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2018年5月8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好茶,就到中国茶叶博物馆来!


    2017年,中国茶叶博物馆,作为中国唯一的国家级茶专题博物馆,启动“茶样征集”活动,旨在逐步建立精准、有效、完善的线下中国茶样库,建立系统而完整的线上中国茶智库,立足茶文化展示、传播、分享、体验的服务公众理念,打造“可以喝的展厅”,以弘扬茶文化、助推茶产业、指导茶消费,向世界传播中国茶文化深厚底蕴和中国茶产业发展状况。

    秉承“中国茶,世界品——让世界共享中国茶的魅力”的美好愿望,中国茶叶博物馆公开向全国茶叶产区发起“2018中国茶叶博物馆茶样征集令”主题活动。

    一、活动组织

    主办单位:

    中国茶叶博物馆

    协办单位:

    中国优质农产品开发服务协会

    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

    浙江大学茶学系

    深圳市华巨臣实业有限公司

    媒体支持:

    《中华合作时报·茶周刊》

    茗边头条

    湖南卫视茶频道

    二、项目解读

    1. “一厅两库”架构升格为“三厅两库”架构。

    2. 打造开放型公益互动茶平台“三厅两库”,为中国茶产业提供权威性宣传展示平台。

    3. 整合多方资源,为中国名茶、好茶提供展示、传播、交流、互动于一体的窗口,实现传承、创造、分享中国茶美好价值的使命。

三厅两库

    茶萃厅:

    是中国茶叶博物馆双峰馆区基本陈列“中华茶文化展”的重要展厅。打造“一个可以喝的展厅”——通过看茶色、闻茶香、品茶味,给观众以多感官、多维度的互动体验。

    品牌馆展厅:

    将中国茶叶博物馆龙井馆区基本陈列“中国茶业品牌馆”展厅提升为中国茶叶博物馆优茶馆。致力于打造“一个可以喝的展厅”“一个品牌宣言的展厅”“一个走向世界的展厅”。

    国际交流厅:

    是中国茶叶博物馆茶文化展示和培训体验的场所,是大型茶主题活动的举办地之一,是国际茶学交流、国际茶友联谊的殿堂。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茶活动,集展示、传播、交流于一体,有效延伸和拓展上述茶萃厅、优茶馆展厅的强大功能。

    茶样库:

    为线下茶样实体库,是中国茶叶博物馆茶样库房。按年代划分,中茶博茶样库收藏有古代茶样和现代茶样。

    茶智库——为线上茶资源信息采集及展示宣传平台:

    设立名茶研究课题,完成经典茶区的考察;

    采集每份茶样的基础信息,包括制茶工艺、茶文化故事、茶人匠心精神;

    客观品鉴中国好茶,通过综合宣传展示平台构建营销传播通道。

    三、报名

    1.报名时间:

    即日起至2018年6月30日

    2.报名材料:

    ① 中国优质农产品开发服务协会优质茶叶分会入会申请表;

    ② 好茶征集报名表;

    (上述两项如有需要者请与工作人员联系)

    ③ 营业执照复印件;

    ④ 注册商标复印件;

    ⑤ 茶样获奖证书复印件;

    ⑥ 如获得有机茶或绿色食品认证,需提供相关证书复印件;

    ⑦ 一公斤茶样(详细要求见下方“茶样数量”)。

    3.寄样地址:

    浙江省杭州市龙井路88号中国茶叶博物馆陈列资料部,邮编310013;

    联系人:姚晓燕,0571-87979221;李靓,0571-87964232

    项目咨询:李昕,0571-87964520

    邮箱:462552415@qq.com。

    4.送样说明:

    样品可邮寄或派人直接送达。邮寄时请用无异味的铝箔袋密封,注意防潮,外加铁盒或木箱,切忌用塑料袋或其它有异味的物品包装,以防异味污染。

    四、送样资格

    1. 原则上为中国优质农产品开发服务协会优质茶叶分会会员单位。

    2. 或历年“中茶杯”“国饮杯”获奖茶样生产单位。

    3. 或历年华巨臣“鼎承茶王赛”获奖茶样生产单位。

    4. 送样单位必须经工商部门注册,有生产许可资质,已通过SC认证。

    5. 所送茶样如为市场流通型产品,必须具有市场流通能力,且具有独立包装。

    6. 自愿遵守2018中国茶叶博物馆茶样征集组织规程。

    五、征集茶样范围&送样要求

    1.茶样征集范围:

    红茶、绿茶、黑茶、青茶、白茶、黄茶六大茶类系列产品及再加工茶(花茶、紧压茶)、茶制品(饮料、茶提取物)等。

    * 普洱茶送样时请注明生茶或熟茶、纯料茶或拼配茶(晒青毛茶不在送样范围内);请严格按照要求茶类典型风格送样,不符合要求的茶样,不进入征集范畴且不负责退样。

    2.茶样数量:

