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阿里宣布将斥资45亿元投资五星控股集团旗下的汇通达公司,双方在供应链、渠道、仓储和物流、技术系统等维度展开合作,重点服务农村市场。
而在此前的3月,京东家电在2018战略发布会上也表示,将把京东专卖店作为布局四至六线城市和农村市场的主力渠道,通过加盟将门店数量提升到1.5万家。
相较于几年前,阿里、京东、苏宁等电商巨头掀起的第一波农村电商热潮,如今农村电商的“二次竞赛”已经鸣枪。有业界人士称,此次“竞赛”,无论是在商业模式还是在投入资源的力度上,竞争都较此前更加胶着。
农村电商市场开始“二次竞争”
据悉,联手五星控股并投资汇通达之后,阿里将为农村市场提供包括品牌专供、下单平台、新零售系统、阿里云平台、物流系统解决方案等一系列服务。有资料显示,汇通达目前覆盖全国18个省份、1.5万多个乡镇,累计发展并服务8万多家乡镇夫妻店(汇通达会员店),服务网络覆盖至6700万户农民家庭,涉及约2亿农村人口。
实际上,早在2014年,阿里就提出农村淘宝计划,以电商平台为基础,带动“网货下乡”和“农产品进城”,并提出“千县万村计划”,称要在3—5年内投资100亿元,建立1000个县级运营中心和10万个村级服务站。当时,京东、苏宁也开始对农村电商市场发力。2014年11月,京东集团全国首家大家电“京东帮服务店”在河北赵县开业,并提出将在2015年开出500家京东“县级服务中心”和上千家“京东帮”服务店;苏宁则在2015年提出,要在一年内建成1500家易购服务站。
相比较以前,如今零售巨头对农村市场的布局变得更为精细。目前阿里在农村市场的布局上已经组成了“村淘+天猫小店+汇通达”的组合产品;京东则组成了“京东帮+家电专卖店+京东便利店”的农村服务形态;而苏宁也形成了“苏宁易购服务站+零售云门店”的组合产品。
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主任曹磊认为,农村电商竞争已进入第二阶段。如果说第一阶段是工业品下乡和农产品进城为主要内容;那么,第二阶段就是零售巨头间全方位、立体式的渗透和大举进军农村电商市场,其中包括原有电商的上行下行和对现有便利店、夫妻店、农村小店“互联网+”数字化的升级改造。这也是农村物流和供应链的全面升级。
农村市场红利仍有待挖掘
根据《2017年家电网购分析报告》显示,2017年全国农村实现网络零售额1.24万亿元,同比增长39%,其中,家电品类贡献显著。尽管农村市场空间广阔,但相较于一线城市,完善的物流配送体系是农村电商布局的最大难点。
曹磊认为,从全国范围内来看农村电商还没有出现真正意义上的成功模式;目前农产品上行与工业品下乡问题仍然没有很好地解决;农民对信息化接受程度低、购买力有限。农村电商市场受到业界高度关注,但发展依旧缓慢。
(韩山鹤 易一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