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式茶饮经历了三个阶段:10元、20元、30元。20元阶段尤其应该得到重视,因为20元阶段,代表着茶饮真正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10元茶饮代表什么?
10元茶饮是价位相对低端的茶饮,以奶茶作为代表。其主力消费群体一般是15岁到25岁,奶茶其实就是补充性营养产品,更偏向于小孩、青年人,而成年人常在早餐饮用。该阶段因迫于成本压力,通常会使用奶精、茶末等工业属性较强的原料来做。
此时供应链的发育不成熟,有很多咖啡供应商开始转型。这时有一个极具代表性的品牌出现——85度C,第一个在台湾市场以10元价位打赢星巴克的品牌。
如今,我们把“茶饮”和“咖啡”作为公共市场饮品来对待。在发育过程中,我们看到其发展规律:当时85度C在台湾市场第一个以一美元的产品打赢当地咖啡市场,每天卖出的杯数比星巴克还要多,可以说星巴克在台湾地区发育不足。后来,麦当劳在美国本土抄了星巴克的老底,使其被迫在全美停业。于是,星巴克重新培育咖啡师,重新开始标榜品质,告诉消费者:正因为四美元一杯的咖啡和一美元一杯的咖啡不同,使星巴克重新回到市场,打赢这场硬仗!
20元茶饮代表什么?
20元代表中端价位的茶饮,以奶盖茶为代表,2011年开始出现在市场,2015年凸显,其主力消费群体在18岁到30岁,通常用鲜奶和原叶茶等农业属性较强的原料。这时供应链开始发育,很多情况是品牌商自主发育,由第一象限和第三象限的供应商所转型而来。第一象限是为工业饮料茶所提供的供应商,第三象限是自主向茶农采购原叶茶的品牌供应商。
2015年,“喜茶”在内地市场第一个以20元价格赢得了年轻消费群体,虽然此时有很多品牌超越20元、30元,但真正以20元茶饮产品立足市场的标杆品牌是“喜茶”,这一点于2015年在深圳升级店面后得到了充分印证。
30元茶饮代表什么?
代表高端价位的茶饮,以目前市场上比较流行的鲜果茶为代表,其主力消费群体在25岁至35岁,通常使用鲜果和高等级原叶茶等原料制作。因供应链要求较高,目前逐步发育和整合成为第二象限专业供应商。在近日上海展会上,有很多针对第二象限发育出的供应商开始积极出击、提供业务服务,不再是品牌商自主内部研发产品。
如果在“咖啡”和“茶饮”中看,30元是谁最早开始实现?答案是星巴克,并在亚洲市场第一个以30元征服中国人。
综上所述,目前是三大价位茶饮产品共存的时代:10元茶饮更多表征工业属性产品;20元茶饮表征农业属性产品;真正到了30元,更倾向于文化属性。此时,30元茶饮将表现出很强的品牌溢价能力。
三大价位产品共存,使得茶饮真正走向了快消市场的公共服务产品。过去我们很多的茶都是在内部会所、家庭等非公共服务区域,而新式茶饮最大的意义在于提供了公共服务产品,使得茶真正地走向快消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