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8年5月11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棉花基因组基础研究新突破:发现亚洲棉抗病性关键变异位点


    本报讯 据中国农科院最新消息,该院棉花研究所联合国内多家科研机构开展的亚洲棉和陆地棉2项研究,揭示了亚洲棉在中国的演化历史,构建了完整的棉花A基因组变异图谱;对陆地棉遗传多样性和群体结构进行了系统分析,鉴定到大量与其纤维长度、强度密切关联的主效QTL位点。2项成果同时在线发表于《自然遗传学(Nature Genetics)》。

    由棉花研究所李付广团队等承担的“亚洲棉多样性及演化的遗传学基础研究”,通过对243份二倍体棉花种质材料重测序,比较不同生态型群体之间的分化程度,共鉴定出163个遗传分化区间,揭示了人工选择及生态地理对基因组的影响;通过聚类及驯化相关性状分析,揭示了中国的亚洲棉可能最早来源于华南,从南往北逐渐扩散到长江和黄河流域。发现了决定亚洲棉抗病性的关键变异位点,为将二倍体棉花优良抗逆性状导入广泛种植的四倍体棉花奠定了重要遗传基础。

    由棉花研究所杜雄明团队等承担的“陆地棉核心种质基因组变异及其影响纤维品质和产量的关键位点研究”,首次利用我国419份陆地棉核心种质发掘了约366万个SNP标记,完整搜集了13个纤维性状在12个环境中的表现,利用关联分析发掘了一大批重要性状相关的位点和基因,并对关键候选基因进行了功能验证,系统地开展了纤维产量、品质、生育期等性状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WAS),为棉花重要性状定向育种提供了较为精准的标记和基因资源,在该项研究中一跃居于国际领先行列。 

    (瞿剑)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