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资源的循环利用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新兴动力。党的十九大报告把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再生资源产业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实现绿色发展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手段。近年来,我国再生资源行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促进度越来越高,一大批再生资源产业迅速壮大,为促进经济绿色循环和低碳发展、助力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有力支撑。但同时也面临各种挑战,迫切需要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绿色发展条件下的行业转型。
4月15日,中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协会在河北省定州市召开2018全国生态文明与再生资源行业会议,围绕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在城市绿色发展进程中的重要作用和模式定位,探讨绿色发展要求下再生资源行业的转型升级方式及新旧动能转换模式,为再生资源行业在新形势下的发展把脉定位。
创新 / 老行当变身新兴产业
“捡破烂”“收废品”是人们对再生资源行业废旧产品回收利用的最直观印象,它常常被当作毫无技术含量的最底层工作。其实再生资源行业除了回收,还包括废旧材料的加工利用,制造全新使用价值的物品。在河北定州再生资源产业园内,整齐划一的厂房布局,高端先进的机器设备,精雕细琢的再生产品,无不展示着其产业格局。
“再生资源行业发展到今天,其功能已经不再是简单的回收利废、加工处理,而是嵌进整个社会的大循环,是实施绿色、低碳、循环发展,解决环境污染、资源短缺的重要抓手。”中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协会会长管爱国表示,尤其是近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城市垃圾的处理难以适应发展的需要,也为再生资源行业开启了新领域,再生资源行业正在突破创新中不断壮大。
管爱国介绍,再生资源发展到今天,不再是单一的一买一卖行业,而是嵌进整个社会的大循环,关联社会生活各个领域,服务于打造全社会绿色生产生活方式;不再是简单的加工处理行业,而是关系到城乡环境治理能力的提高、关系到民生大计,可以助推新型城镇化建设。因此,行业企业不应再走以前粗放式扩张的老路,要以绿色发展的眼光审视再生资源产业布局和发展方向,着重内涵式提升,进行模式创新和转型升级。
党的十九大提出,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生态产品的需求。管爱国表示,垃圾治理事关民生大计,再生资源企业要主动切入垃圾治理领域,切入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农村环境整治,主动服务于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承担“两网”衔接对接任务,扩大城乡回收利用网络,并向环境卫生领域延伸,实现传统再生资源企业从“废品买卖型”向“环境服务型”转变。有条件的再生资源企业,要承担城市固体废物协同处理任务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建设区域性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和协同处置基地,为地方政府提供环境服务综合解决方案。
发展 / 新型模式嫁接老行当
“垃圾处理不好将会造成安全隐患,但通过回收利用,其中有很多可被再生利用的资源。”中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协会资深会长蒋省三举例说,废旧电池中所含铅、锌的比例甚至比原生矿产中的含量还高。从某种意义上说,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应该被好好利用。
“近年来,再生资源领域最突出的成果是再生资源回收与垃圾回收网络‘两网融合’。”国家发改委环资司循环经济处处长陆冬森介绍,一些资源再生企业通过“互联网+”线上线下融合建立了高效的回收模式,为城市废弃物处置与利用建立了一个安全高效的体系。
2015年,浙江虎哥回收成立“互联网+再生资源回收”平台,将生活垃圾分为干、湿两种,以0.8元一公斤的价格向社区居民回收,通过“环保金”的形式存在用户个人网络账户上,供居民在积到一定分值后,用来兑换商品。
“平台运营后我们发现,线上用户参与度并不高,仅达到20%。调研后得知,垃圾一般是由中老年人处理,他们不太适应网络应用程序的操作。”浙江虎哥回收创始人胡少平说,后来他们将服务站开到杭州市余杭区的各个社区里,用两个月完成了约30万户家庭垃圾分类工作的覆盖,接着做线下服务,居民可以用投放垃圾取得的“环保金”直接在虎哥服务站兑换商品。一年后的统计数据显示,被覆盖居民垃圾分类的平均参与率达到80%。
管爱国表示,随着移动互联网和大数据、云计算的发展,“互联网+再生资源”成为行业创新驱动基本模式,将重构再生资源行业新格局。行业企业要大力探索和构建“互联网+回收”“互联网+垃圾分类”“互联网+电商”“互联网+园区”“互联网+供应链金融”以及“互联网+供应链管理”等各种新型创新模式。目前,除了虎哥回收外,启迪桑德、深圳市粤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深圳恒锋资源股份有限公司等都积极探索“互联网+再生资源”,未来,还会有更多的企业进入。
“今后,各种新型的回收模式将普遍用于再生资源行业中。”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环所研究员、“两网融合”产业创新协作体专家委员会主任程会强介绍,目前,一些再生资源企业在社区投放智能垃圾箱,可以直接回收废旧塑料瓶、废旧衣物、废纸张等,并精准称重。未来,随着智能分类垃圾箱的普及,每人每天产生的垃圾量可以通过智能垃圾箱的相关记录查询统计,为实行垃圾收费提供科学的依据和标准。甚至可以规定人均每天丢弃垃圾的数量,超过的部分按照阶梯价格向投放人收取费用,从而减少城市垃圾产生的数量,提高城市的废物管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