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8年5月11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山中自有“黄金屋”
林下经济助力湖南生态脱贫

    茂密的树叶把刺眼的阳光过滤成了太阳花儿,柔柔地洒落在杉树林下,这是喜阴的魔芋最喜欢的环境。在湖南省怀化市会同县地灵乡的深山中,当地老百姓通过在林下种植魔芋,找到了摆脱贫困的“黄金屋”。

    我国大部分贫困人口,分布在山区、林区,这些地区既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主战场,也是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如何在保护好生态的同时,又不让老百姓吃亏?发展林下经济成为一个首选答案。

    前年,村民肖本华成立的种植合作社吸纳了十多个贫困户为他打理照料分散在不同树林下的一千多亩魔芋。最近一段时间,他每天都会骑着摩托带着现金,穿梭于地灵乡的几个山头,为农户结算当天的工资。

    在其中一片林子里,40岁的杜美香正和姐妹们把做种的魔芋根茎埋进树下垦好的土地里。两年前,杜美香一家五口的年收入不到一万元。去年,她不仅从肖本华的合作社拿到种植魔芋的一万多元工资,还通过在当地的魔芋加工厂打工,另外又挣到一万多元。杜美香笑着说:“因为魔芋,我已经脱贫了。”

    森林覆盖率超过72%的会同县,种魔芋吃魔芋的传统已经延续了上千年。但过去人们只是在房前屋后零星种一点,吃不完的才拿到集市上去卖,从未想过把它做成一个产业。几年前,种植户邓云辉借钱办起了全县第一家加工厂,短短两三年时间里,魔芋豆腐、魔芋零嘴、魔芋面条等五花八门的产品都卖到了日本、新加坡。“会同全县魔芋的种植面积已经超过3万亩,光是种植环节每亩收益就能达到8000元。”邓云辉说,目前他正和一些科研院所合作,研发魔芋面膜。

    在邵阳市隆回县,郭葛的养殖场依山而建,每间猪舍的围墙都开了一个洞,好让藏香猪能随时钻到山上“撒欢儿”,而几千只“走地鸡”也全部散养在林子里。

    2017年10月,郭葛参加了湖南省扶贫办组织的脱贫培训,在众多的科目中,他选择了林下养殖。勤劳本分的他回来后不仅举债建了养殖场,还自学掌握了如何将畜禽粪便处理成有机肥来实现种养循环,那一阵每天他都会通过电话和微信请教当时授课的老师。

    尽管还未掘到自己的第一桶金,但在政府和老师的帮助下,郭葛在兽医保健、对接销路方面已经做足了准备。“到今年冬天,我的‘钻山猪’‘走地鸡’就可以卖钱了,一切顺利的话,一年能有20多万元收入。”憧憬着未来的郭葛还特意在养殖场门口手写了一副对联——“用良心养殖健康食品,让真诚感动各方客户”。

    山林不仅像肺一样,给人们吐纳最新鲜的空气,也像一个聚宝盆,蕴藏着各种实实在在的财富。在湖南山区,除了种魔芋搞养殖,采菌子、开办林家乐、种植药材和蔬菜等林下经济模式正将生态和生存的矛盾化于无形。

    根据湖南省林业厅统计,2017年全省共拿出超过2000万元专项资金扶持了109个林下经济项目,其中安排贫困县市区扶持项目近50个,并创建了30多家“服务精准扶贫国家林下经济及绿色产业示范基地”,总产值达到数百亿元。大量曾经仅仅依靠每亩几十元生态公益林补偿的山区农民,终于在守护绿水青山的同时,找到了自己的金山银山。

    (周  勉)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