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的燕赵大地,草长莺飞,一派生机盎然。“让金融之花开遍田间地头”“把金融服务送到千家万户”,河北高碑店农商银行不断改革创新,唱响了助推当地经济发展的主旋律:截至2017年末,该行各项存款余额106.3亿元,贷款余额82.54亿元;经营利润突破3亿元,缴纳税款超过1.4亿元;发放社会保障卡48万张,发放生源地助学贷款615万元……
“农商银行的转型升级,首先要回归本源,坚持以‘匠心’服务百姓,切实把深耕‘三农’、服务中小企业落实到行动中。”高碑店农商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焦常林向记者阐述了该行扎根当地、支农支小的责任担当与匠心精神。
正是这份匠心,使该行在2016年10月17日成功改制,并在全市24家金融机构的激烈竞争中力拔头筹,成为营业网点最多、服务群体最广、贡献度最大的金融机构。
也正是这份匠心,使该行在加速转型中推改革,在加快创新中谋发展,在加强管理中促经营,为各项业务发展注入了持久的内生动力。
匠心为农:让农业成为
“有奔头”的产业
“何为匠心?对农商银行而言,就是对待‘三农’工作、对待农信事业无比地用心、用情、用力,无比地精益求精。”提及匠心精神,焦常林对记者说。
他认为,农商银行由农村信用社改制而来,有着天然的为农服务基因,应秉持“更名不更姓,改制不改向”,坚守服务“三农”阵地不后退,坚持“支农支小”本色不动摇。
沿着京白路,行驶至肖官营镇,远远地便能看到京南第一个“农业+旅游+金融+电商”的全新农业4.0一体化园区——冀康现代休闲农庄。
这座占地12000亩的现代高科技农业园区,建设有星空酒店、科技长廊、以色列温室主题馆、冀康户外拓展基地、家庭农场康养小镇等多个景区,且多个展馆主题各异,可覆盖不同年龄阶段的人群,达到了“农业+旅游”的完美结合。
“20多年了,农商行一直关注和伴随着冀康农业的成长、发展和转型,许多次为我们解决了资金上的燃眉之急。”冀康现代休闲农庄项目融资部经理傅亚飞对记者说,“目前,我们从农商行贷款1亿元,用于打造‘冀康田园综合体’,进一步丰富园区景点。”
据园区工作人员介绍,冀康现代休闲农庄有绿野仙踪、农科科技、南国花卉、原始部落等4座以色列智能温室主题馆及128座冷暖大棚,根据不同的季节,种植了各类蔬菜和水果。随着园区各类设施的完善,前来参观、游玩、采摘的游人也越来越多。
当记者问及高碑店农商银行服务农业企业的“独特”之处,傅亚飞随即说道:“农商行能设身处地为我们着想,与企业融合最深、贷款力度最大,并能紧跟农业政策,及时提供资金支持……”
立足“三农”、面向县域(社区)、服务中小企业,是高碑店农商银行毫不动摇的服务方向和市场定位。经济新常态下,该行认真履行自身的使命与责任,勇当地方金融主力军,以更优的服务、更好的产品,为农业企业提供强有力的“金融后盾”,助力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
截至2017年末,该行累计发放涉农贷款70.11亿元,比上年增加17.06亿元,增速32.16%,高于各项贷款7.7%,涉农贷款实现了持续增长目标。
此外,为提高农民贷款获得率,帮助广大农民增收致富,该行还积极推进“双基”共建农村信用工程建设。
一是成立“双基”共建实施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并明确具体工作职责;二是加强与地方政府和基层党组织的沟通协调,迅速推进“双基”共建工作进度,做好建档授信、信息采集、建立大数据库等工作,提高工作效率。
匠心助企:引“金融活水”哺育实体经济
“实业兴,金融兴。农商银行服务实体经济,既要有服务实体的实力,又要有呵护实体成长的耐心,二者缺一不可。”采访中,焦常林对记者说。
实体经济的繁荣发展,离不开金融活水的持续灌溉。高碑店当地的中小企业家们,对于该行服务实体经济的实力与耐心均有着深刻的体会。
