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8年4月17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内蒙古沟门供销合作社:敕勒川下的文化赋能

□ 本报记者 白京京

西湾村综合服务社保留了原始风貌和基本服务。
沟门供销合作社打造的绣楼。
全民风味小吃街。

    敕勒川,阴山下,杏花开,生机来。4月4日-22日,以“相约大雁滩·‘杏’好有你来”为主题,内蒙古包头市土默特右旗第四届杏花旅游文化节暨敕勒川旅游文化系列活动在沟门镇大雁滩景区举行,万亩杏园画意天成,游人如织。

    穿过万亩杏园向西,就来到西湾村民俗一条街,青灰色的联排建筑古香古色。在民俗一条街中心,一幢雕刻着毛主席语录、原汁原味地保留了60余年的供销合作社门店,令游人或驻足畅怀,或还原体验。隔壁是原来的供销大院,如今摇身一变,成了西湾村民俗一条街的“招牌”——味道小院和民俗小院,这里有醇香的茶汤、正宗的燕燕酿皮,还有本土的二人台小戏、“走进西湾村”书画摄影采风活动……赏过花海的各地游人可以在这里看民俗文化,品特色风味,赏乡村美景,逛热闹夜市。

    “近年来,土默特右旗坚持‘文化生态立旗’发展思路,立足打造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和自治区文化旅游休闲中心,成功创建了美岱召、大雁滩等国家4A级旅游景区。2018年也是土默特右旗的全域旅游突破年。”土默特右旗供销合作社主任辛明全告诉记者,大雁滩景区位于土默特右旗沟门镇,北靠大青山,南望塞外古镇萨拉齐。沟门镇西湾村被内蒙古自治区评为生态度假村、美丽宜居村庄。土默特右旗在沟门镇西湾村打造民俗一条街,与大雁滩景区串联成一个整体,以推进全旗旅游文化活动深入开展,全面提升敕勒川旅游品牌在各地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从而带动沿山旅游持续升温,加快全旗旅游由“过境地”向“目的地”升华转变,并全景展示土默特右旗“春赏花、夏避暑、秋摘果、冬戏雪”的四季旅游新型发展业态,让文化旅游产业快速发展起来。

    西湾村民俗一条街在原有的老街道基础上改造建设,发挥独特的历史文化资源优势,以体验民俗文化为主要内容,突出民间院落、乡村生活、地方美食等特色。既将沟门镇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又能满足游人的吃、住、行、游、购、娱等各种需求,成为集农耕文化体验、传统小吃、手工作坊、民间艺术等于一体的极具特色的民俗风情一条街。

    沟门供销合作社坐落于西湾村。据沟门供销合作社主任周天福介绍,2016年,结合当地全域旅游规划及深化自身综合改革需要,土默特右旗供销合作社、沟门镇政府、沟门供销合作社联合依托大雁滩景区,将基层供销合作社与旅游文化紧密结合。首先将原有门市部——沟门镇供销合作社西湾村综合服务社作为浓厚的历史文化沉淀,呈现在游人面前。西湾村综合服务社始建于1956年,是上世纪50年代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统一的建筑风格,顶端刻着“发展经济、保障供给”字样,两边雕刻着毛主席语录,古色古香,风格独特,建筑面积140平方米,经营五金、百货、土产、日杂、糖酒、烟茶、棉布、针织品等800多个品种,从纽扣针线、锅碗瓢盆到副食日杂应有尽有。“凡是农民、游客需要的,我们都经营。现在这个网点起到了其他个体门市、超市不可替代的作用,也体现了供销合作社为农服务的传统经营风格。为了怀旧,很多游客在门市部的里外合影留念,既增加了供销合作社的收入,也满足了游客的愿望。”周天福说,同时,沟门供销合作社为原有的供销大院增添了文化旅游要素,建成了味道小院和民俗小院,游人可以在传统文化气息浓厚的戏台和绣楼驻足观赏本土二人台、晋剧等民俗文化节目,在热闹的小吃街巷里品尝近百种特色地方小吃,体验敕勒川民俗风情。

    举文旅之旗,迎八方来客。如今,通过积极融入土默特右旗的全域旅游规划,沟门供销合作社也端起了“旅游”的饭碗,与周边景区形成观光、采摘、休闲、体验为特色的一条龙服务区, 年接待游客20多万人次,安排就业人员62人。既创新了基层供销合作社发展途径, 走出了文旅融合的新路子,又在传承民俗文化的同时,延续了厚重的供销合作社历史文化。

   


    观点

全域旅游要在文化上“做文章”

    近年来,旅游产业在旅游空间的分布格局、旅游管理体制的创新、旅游资源的整合等方面进行革新、规划,通过发展全域旅游满足大众需求,使旅游业成为更加贴近群众的幸福产业。除了好山好水,旅游的初衷就是寻找文化差异性带来的心灵享受,所以全域旅游还要在“文化”上“做文章”。

    既然是一项幸福产业,具体到操作上,全域旅游如何打造才能接地气、刺激消费,这就需要全盘谋划。全域旅游最忌讳的就是跟风、复制,导致千园一面、千景一面。因为全域旅游发展的重点在“域”而不在“全”上。这个“域”不仅仅是发展旅游产业,而是通过“旅游+”的方式带动周边,规划、开发一批文化休闲、生态观光、商务会展、休闲度假、乡村旅游等跨界新业态。

    美国旅游学美学家罗伯特·W·麦金托提出旅游动机可分为4种基本类型,分别为身体方面的动机、文化方面的动机、人际方面的动机和地位以及声望方面的动机。不管是厚重悠久的历史文化,还是随着人类需求应运而生的现代休闲文化,人们对于日常之外的民风民俗、奇闻趣事、历史细节等大都充满好奇。抓住这一心理,有的旅游地区将丰富的民俗文化资源与旅游发展相结合,这不仅让当地民俗文化得到了保护传承,也让村民通过发展旅游走上了致富路。

    找到了借助文化发展全域旅游的支点,在对文化资源的开发中,也要注意对当地文化规律的尊重和保护,尤其是在偏远、贫困地区文化资源的开发上。在这些地区,乡村文化的主角是村民,政府官员和专家学者要做的是对各地具有特色的历史和民俗文化进行挖掘保护。在这一过程中,要避免民俗文化的同质化、庸俗化、纯商品化,否则就会导致其中蕴含的传统文化价值观的退化与丧失。例如,有的地方的民俗表演,只有游客来参观时才在公园、广场等空地进行短暂演出,并未形成常态,故也无法调动村民的积极性;有的为了增强民俗文化的神秘性,对其进行歪解和过分渲染,游客并未了解其中真意;有的旅游商品设计失去了原有的文化精髓,让人觉得徒有其表。

    要实现接地气的全域旅游是有条件和标准的,不是每个城市都具有发展全域旅游的条件,要理性推动全域旅游的发展,本着“多效并重”的原则,策划好民俗旅游发展的主题,多角度表现民俗文化的广度和深度,做好“旅游+文化”这篇大文章。

(宣文)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