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8年5月4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调足农资保春耕 田间地头农事忙

□ 本报记者 张 成 通讯员 吕娟妮

    4月,陕西省延安市春意渐浓。

    正值春耕时节,农户们都在地头忙碌着。在延安市志丹县旦八镇麻子沟村,记者见到了志丹百川中药材供销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理事长张江,他正在指导当地的黄芪种植户施肥。

    “黄芪要在清明节过后栽种,因为黄芪的种子硬实较多,吸水力差、出苗率较低,因此一定要施足底肥、翻耕细耙,这样才能提高黄芪的出苗率和生存率。”张江一边做着施肥示范,一边给种植户讲解。

    志丹百川中药材供销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主要从事中药材种植、收购、加工及销售。目前,联合社托管大田7000余亩,发展以黄芪为主导的中药材种植产业。张江告诉记者,去冬今春,在志丹县供销合作社的指导下,联合社为种植户免费提供了2.1吨种子和54.7吨化肥,指导种植户开展黄芪种植。

    志丹县社主任刘占武介绍,时下正值春耕时节,也是农资需求旺季,县社发挥农资流通主渠道的作用,做到调查走在季节前、监管走在供应前、供应走在需要前,保质保量、不误农时,全力做好全县春耕生产农资供应工作。

    提前准备  保障供应

    “为确保春耕生产农资商品的组织供应,陕西省各级供销合作社采取有效措施,全力以赴做好春耕备耕工作。”陕西省供销合作社经济发展处处长郝新强表示,为保障春耕生产,全省系统农资企业及早安排,积极组织货源,目前为春耕生产组织货源约70万吨,满足了春耕市场用肥。

    在延安市,为确保农资及时供应,延安市供销合作社发挥系统扎根基层优势,积极组织货源。延安市生产资料公司从2017年11月开始,安排资金、组织人员从省内外多家化肥厂家购进储备化肥。截至目前,共储备各种化肥1.2万余吨,保证了全市春耕化肥供应货源充足、价格稳定。同时,延安市社还改造提升基层农资网点,健全农资服务网络。延安市安塞区对乡镇一级的部分农资库房进行维修、加固和改扩建,解决了基层销售网点库房老化、库容不足的问题,农资市场占有率达90%以上。

    此外,延安市社还将农资销售与大田托管相结合,指导区县供销合作社创新农资销售方式和服务方法。延安市延川县供销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联合了13家农民专业合作社,涉及115户400余人。联合社积极开展大田托管业务,把农民种植所需的有机肥、农膜、种子等农资进行统一采购。一方面,保证了产品质量;另一方面,大大降低了采购成本,受到了农民的欢迎。

    在陕西省千阳县千誉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的农产品展销大厅,农民正通过大厅的电子屏幕进行农资产品的挑选,并在现场工作人员的指导下通过手机下单采购。千阳县供销网上商城2016年建成,公司利用自建供销网上商城销售平台,打造春耕备耕农业生产资料专栏对接农户。平台农资专栏中农用工具、肥料、农药等一应俱全,打开手机根据需要下单即可送货上门。今年春耕生产以来,农户从春耕备耕销售专栏下单后,公司为各村镇农户送货上门58次,销售化肥380余袋,实实在在为民解忧。

    顶层设计  统揽全局

    春耕前夕,陕西省供销合作社印发了《关于做好2018年春耕农资供应工作的通知》,对全省春耕农资供应工作进行重点安排部署,要求各地市供销合作社及农资流通企业高度重视春耕农资供应工作。全省系统结合各地区春耕农资市场供需情况,筹措资金、组织货源、优化货源结构,加快到货进度,及早将各类农资商品调往基层门店,千方百计满足农民用肥需要。

    “农资供应事关春耕的根本,绝不能有一点马虎。”郝新强告诉记者,陕西省社要求各级供销合作社所属农资经营企业,在进货时从源头严把进货关,杜绝假冒伪劣农资商品进入市场;不经销过期、失效、变质、不合格、国家明令禁止使用以及“三无”农资商品,确保农民在供销合作社农资经营企业买得放心、用得安心。各级供销合作社、农资协会要求农资企业严格执行国家有关农资经营的政策规定,诚信经营、明码标价,严禁哄抬物价。承担国家化肥储备的企业,也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发挥化肥储备调控作用,主动与其他农资经营企业沟通协调,做到关键时刻“量供得上、价稳得住”。同时,全省系统从服务“三农”的大局出发,不断创新为农服务方式,提高为农服务水平,充分利用农村综合服务社、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庄稼医院等,大力宣传科学施肥技术,推行测土配方,引导农民合理选择、正确使用农资商品。农资经营企业在供应旺季延长营业时间,增设销售网点、农资电子商务,开展预约订货及送货到村、到户、到田间地头等服务活动,方便农民购买。

    此外,陕西省社还会同省农资行业协会建立了农资商品质量监管保证体系和文明服务示范标准,从农资商品的进货、销售、质保、举报、监控抽查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和规定,要求会员单位实行商品明码标价、发放信誉卡、与销售大户签订协议等方式,对经营的农资商品进行质量、价格、服务等公开承诺,自觉接受社会监督,确保农资市场价格基本稳定,切实维护农民利益。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