走进隆泰丰博石墨烯加工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在高能纳米研磨机的轰鸣声中,记者看到,加工石墨烯的师傅们正在将经过研磨、清洗、干燥后的石墨烯灌装起来。
据隆泰丰博公司负责人安云介绍,石墨烯被称为“黑金”,是目前发现的最轻、最薄、强度最大、导电导热性能最好的一种新型纳米材料,享有“新材料之王”的美誉,可用于供暖、电子、新能源、新材料等诸多领域。
“石墨烯产业前期投入太大,仅研发期间的费用就达6000多万元,这么多年来,农商行的贷款是我们主要的资金来源。”安云对记者说,“农商行是咱们自家的银行,石墨烯量产最大的瓶颈是资金问题,还需要农商行的大力扶持……”
目前,在高碑店农商银行的信贷支持下,隆泰丰博公司年产900吨石墨烯的3条高标准生产线正在加速建设,建成后,将成为我国最大的石墨烯产业基地。
助力隆泰丰博石墨烯产业崛起,是高碑店农商银行鼎力服务当地实体经济发展的生动缩影。据了解,在新旧产业转换的背景下,该行“不惧贷、不抽贷、不慢贷”,以“用好、用活、用足”信贷规模为原则,均衡有效地进行信贷营销和投放,尽量减少规模闲置,不断提升信贷质量。
焦常林告诉记者,在持续加大涉农贷款、小微企业贷款发放的同时,该行还紧紧抓住京津冀协同发展、雄安新区建设等有利时机,主动对接,加大对有市场、有效益、符合产业政策并且符合贷款条件的重点企业、重点项目的营销和支持力度,做到早介入、早支持,主动优化信贷结构,与企业共渡难关、共同发展。
匠心服务:把贴心服务
送到百姓“家门口”
“为老百姓提供金融服务,就要从需求处着手,于细微处用心,让普惠金融更普惠,让百姓生活更便捷。”焦常林说。
在他看来,“匠心服务”是一种精神,也是一种传承。高碑店农商银行要将优质的服务,植根于心,外化于行,才能有力推动该行市场竞争力的逐年提升。
在西马村士昌综合商店内,前来购买日用品的村民络绎不绝。
高碑店农商银行“金融便民店”,就设在这家商店里。
“村民的养老金、社保补贴、粮食补贴等,不管是哪家银行的卡,都可以到我这里取到钱。”士昌综合商店的老板付士昌对记者说,“有了农商银行的这台自助设备,确实方便多了,尤其是村里的老人,最能体会到这种便利……”
“金融便民店”是高碑店农商银行完善基础金融服务网络的一项重要举措,能够为村民提供取款、转账汇款、查询余额、小额存款等各项金融服务,成为备受村民欢迎的“家门口的银行”。
为打通农村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该行充分利用点多、面广、线长、覆盖全的优势,不断加大电子银行设备投放力度。除了金融便民店,该行还正在积极配合各乡镇政府,加快推进村级行政便民服务室建设工作,通过投放助农服务终端,帮助老百姓足不出村就能享受到贴心、便捷的金融服务。
截至目前,该行共设立金融便民店313个,“农信村村通”提升率55.99%;同时,在钱家营、荒辛庄等6个村民服务中心投放了助农服务终端,预计到年底,能够扩展到100个村。
“我们每年都会开展送电影下乡活动,为期半年,已经常态化了。”该行员工向记者介绍道,“此外,我们还多次开办金融夜校,开展送金融知识下乡活动……”
见微知著。高碑店农商银行的贴心服务行动,已成为一个个闪亮的“窗口”,折射出该行长久以来“以匠心服务百姓”的良好质态。
结 语
新时代催生新气象,新形势决定新方向。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高碑店农商银行战略清晰,气势如虹。
“2018年,是高碑店农商银行跨越发展的关键之年,也是我们做优、做强的攻坚之年。”焦常林对记者坦言,“达到二级农商银行标准后,下一步,我们计划在域外设分支机构;再下一个目标,就是上市……”
方向指引行动。守着一份“初心与匠心”,焦常林和他的管理团队底气十足。
采访结束时,一场春雨悄然而至。
春雨潇潇,滋润万物。犹如一汩汩流动的金融活水,持续润泽着广袤的“三农”大地。让这一方燕赵沃土,更具希望,更显活力。
离开时,在高碑店农商银行楼下,记者忽见:
一树树娇艳的玉兰花,正迎着细雨,热烈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