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最适合访茶。与其捧着茶杯感叹,不如深入茶园探秘。茶的生涩和甘美,总有源头。
车驶出勐库,路开始巅簸,但这丝毫没动摇近百名古茶源探秘者的决心,每个人都想知道,大雪山里的古茶树是何种风姿。
云南勐库是大叶种茶的故乡,而勐库大雪山12000多亩的野生古茶树群落,就是大叶种茶的源头。
进入林区,清风拂面。有人数着脚步,似在丈量离古茶树还有多远;有人默默前行,祈祷不要落雨,因为就在离开县城的时候,还有惊雷阵阵。
我们一行人足足走了2个小时,才看见2号古茶树。木栅栏将它与人隔开,尽管我使用了超广角镜头,还是找不到能容纳下2号古茶的拍摄点。近处观察,发现它真的老了,树皮皴裂,满身苔痕,一人无法合围;但它同时又表现出惊人的年轻,新芽肥硕,叶绿芽翠。
2号茶树已经让大家大开眼界,1号古茶树更让大家惊叹。株高16.8米、基围3.25米、胸围3.1米、树幅13.7×10.6米,这是当年给1号茶树测的数值。时间又过去多年,如果再给它测一测胸围,它肯定比原先丰腴,如果再量一量基围,它一定比那时健硕。
韩国来的茶人,正在用母语吟诵着什么,是对古茶的景仰还是感激,我不得而知。我与古茶树来了张合影,它将随我回到故乡,在新月如钩的夜晚陪我静默、怀想。站在1号古茶树面前,面对大茶树的婆娑姿容,相信每一个爱茶的人内心都是震撼的。
古茶树上,几千年形成的苔藓苍桑得有些恣意。2002年12月,行业专家组成的野生古茶树考察组对勐库野生古茶树群落进行了现场考察后得出:勐库野生古茶树是一个野生茶树物种,树龄都在千年以上,具有茶树一切形态特征和茶树功能性成分,可以制茶饮用。毋庸置疑,勐库大雪山古茶源是茶树所处地方海拔最高、密度最大、面积最广、原始植被保存最完整、抗逆性最强的大理茶种群落,它的发现进一步证实了茶原产于我国云南,而双江自治县是茶树起源之一。
既然有如此定论,探秘就有些高估了自己。站在千年古茶树前,不论你有怎样的资历、不论你发了多少茶的“洋财”,都应该放下自己,谦卑地坐好,聆听古茶树的教诲。古茶树已经这么老了,但迎着春风,一样吐出新芽,在寂寞的历史长河中,活出别样的姿态。回到现实,不论是专家还是茶人,都心怀忧戚,他们担心发现变成破坏的开始,打扰了古茶树的安宁,大家都为保护古茶树疾呼。是的,古茶树像人,老了就像个婴孩,羸弱且经不住打扰。本来就是劫后余生,而现在,除了要防自然灾害,还要时刻提防利欲熏心者的觊觎。
上苍眷顾,把最好的古茶树安放在大雪山之中,让它繁衍出一个让人衣食无忧的产业。但当人们带着别有用心的企图去完成所谓的探秘,将会给子孙留下不可弥补的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