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8年4月20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为乡村振兴献智献力
农商银行服务乡村振兴的六大着力点

    □  安徽怀宁农商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  余汪明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新发展理念,切中了当前乡村发展要害,指明了新时代乡村发展方向,也为农商银行的发展提供了新出路、新空间。

    作为土生土长的地方性银行——农商银行,如何抓住这一历史机遇?除了充分利用国家政策,切实履行责任担当,重点做好支农、支小、支贫工作,还要提升服务效率,不断加大普惠金融力度,借助科技力量,积极主动,为乡村振兴发展献智献力。

    着力点一:

    明确任务准定位  支农支小“为乡村”

    服务乡村振兴,是新时代农商银行的核心使命,也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安徽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第一次党代会精神的中心任务,更是助力县域经济发展和自身高质量发展的新机遇。由此,农商银行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明确目标。对照乡村振兴战略发展重点工作,分解工作任务、制定完成时限,切实保障各项任务和目标落实到位。

    准确定位。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体要求,重点围绕支农支小、科技升级、服务转型等工程,以更有力的信贷投放、更便利的渠道服务、更丰富的金融产品,全方位、多层次支持乡村实体经济发展,为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实施,提供强有力的金融支撑。

    加大宣传推广。积极倡导新风正气,大力弘扬“背包下乡”等老一辈农信人的优良传统,扎实推进行业品牌形象建设。

    着力点二:

    压实责任快落实  凝心聚力“助乡村”

    根据安徽省联社第一次党代会的部署要求,农商银行要把乡村振兴作为今后最重要的基础工程之一。

    提高政治站位。统一思想、凝聚共识,以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思想为指导,把乡村振兴基础工程抓好、抓实。

    层层压实责任。从总行到支行层层安排部署,明确责任主体及各个环节责任,形成“党委早部署、分管部门强推动、各支行勇担当”的联合推进力,层层压实责任,为乡村振兴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积极履行社会责任。通过深化结对帮扶、参与公益活动等形式,积极履行农商银行的社会责任,不断提升社会认知度和品牌美誉度。

    着力点三:

    强化服务高效率  快捷高效“乐乡村”

    推进乡村振兴发展,农商银行要着力提升服务水平、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才能更好地服务“三农”、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提高服务效率。针对留守群体普遍年龄偏大、行动不便的特点,要通过上门服务、电话服务等方式,简化程序、缩短流程,快捷高效地为其办理基本金融业务;持续推行“阳光信贷、限时办贷、一次性告知”等服务,为客户提供更便利、更省时、更舒适的服务;借助“金融知识进万家”等宣传活动,以乡村网点为阵地,采取现场宣传演示、制作播放动画、文艺演出等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方式,向广大农户普及基础金融知识。

    强化服务质量。依托遍及城乡的服务网络,通过“物理网点+网上银行+电子银行”三位一体的服务网络建设,形成立体多元的服务体系,全方位满足乡村振兴发展的多元化金融需求。

    提升服务水平。紧紧围绕农户服务“满意度”,进一步下沉服务重心,通过“上门宣传、上门营销、上门办业务”的主动服务,不断加深与客户感情,不断增加客户黏性,不断培养客户使用农金产品的习惯,让广大农村客户真正认可农商银行。

    着力点四:

    加大创新兴产业  多举并措“富乡村”

    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业内专家认为,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围绕服务农村新形势、新需求,明确涉农和小微业务增长目标。改造升级“三农”和农村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制度、流程、产品、渠道,助力农业农村现代化、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集体经济壮大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怀宁农商银行立足服务“三农”的目标定位,以支农、惠农为核心,不断加大信贷涉农资金投入,使农业经营户得到了实惠。

    围绕农民增收目标。以农户小额贷款作为主打品牌,开展多种形式的农民致富信贷支持活动,累计涉农贷款余额53亿元,为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

    把支持辖区内农民自主创业作为创新信贷品种的着力点。在原有信贷产品的基础上,积极探索贷款新品种,积极推行“金农易贷·福农卡”“商易贷”“道德信贷”“生源地助学贷款”等工作。

    大力支持农村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调整。支持农村专业化市场、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农”头企业发展。例如,为怀宁县蓝莓产业的龙头企业——安徽美林园林绿化有限公司提供贷款1000万元,对怀宁县蓝莓产业发展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

    扶贫贷款成效突出。通过努力克服时间紧、任务重、人手不足的重重困难,2017年累计投放扶贫小额贷款6094户、金额3.03亿元,实现了全县贫困村扶贫小额贷款全覆盖。

    着力点五:

    依托科技提技术  转型升级“促乡村”

    有业内人士预测:“农村市场是互联网金融的下一个蓝海”。在移动互联时代,农商银行应主动适应新时代、新形势、新需求,积极转型升级,提高效率,用新理念、新技术、新手段促进“乡村振兴”发展,并着力推动实现五大转型:理念转型。移动互联技术能有效降成本、控风险、拓客户,农村客户“积小成大”的商业价值将更加凸显,要扭转旧思维,以“智能化”为重点,丰富线上金融产品,让手机银行成为方便、快捷和安全的移动金融综合服务门户。

    客户转型。客户对象要“抓大不放小”,既服务好涉农领域的大企业、大客户、大项目,也要做好广大农户、小微企业、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等普惠群体的金融服务。

    渠道转型。要充分整合线上线下渠道,把物理网点的传统线下业务搬到网上,把互联网智能化、多元化的基因“移植”进物理网点,为农村客户提供更便捷的金融服务。

    服务模式转型。要真正以客户为中心,以客户的需求为出发点,以客户金融消费习惯为着力点,在抵押担保、额度、期限等贷款要素上不断创新优化,为客户提供个性化、实时化、便捷化、智能化的金融服务。

    产品转型。继续优化“金农信e付”聚合支付功能,将金融服务切入到客户衣食住行等生活场景,为客户创造简单、实惠、增值的支付环境;加快推进金融服务与生活消费的深度融合,不断扩大“社区e银行”平台规模和影响力,充分解决边远地区金融服务诉求,为客户搭建更广阔的销售渠道,实现跨界经营、混业发展。

    着力点六:

    普惠金融增速度  融资融智“惠乡村”

    今年的一号文件指出,普惠金融重点要放在乡村,农村普惠金融发展正迎来政策红利期。要提高农户的金融能力,离不开扎根乡村的金融机构提供的金融教育服务。对于农户而言,一直在田间地头走乡串户的信贷员的一番话,更能让他们信赖,因此,农商银行要积极主动,成为当地金融教育的主要提供者。对此,农商银行应积极做到:

    建立健全以激励为导向的普惠金融政策体系。农村是发展普惠金融的重点,是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的关键一环,农商银行要制定激励政策,鼓励和引导各个分支行向农村地区延伸服务。

    推进“融资+融智”扶贫模式。变“输血”为“造血”,定向精准支持当地特色优势产业发展,从金融角度提出建议,协助地方政府优化产业发展规划,助力扶贫对象创业就业。

    推动多方力量。积极引导社会资金共同参与乡村振兴,实现生活富裕、产业兴旺。

    提升服务效能。要紧紧围绕“三农”市场,不断增强金融服务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变被动为主动,推进乡村普惠金融“最后一公里”,大力支持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金融服务“三农”的模式,将在“乡村振兴战略”这一大框架中走进新时代、施展新作为。农商银行在这一过程中,也将进一步释放“金融能量”,努力当好乡村振兴的“金融排头兵”,为推动地方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贡献农金力量。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