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8年4月24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采制技术的形成

□ 谢燮清

    最早对碧螺春茶采制工艺较为系统记载的是清未民国初朱琛写的《洞庭东山物产考》(1916年):“茶有明雨之名,因摘叶之迟早而分粗细也。采茶以黎明用指爪掐嫩芽,不以手揉,置筐中覆以湿巾,防其枯焦。回家拣去枝梗,又分嫩尖一叶二叶,或嫩尖连一叶为一旗一枪。随拣随放,做法用净锅入叶约四五两,先用文火,次微旺,两手入锅,急急炒转,以半熟为度,过热则焦散而香散,不足则香气未透,炒起入瓷盆中,从帝以扇扇之,否则色黄香减矣。碧螺春有白毛,他茶无之。碧螺春较龙井等为香,然味薄,瀹之不过二次,饮之有清凉醒酒、解睡之功。”

    从上述资料看采摘时间从清明至谷雨,采摘标准从一芽一叶初展到一芽二叶,采后要拣剔,然后入锅手工炒制,方法与现在相仿。

    碧螺春系人工炒制,工艺复杂,各个茶农间手法所有不同。1952年前,碧螺春的炒制主要有杀青(当地称“朴”)、揉(当地称“揉”)、沥汁、搓团、焙干五道工序。其中沥汁工序是:当紧握茶叶能挤出茶汁时,起锅放在布袋里,浸入清水中洗漂,挤去茶汁,俗称“沥汁”。经沥汁工序制成的碧螺春条索纤细,外形美观,能卖出较好价格。

    上世纪五十年代初,东西山成立供销合作社,开展茶叶收购业务,并实行茶叶干评湿评结合的评茶计价方法。沥汁后茶叶因滋味淡薄,得不到好价,再加上当地农业部门的宣传教育,就改掉了沥汁这道工序。1980年,江苏省茶叶学会“碧螺春品质风格研究组”集中省内茶叶战线的各方专家,会同当地制茶能手和基层干部参加,总结整理形成了现行的碧螺春采制技术。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