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促进广大农民增收增效为目的,发展忻州优质杂粮产业链,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进一步深化供销社综合改革,完善为农服务体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
小杂粮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食用价值,在国内外的总需求量逐年增加,所以市场前景十分看好。但是由于其生产还相对落后,平均单产量较低,而且大部分是自给自足为主,因此小杂粮在国内外市场上还存在较大的缺口。
为了更好地拓展山西省忻州市小杂粮之都的国内和国际市场,政府部门要大力支持建设优质杂粮综合交易市场,带动农民和企业打造一批作为忻州一大特色的小杂粮品牌。
一、创新思路,高度重视。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把建设小杂粮市场作为发展和打造农业优势产业来抓,在实施种植业结构调整和乡村振兴战略中,应积极组织农业及涉农部门对农村种植业结构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利用农业资源区划成果,因地制宜发展小杂粮生产,把小杂粮生产作为发展农村经济,加快农民脱贫致富步伐的突破口和切入点。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依托,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龙头,示范引路,规模种植,系列开发,形成农工贸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的忻州优质杂粮产业链。要将主要产区小杂粮市场建设放在注重和改善民生、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大环境中来加以认识,将其列入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总体目标中,从服务“三农”的宗旨出发,下大力气改善建立小杂粮交易市场的条件。
二、科学规划,突出特色。小杂粮市场建设是加快小城镇建设、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合理地规划好小杂粮市场建设,不但有利于其自身的长远发展,也有利于小城镇的快速有序发展。因此,小杂粮市场的规划应综合考虑区域地位、交通条件、基础资源、地理优势等多方面的因素,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忻州市农业委员会和省农科院玉米研究所共同研究拟定的在忻州城北交通便捷处,将已建的“山西省杂粮创新展示中心”,扩建为具有综合互动功能的杂粮产业融合园区。忻州市社通过调研,下一步拟在五寨县建设“晋北优质小杂粮交易市场”,目前处于可研论证和场地考察阶段。
三、多方融资,寻求合作。面对小杂粮市场建设资金短缺的问题,要调动社会各方面投资市场建设的积极性,增加市场建设资金来源的渠道。在积极争取上级新农村现代流通网络扶助资金的同时,建立多元化的投资体制,将招商引资与小杂粮市场建设两者结合起来,创新投资的渠道与形式。按照“谁投资、谁管理、谁收益”的市场建设原则,采取政府引导、部门领办、社会力量共建、大力吸引民间投资的模式,加大小杂粮交易市场建设的力度。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各级政府要出台相应的改革配套措施,在土地审批、工商登记、财税减免等方面提供方便和优惠。小杂粮交易市场建设也应引入市场机制,挖掘市场潜力,提高资金回报率,形成良性循环格局。
四、整合资源,优化布局。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支持供销合作社发挥系统优势,整合各类小杂粮生产、加工、流通、仓储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农民经纪人、农村种植大户等社会组织和专业人才,提升优质杂粮交易市场的系列化经营规模和现代化流通水平,逐步形成上下联合、内外合作、共建共享的市场格局。要利用农村电子商务网络,构建产地交易、网上交易、终端交易、展会交易、跨境交易“五位一体”的模式,推进优质小杂粮交易市场提档升级,培育一批具有较高知名度、信誉度和较强市场竞争力的优质杂粮品牌,进一步提升忻州小杂粮在国内国际市场的影响力。
五、完善制度,规范管理。要建立和完善小杂粮市场管理体系。一要加强指导,要发挥政府职能,加强对市场的日常监管,对市场行为进行规范,对交易中的违法行为予以处罚和纠正,为指导市场的宏观发展;二要完善制度,保证入市产品和进货渠道的质量,创建安全便捷的消费环境,对小杂粮交易市场销售的产品要经过合格的检查认证,确保广大人民群众消费安全;三要监管到位,进一步加大对交易市场的监管和服务力度,不断规范交易行为,完善市场设施。市场内经营户要发挥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作用,加强行业自律,办好管好市场。
(作者系山西省忻州市供销社党委书记、理事会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