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8年5月11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敬畏监管!强监管下农商银行如何安度“阵痛期”?

□ 本报记者 胡宏开

    “强监管环境下,‘合规’是立身之本,老老实实做传统业务。面对动辄上千万的罚单,对于规模较小的农信机构来说,是致命的。”中部地区一位农商银行高管向记者表示。

    就在4月20日,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消息,通报了一季度整治金融乱象的结果:共处罚银行业、保险业机构646家次,罚没合计11.58亿元,责令停止接受新业务12家次;处罚责任人员798人次,罚款合计2861.85万元,取消任职资格及禁止从业107人。

    在1月13日,银监会就下发了《进一步深化整治银行业市场乱象的通知》,将“未经批准设立分支机构、网点,包括异地事业部、业务部、管理部、代表处、办事处、业务中心、客户中心、经营团队等,并从事业务活动”定义为违法违规展业行为。

    紧随其后,1月25日至26日,中国银监会召开的“2018年全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工作会议”提出,要从“着力降低企业负债率”“继续压缩同业投资”“大力整治违法违规业务”“清理规范金融控股集团”等十个方面加强监管。

    一系列监管政策和严厉处罚表明:“防风险”“治乱象”仍是金融工作领域的关键词,2018年强监管高压态势将是“新常态”。

    “在过去,一些金融机构‘创新’可谓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如今强监管,如何在合规的前提下创新,考验着银行人的智慧。”一位农商银行相关负责人坦言。

    强监管环境下,如何度过“阵痛期”,实现行稳致远。面对这道“考题”,农商银行亟需做好“答卷人”。

    回归本源

    服务实体经济是正道

    强监管下,农商银行普遍感到经营压力加大,对信贷投放新的出口感到焦虑。

    专家认为,强监管下,治理“阵痛”需要用“长期药方”,其中最重要的一剂良药就是回归本源,专注主业。

    上述观点得到一位地方监管机构人士的赞同,他指出,银保监会治乱象其意在于防风险、促回归,实体经济是银行业生存发展的基础,也是防范化解风险的根本之策,2018年农商银行需要采取更多措施来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和服务力度。

    对此,北京工商大学教授张正平表示,强监管下,一些业务受限或被禁止,一些业务扩张更加困难,无论哪一种,农商银行都会面临发展压力,“阵痛”恐怕是难以避免的。可以做的工作是,积极调整自我,减缓“阵痛”:其一,认真领会监管精神,调整业务发展布局,明确强监管下的业务重心;其二,坚决关闭不符合规定的业务条线,严守监管红线;其三,聚精会神做好金融支持实体经济与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尤其是在“三农”、小微、扶贫等方面。

    “也许短期内不会有‘立竿见影’的效果,长期坚持必有成效。”针对回归本源,服务实体经济,有业内人士强调,农商银行做小做散,深耕本地市场保持战略定力非常重要,并且需要有历史耐心。

    摒弃“伪创新”

    把握合规、创新平衡点

    “由于历史原因,农信系统的合规意识相对比较淡薄。在严监管的形势下,一次处罚,可能过去几年的利润都成了罚金,甚至会带来声誉风险。在金融机构允许破产的情况下,不排除一些规模较小的受罚农信机构会有破产或被兼并的危险。”一位东部农商银行高管人士表示,在一系列强监管政策下,农商银行经营者应敬畏监管,把“合规”挺在最前面。

    在合规要求的强约束下,业务创新成了一道大“考题”。

    “合规”会不会对“创新”带来束缚,影响农商银行经营发展?

    对此,有专家认为,近年来金融业出现的一些乱象,不是金融创新本身导致的,而是部分金融机构以创新之名行套利之实,扰乱市场秩序,其实质是“伪创新”。

    如何处理好“创新”与“合规”这一关系?

    在“合规”的前提下,如何走一条“创新”之路?

    “合规与创新二者并没有冲突,只有围绕金融本源展开的创新,才是真正意义的创新。”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银行研究中心主任曾刚认为,如今监管鼓励的就是如何在回归本源的情况下,通过真正有意义的创新去服务实体经济,这对于农商银行而言,才是真正走上了创新的道路、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从创新理论来看,在某种程度上,创新可能就是对规则的突破。”张正平认为,协调好二者的关系,无外乎两点:一方面,监管者要充分认识到给予创新空间的价值,创造适度容忍创新的监管环境,即使是在当前强监管的背景下也不例外,强监管不代表不鼓励创新,这应该是监管部门的态度。

    另一方面,创新者,尤其是农商银行这些金融机构要在创新过程中充分理解规则,并努力、积极与监管者保持沟通,寻求监管者的认同。只有这样,才能在创新与合规的平衡发展中找到合理的路径。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董希淼表示,良性的金融创新,应坚持三个原则,即以服务实体经济为根本目的,以提升金融资源配置效率为根本方向,以防控金融风险为根本要求。

    建立激励约束机制

    完善公司治理体系

    “强监管下,农商银行如何走得更稳、更远,关键还是要解决管理体制问题。”上述监管机构人士告诉记者,农商银行应建立真正的公司治理结构,成为真正具有公司治理意义的现代银行。唯有如此,才能解决经营管理和内部风险控制中的许多问题。

    就在近期,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召开中小银行及保险公司公司治理培训座谈会。会议认为,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国银行业和保险业公司治理还存在明显不足,特别是中小银行和保险机构的问题表现得更为突出。主要体现在一些机构的股权关系不透明不规范、股东行为不合规不审慎、董事会履职有效性不足、高管层职责定位存在偏差、监事会监督不到位、战略规划和绩效考核不科学等问题。

    可以预见,在加强金融监管中,公司治理将提上重要议程。

    农商银行脱胎于农信社,在传统的熟人社会下,“三会一层”运作更易受浓厚乡土文化影响,公司治理方面与国有大银行和股份制银行还存在一定差距。

    “如果公司治理结构问题不解决好,农商银行很难跳出短期经营行为的怪圈,经营乱象仍有发生的可能,经营风险也将难以彻底根除。”上述地方监管机构人士称。

    在强监管环境下,农商银行如何在公司治理体系上进行完善?

    由于历史原因,很多农商银行从农信社改制过来后,其公司治理还有很多地方有待完善,有些农商银行公司治理只有架构,却不能有效发挥作用。

    张正平建议,在强监管的背景下应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方面,对照公司治理文件,结合银行特点,进一步完善公司治理架构,查漏补缺,从体制上进行完善,为满足强监管的需要,可考虑在公司治理架构中设立产品创新审查委员会;其二,进一步强化公司治理功能,让这个架构真正发挥出治理的功能,这需要理清公司治理架构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用法规明确各自的权利和义务,通过信息披露等途径对相关人员履职情况进行监督,确保有效履职等。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