番茄也要150元左右。三是老旧、劣质设施比重大,气象灾害频发。

    其次,生产成本持续走高,比较效益滑坡。一是劳动力结构劣化、价格持续上涨。据调查,大城市郊区菜农的平均年龄在60岁左右,远离大城市的农区菜农年龄以55岁居多,且多数是妇女。劳动力不仅结构劣化,而且成本持续上涨。用工成本最便宜的地方一天50元—60元,普遍是80元—140元。有调查显示,劳动力成本已经成为设施蔬菜经营的主要成本,在蔬菜生产企业能占到总支出的40%—60%,有的甚至更高。二是综合机械化率非常低。整个蔬菜生产的综合机械化率在20%—30%,设施蔬菜更低。由于机械化程度低,生产用工多就不可避免,所以劳动力价格上涨对设施蔬菜影响最大的是比较效益下滑。虽然之前说设施蔬菜主要上市期价位高、波动小,但是和过去相比,比较效益显著下降。三是资源消耗高。设施蔬菜单位面积的水、肥、药消耗量远高于大田作物,其利用率比大田作物更低,农资的投入也不断增加。四是生产力水平不高。设施蔬菜单位面积产量仍比较低,比如,果菜类每平方米产量大都在10kg—30kg。

    对策及展望

    第一,蔬菜产业发展迅速。蔬菜是全国人均消费量最大的食品,是对全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贡献最大的种植业,蔬菜产、供、销是全国从业人员最多的产业,确保蔬菜产业持续稳定发展是保民生、惠民生、保稳定和促和谐的重大民心工程。近年来,我国蔬菜产业发展迅速,总体上满足了城乡居民对蔬菜数量、质量、品种日益增长的需要。

    第二,蔬菜质量安全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安全无公害的蔬菜产品或者有机蔬菜,日渐成为当今人们生活和保护自身健康的追求。因此,现在的蔬菜生产正由过去的重视单产、总产和品种多样,转向重视品质、专用营养价值和无公害生产。

    第三,蔬菜育种技术取得重大进步。实现蔬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要靠科技创新,育种在诸多的科技因素中约占40%,“蔬菜种业是发展现代蔬菜产业、确保我国蔬菜周年均衡供应的重要物质基础”。 蔬菜种业发展还应继续发挥和调动科研机构在种业创新中的积极性、对种子企业有针对性的支持,加强种业科技人才培养及知识产权保护等。

    第四,蔬菜产业机械化水平有待提高。没有机械化、自动化的基础,信息化、智能化、物联网就不可能实现,也就无从谈起蔬菜产业的现代化。中国是世界上蔬菜栽培种类最丰富的国家,常年栽培的蔬菜有70多种。而且不同区域种植蔬菜差异性较大,机械化推广方式与主要推广机具也不尽相同。各地农机部门均加大了对蔬菜机械生产的推广力度,通过明确机械化生产目标、加大机具投入力度、补贴倾斜、树立示范典型等方式取得了良好的推进效果。

    第五,设施蔬菜成为发展新型现代农业的重要推手。我国人多地少、资源短缺,发展设施农业尤为必要。而发展以设施蔬菜为代表的设施农业是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生产方式转变,建设新型现代农业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提高土地利用率,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的重要途径。在自主知识产权设施装备与环境控制系统研究与开发、设施蔬菜生物学与基因功能基础研究、设施专用种质种苗选育和应用、优质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体系、资源高效利用与连作障碍克服、设施农产品安全保障、采后加工与配套设施技术研究等方面取得的创新成果,已经大面积推广应用。其中,日光温室蔬菜高效节能栽培技术的研发使我国的温室节能技术跃居到世界领先地位。

    第六,需求将呈刚性增长。未来十年我国人口数量仍处在上升期,随着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加快,商品菜需求量将呈现刚性增长趋势,保障稳定供给任务依然艰巨。今后,我国将从稳定种植面积、加强集约化育苗建设、开展标准园创建、加快选育新品种、促进产销衔接等五方面采取措施,促进生产稳定发展。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