    征集茶叶样品从同一批次抽取1公斤(紧压茶数量:规格为357克及以上的,报送数量为4份;200克以上、357克以下的报送数量为6份;其他规格报送数量须达1000克)送寄至中国茶叶博物馆陈列资料部,请注明生产批次号;茶饮料1000毫升,速溶茶250克。茶样用于评审、对样、展示以及品鉴活动用。

    3.卫生要求:

    凡获得国家有机茶、绿色食品认证、省无公害农产品认证(有效期内)和历年来“中茶杯”“国饮杯”获奖单位须提供认证证书或获奖证书复印件。

    4.年份要求:

    所有征集茶样必须是2018年所产新茶。

    5.包装要求:

    参评茶样外包装应确保完好,无破损、漏气等,包装上须注明产品名称、所属茶类、原产地、生产单位、生产日期等相关信息。

    6.送样截止时间:

    第一阶段2018年6月30日前;

    第二阶段2018年10月30日前(本阶段不再接纳绿茶类、黄茶类)。

    六、审评方法

    1. 本次评审将组织专家评审和大众评审,分别对征集茶样进行感官密码审评。专家评审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实施,大众评审由不同地域消费者组成2018大众评审团。

    2. 为每只茶叶样品提供感官评审结果。本年度首次执行博物馆茶样分级管理体系,分为合格茶样和优质茶样两个级别。

    3. 评审结果公布:第一阶段于7月20日前后公布,第二阶段于11月20日前后公布。

    七、服务宣传回报

合格茶样服务回报

    1. 合格茶样统一纳入正式征集程序,免费入中国茶叶博物馆线下茶样库,入选中国茶叶博物馆茶萃厅轮展名录,采取固定展示与循环展示相结合。

    2. 合格茶样集中在中国茶叶博物馆国际交流厅进行集中展示(显示茶叶品类品名和送样单位),并颁发2018年度展示证书,展期在一个月左右。展览期间配套相关品鉴体验活动。

    3. 合格茶样将有机会获得中国茶叶博物馆品牌推荐,以及中国茶叶博物馆官方网站、中国茶叶博物馆官方微信宣传(公众号“中国茶叶博物馆”、订阅号“中国茶叶博物馆茶友会”)、合作媒体“茗边头条”等专题宣传。

    4. 在《中茶博》杂志上进行专栏宣传。

    优质茶样服务宣传回报

    1.基础服务:

    (1)享受合格茶样服务宣传回报第1-4条。

    (2)优质茶样的50%择优进入中国茶叶博物馆茶萃厅(双峰馆区)进入常设陈列展览体系,并颁发2018年度入藏证书。

    (3)优质茶样遴选为中国茶叶博物馆海外巡展展示茶样,有机会赴海外交流展示。

    (4)纳入“中国茶叶博物馆茶智库”项目,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提供茶历史文化、传播推广等研究支持。

    2.增值服务:

    获得“优质茶样”荣誉称号单位将有资格申请进入中国优茶馆(项目实体馆设在中国茶叶博物馆龙井馆区)进行常设展示与系统品牌推荐。

增值服务类别(三类)

    第一类别:

    入驻服务费:10万元/年。

    服务回报:

    ① 进入优茶馆常设陈列展示厅和网络宣传馆,纳入logo墙展示、文化展示、产品陈列、主题宣传片;

    ② 博物馆在当年度为入驻品牌提供一次专场主题推介活动;

    ③ 允许入驻品牌在中国茶叶博物馆指定区块种植其地方性茶树母种,并立牌说明;

    ④ 纳入博物馆参与的各类茶博会展示、允许入驻中国茶叶博物馆嘉叶堂实体店及微商城网店等多种品牌宣传推广及产品售卖服务;

    ⑤ 允许入驻品牌在其产品包装上和品牌推广中使用经博物馆确认的“中国茶叶博物馆中国优茶馆茶样”等徽章、标志及相关文字说明;

    ⑥ 双方在《品牌入驻推介服务协议》(另行签订)中约定的其他服务条款。

    第二类别:

    入驻服务费:5万元/年。

    服务回报:

    ① 进入优茶馆常设陈列,纳入logo墙展示、文化展示、产品陈列、主题宣传片;

    ② 允许入驻品牌在中国茶叶博物馆指定区块种植其地方性茶树母种,并立牌说明;

    ③ 纳入博物馆参与的各类茶博会展示、允许入驻中国茶叶博物馆嘉叶堂实体店及微商城网店等多种品牌宣传推广及产品售卖服务;

    ④ 双方在《品牌入驻推介服务协议》(另行签订)中约定的其他服务条款。

    第三类别:

    入驻服务费:2万元/年。

    服务回报:

    ① 进入优茶馆常设陈列,纳入logo墙展示、文化展示、产品陈列、主题宣传片;

    ② 双方在《品牌入驻推介服务协议》(另行签订)中约定的其他服务条款。

3上一篇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