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走近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三穗县瓦寨镇调洞村,交通便利,路面平整,幢幢现代民房立于寨中,加上小桥、流水、绿园,绘出了一幅美丽的乡村画卷。而占地500余亩的西红柿、茄子、辣椒等大棚蔬菜,长势喜人。这是三穗县供销合作社大力贯彻“春风行动令”,主动发挥供销合作社物资供应和产销对接优势,指导调洞村“两委”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共建的产业扶贫点,也是其致力于产业发展助推脱贫攻坚工作的缩影。
调洞村是一个汉、苗、侗杂居的村落。长期以来,村民就有种植蔬菜的习惯,主要以生产绿色无公害蔬菜和反季节蔬菜为主,产品除供应本镇和周边乡镇以外,还远销到周边县市以及湖南、广西等地。
为了做好脱贫攻坚工作,三穗县社按照贵州省委深化农业产业革命“八要素”的要求,积极兴办领办产业基地,使蔬菜种植成为当地贫困户脱贫和群众增收的希望产业。
在2011年8月18日,县社领办了瓦寨镇调洞春晖蔬菜专业合作社。合作社“为吃而生产,为卖而生产”,着眼于规模化种植,增强市场竞争力。去年,合作社参与到对全县中小学校食堂的农产品直销配送中,配送肉禽鱼类食品1689吨,蔬菜、食用菌、海带等458吨,共45个品种,交易额达2080万元。2018年的“春风行动”中,通过合作和自建,合作社又发展了500余亩的蔬菜基地,主要种植茄子、辣椒,西红柿、胡萝卜、毛豆、瓜果等,并错峰提前20天上市。除供应本地市场外,每天还可向广东和江南市场供应10余吨的蔬菜。同时,合作社还向贫困户无偿发放辣椒苗,分散种植达100余亩,并给予技术指导和订单回收。
为了建立蔬菜产业扶贫的长效机制,促进生产、储存和销售,该社利用扶贫项目资金116万元,在蔬菜基地旁边新建了一个1020立方米的冷库,可储300吨蔬菜。
2017年,该社的核心区蔬菜种植达600亩,总收入800余万元;直接分红10%,达20.6万元,其中8%给贫困户,2%留作村级集体经济积累;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8186元。蔬菜产业使调洞村贫困户和群众通过自营、务工和分红等受益,去年单一农户最高实现利润达12万元。
(骆义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