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一体”农合联改革开展以来,浙江省湖州市供销合作社于2016年6月在全省率先成立特色产业农合联,把相同产业的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组织起来,着眼于同一产业的共性需求,在产业内提供针对性、标准化、可复制的服务,构建具有湖州特色的农业社会化服务新模式,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支撑。
把准定位 夯实基础
特色产业农合联作为供销合作社横向的基层组织,与纵向的乡镇农合联、基层社在功能设置、工作连接、承接能力上有着明显的区别。
在功能设置上,乡镇农合联侧重公益性的生产服务,基层社侧重经营性的农资和流通服务。这两个主体的服务功能相对单一,难以满足新时期农业经营主体对专业化、综合性服务的需求。特色产业农合联提供生产、供销、信用等综合服务,将各类服务在同一产业内有机融合、迅速复制,形成叠加和推广效应,真正实现了农业服务专业化分工和社会化协作的“统分结合”,符合农业经营主体的需求和社会化服务的方向。
在工作连接上,乡镇农合联依托乡镇农业公共服务中心组建,除农合联工作外,还同时承担着政府的中心工作和农、林、水、畜、渔等部门的业务工作。因此,需要由供销合作社自己牵头组建的特色产业农合联作为农合联基层组织的补充,紧密上下联系,贯通上下联接,与乡镇农合联互相促进、互相融合。
创新组建方式 丰富实施载体
根据湖州地区农业产业特点,市社创新农合联组建形式、组织架构和治理机制,充分发挥出农业经营主体、涉农服务主体等各方的优势和积极性,促进组织规模扩大,服务功能拓展,竞争实力增强。
首先,拓展领域抓组建。湖州市的特色产业农合联建设不局限于农产品生产领域,利用各级供销合作社在流通、金融、品牌、电商等方面的优势,以各农业经营主体的同一服务需求为基础,进一步扩大服务的范围,集聚生产、供销、信用等综合服务,并通过服务,集聚更多的生产经营主体,组建服务类特色产业农合联。德清莫干黄芽产业农合联以当地茶叶区域品牌“莫干黄芽”为依托,整合县域内茶叶生产、加工、销售经营户,统一制定、执行和使用《莫干黄芽茶省级地方标准》和“莫干黄芽”地理标志认证商标,提升了全县茶叶的品质和影响力。
其次,夯实基础抓组建。在特色产业农合联组建中,市社非常注重让基层社的人员、业务等融入特色产业农合联。对有农业产业基础的基层社,依托基层社整合区域内的农业产业,恢复基层社为农服务功能。引导支持基层社主任担任特色产业农合联的会长、秘书长等具体管理职位,发挥基层社在当地产业中的作用。
此外,统一标准抓组建。为提高特色产业农合联标准化建设水平、管理能力及运营实效,去年,湖州市专门研究出台了《湖州市特色产业农合联标准化建设指导意见》,按照有规模、有场所、有人员、有活动、有机制、有特色的“六有”标准,抓组建、促规范、重实效。同时,把标准化建设列入上级农合联对下级农合联年度综合业绩考核,下一步将配套相关政策资金,确保标准化建设全面覆盖。
健全服务功能 打造综合平台
特色产业农合联的运作以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其他涉农组织和农民的需求为导向,以生产、供销、信用服务为基础,与地区农合联上下联动、分工协作,开展综合服务。
在农资服务上,引导农资企业以农资供应为基础,为成员开展病虫害统防统治、测土配方施肥、庄稼医生、农资包装废弃物回收利用等服务。在技术服务上,统一配置先进的质量安全检测设备,对成员的产品开展重金属、农残等检测。同时,推广利用农业先进技术。建设农业示范基地,与综合配套服务相结合,探索建立特色产业综合服务中心,共享、推广技术成果。正在组建的南浔跑道鱼产业农合联利用国际领先的物联网专家团队和湖州当地水产专业人士,为成员提供智慧水产物联网技术和服务平台、高科技设备及专业养殖技术等,提高成员的收入和渔业的科技水平。
在营销服务上,积极开展市场调研,摸准市场需求,为成员发布种植建议和价格信息,引导成员理性安排生产种类和数量,降低种植风险,合理确定价格,增加成员收入。大力挖掘产业文化,通过举办特色产品节、农事活动等,促进产品销售,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长兴葡萄产业农合联为当地葡农统一建设展销和集中交易市场,方便成员和客商交易,并根据周边市场需求,统一制定每天的交易指导价,防止成员间价格竞争,提高成员整体收入。
在金融服务上,通过农村商业银行、农信担保公司等平台,根据产品的季节特点,推出特色产业农合联专属金融产品,为成员提供融资、授信、贷款等服务。浙江“两山”农林联合社,充分利用中央财政资金、地方财政资金、当地农村商业银行等资源,为成员提供优惠金融服务,成员的贷款利率低于基准利率10%,形成了政府、银行、联合社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长效多元风险防控机制。目前,成员数量逐步扩大到317家,并向其他地区推广“两山”运营模式。
在项目服务上,引导特色产业农合联和涉农企业之间、成员社之间以产权联合、项目合作、资产对接、业务整合等方式,联合新建农产品仓储、配送、加工等经营服务设施,发展产业一体化经营,建立产权联结机制和利益共享机制,开展实体化合作。
下一步,湖州特色产业农合联还将在特色产业覆盖、全产业链服务、带动成员共同富裕等方面下功夫,力争形成特色产业农合联和农业社会化服务的“湖州模式”,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乡村振兴作出更大的贡献。
(浙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