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农村信用社认真贯彻落实省委书记刘赐贵关于精神文明建设“领导干部带头,党员带头,省直机关带头,在全省广泛深入开展文明创建活动,加快建设经济繁荣、社会文明、生态宜居、人民幸福的美好新海南”的指示精神,依托“文明创建活动平台”载体,以“创文惠民、服务‘三农’,创文修身、提升质效,人人参与、从我做起,外树形象、内强素质”为主题,推动党建工作与文明创建双融合、行业文明与优质服务双促进、农民增收和乡风文明双带动、文明创建与提质增效双丰收。
党建工作与文明创建双融合
海南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党委高度重视党建工作在文明创建中的引领作用,紧密结合精神文明建设,把党建落实落细在重点工作、重大项目、重要事项、上级部署和日常工作中,强化支部在文明创建工作中的堡垒作用,通过文明创建活动激发党员的战斗力。
把抓党建当作最大的政绩。海南省联社党委一把手亲自抓党建,制定“党建带社”战略,把精神文明内嵌于党建之中;充分发挥党组织在企业中的领导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将党建写入章程,明确党组织在农信社法人治理结构中的法定地位;把抓基层党建工作纳入行社党委书记和机关党支部书记年度专项考核内容,在年度社员大会上公开述职报告并点评。海南省联社党委书记和党委班子成员带头到基层调研指导,参与所在支部活动并亲自讲党课。
狠抓作风建设,推动全系统精神文明建设上台阶。海南省联社确立“廉政保社”战略,推行三个“零容忍”制度(贪污腐败零容忍、发生案件零容忍、贷款收不回来零容忍);海南省联社党委书记每年度都与辖内19家基层行社党委书记签订党风廉政责任书,做到党风责任压力层层传导、目标措施层层落实、督查考核层层递进,形成党风廉政建设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的工作格局。2013年-2015年,海南省联社连续3年在全省党风政风行风建设社会评价活动中荣获公共服务类第一名;2016年成为免评单位。
行业文明与优质服务双促进
海南省联社发挥管理指导协调服务职能,统一规范运作,提升服务效能,文明创建与日常管理无缝对接。
坚持软硬环境提升“两手抓”。海南省联社指导各行社统一网点形象标识、统一装修风格布局、统一文明礼仪规范,为客户提供温馨金融体验。基层网点和机关场所布设宣传专栏或推出特色文化墙,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农信发展战略、企业核心文化和金融服务产品等融入其中。
“红马甲”构成农信系统靓丽风景线。海南省联社成立青年志愿者服务队伍、学雷锋志愿团队等,身着农信HNB标识的红马甲,参与冬交会和博鳌亚洲论坛等大型社会活动,展示热爱公益、服务社会的良好形象。
农民增收和乡风文明双带动
海南省联社以小额信贷为支点,开启“增加农民收入,改变农民精神面貌”的“双带动”之旅,成为全国小额信贷支农改革的一面旗帜,2017年“一小通”小额信贷支农模式被农业部评为全国十大金融支农创新模式之一。
培养了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在海南农村,随时可见佩戴党徽、团徽的小额信贷技术员,他们或为农民提供市场信息,或了解农民的生产情况,或发放小额贷款,或帮农民解决生产技术难题。这支队伍,从最初的3人发展到如今的600多人,由年轻大学生组成,坚守不喝客户一口水、不抽客户一支烟、不拿客户一分钱的“三不原则”,发扬说尽千言万语、走遍千山万水、经历千难万险、吃尽千辛万苦的“四千四万”精神,给农民放款、教农民技术、帮农民经营、促农民增收、保农民还款,被农民朋友亲切称为“小额信贷童子军”。
小额信贷打通农民增收血脉。小额信贷技术员走村串户,用小额贷款帮助农民发展生产,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户生活质量,发挥金融造血功能。小贷信贷技术员上门走访,收集和整理相关农业信息,为11.6万贫困户家庭建立金融信息档案,通过这些信息渠道,帮助农民防范风险,增产增收。
小额信贷支农模式改变农村诚信环境。海南省联社成立前,农村小额贷款不良率高达99.6%,农村诚信环境差。海南省联社创新诚信保证金制度,把贷款利率定价权交给农民,只要按时还本付息,就给予诚信奖励,还款信用越好,以后贷款的额度也越高。截至2017年末,海南农信系统小额信贷技术员团队累计发放的50万元以下的小额贷款26万余户,合同金额105.87亿元,累计用信近130亿元,不良率始终在2%上下浮动,成为构筑乡风文明体系的重要一环。
文明创建与提质增效双丰收
海南省联社创新学习机制,提升全员素质;美化工作环境,营造文明氛围;深化创先争优,夯实文明基石;转变工作作风,树立服务风气;强化内部管理,推动业务发展。目前,全系统开展文明创建活动已经成为常态和自觉行动。
文明创建让海南农信提质增效,实现业绩大跨越(2015年存款超过1000亿元,2016年总资产超过2000亿元,2017年贷款超过1000亿元),服务实体经济水平和盈利能力不断提升,不仅迈入海南省有实力的商业银行之列,还成为服务城乡广、资金实力雄厚、老百姓口碑好的地方金融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